30年选30件,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装置作品揭晓
发起人:号外号外  回复数:1   浏览数:1904   最后更新:2016/08/18 19:56:03 by guest
[楼主] 号外号外 2016-08-08 21:13:02

来源:凤凰艺术


近日,批评理论前沿:神农论坛(四)——“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神农架举行,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装置艺术的批评家,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评选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件装置艺术作品。

▲ 杜尚 《泉》


自杜尚的《泉》问世以来,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和看法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个把小便池展现给众人的现成品被许多人当做装置艺术最初也是最著名的作品。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Anthony Janson)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曾如此解释:“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记忆,产生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其结果是,‘文本’的写作,得到了观众的帮助。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它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

“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海报


作为20世纪的一种新兴艺术形态,装置艺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主流艺术形态之一,其艺术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除了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重视之外,在欧美的艺术院校也率先开设了装置艺术课程。相比之下,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起步稍晚,在85’新潮时尚处于萌芽状态,1985年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西方装置艺术家的创作,在“89 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出现了如一些有影响的装置艺术作品,比如黄永砯的《中国绘画史与现代绘画简史 在洗衣机里搅拌两分钟的结果》和肖鲁的《对话》等。而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来自不同时代的、具有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创作出一系列重要的装置艺术作品。

▲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策划人之一,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发言

本次论坛策划人之一,著名批评家、策展人、中国雕塑协会副会长孙振华发言


近日,批评理论前沿:神农论坛(四)“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神农架举行,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装置艺术的批评家,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评选中国装置艺术三十年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件装置艺术作品。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发言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 武汉合美术馆馆长鲁虹发言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端廷发言


参与投票的批评家为:陈默、陈孝信、顾丞峰、高岭、何桂彦、贾方舟、冀少峰、刘淳、李晓峰、鲁虹、马钦忠、孙振华、陶咏白、佟玉洁、王端廷、王林、殷双喜、杨卫等,在经过评委反复讨论和几轮投票,最终选出以下三十件最具影响力的装置艺术作品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未未《向日葵种子》(2010)

蔡国强《草船借箭》(1998)

陈庆庆《汉--拷贝出土文物》2003年

陈箴《圆桌》(1995)

高氏兄弟《子夜的弥撒》1989

谷文达《联合国》系列作品(1989起)

黄永砅《〈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搅拌了两分钟》(1987)

姜杰《大于一吨半》 (2014)

林天苗《缠的扩散》(1995)

吕胜中《招魂堂》(1990)

毛同强《地契》(2010起)

施慧《老墙》 (2003)

宋冬《物尽其用》(2005)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2012)

陶艾民《女人河》(2005)

汪建伟《黄灯》系列(2011)

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1995)

王晋、郭景涵、姜波《冰-96中原》(1996)

王鲁炎《锯》(2008)

魏光庆《真相》(2011)

吴山专《红色幽默系列之一·赤字》(1986)

肖鲁《对话》(1988)

徐冰《天书》(1987)

徐冰《何处惹尘埃》(2004)

徐坦《Made in China 》(1990)

徐震《香格纳超市》(2007)

尹秀珍《可携带的城市》(2003)

展望《城市》(2003)

张永见《黑匣子——天命指南——由痣看命》(1989)

郑国谷《再锈2000年》(1999-2000)


评选作品


艾未未《向日葵种子》(2010)

蔡国强《草船借箭》(1998)

陈庆庆《汉--拷贝出土文物》 (2003)

陈箴《圆桌》(1995)

▲ 高氏兄弟《子夜的弥撒》 (1989)

谷文达《联合国》系列作品(1989起)

黄永砅《〈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搅拌了两分钟》(1987)

姜杰《大于一吨半》 (2014)

林天苗《缠的扩散》(1995)

吕胜中《招魂堂》(1990)

▲ 毛同强《地契》(2010起)

施慧《老墙》 (2003)

宋冬《物尽其用》(2005)

隋建国《运动的张力》(2012)

陶艾民《女人河》(2005)

▲ 汪建伟《黄灯》系列(2011)

王功新《布鲁克林的天空》(1995)

▲ 王晋、郭景涵、姜波《冰-96中原》(1996)

王鲁炎《锯》(2008)

魏光庆《真相》(2011)

吴山专《红色幽默系列之一·赤字》(1986)

▲ 肖鲁《对话》(1988)

徐冰《天书》(1987)

徐冰《何处惹尘埃》(2004)

▲ 徐坦《Made in China 》(1990)

徐震《香格纳超市》(2007)

尹秀珍《可携带的城市》(2003)

展望《城市》(2003)

张永见《黑匣子——天命指南——由痣看命》(1989)

郑国谷《再锈2000年》(1999-2000)

[沙发:1楼] guest 2016-08-18 19:56:03
一半不够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