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威:平静之下的涌动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269   最后更新:2016/08/06 09:38:17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8-06 09:38:17

来源:798艺术 晓睿


史国威艺术创作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图式上从人物走向了场景,更是艺术语言上的改变——从之前的颇为黑色幽默的戏仿走向了平静和深沉,而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却是暗涌丛生,让作品中充满了更多的焦虑和不确定。这样的沉默反而让试图隐藏的情绪变得更加凶猛,正如他自己所言,愤青还是那个愤青。愤怒到极致是一种沉默。

展览现场

《汗水之旗》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55×213cm 2013年


798艺术:2015年、2016年的新作跟之前的创作相比,在面貌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样的转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的创作契机是什么?

史国威:早期的作品以人物为主,常常用一些元素替代和戏仿西方经典,但是到2011年的时候就有了一些变化,当时还处在不断地实验和探索中,不确定会往哪个方向走。那个时期我是非常纠结的,总是处在跟自己较劲的状态。从2013年的《大事件》开始才真正往现在这个方向过渡,作品中没有再出现人物,更多的是一些景观的图式,告别了从表面到表面的表达方式。作品的面貌的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变化——从过去的“愤青”走向成熟和委婉,表达也更加深沉。


798艺术:这次在魔金石的展览《四姑娘山》基本呈现了从2013年到2016年这个期间的创作,在你看来,与之前相比近年来在创作上有哪些变化?

史国威: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创作更纯粹了,也更加以自我为出发点,没有了社会性或者文化性的包袱,显得越发自在和从容了。我会寻找真正能够打动我的,与我产生共鸣的画面,然后以严肃的方式去呈现我想要表达的。回想一下,这些场景之所以能够打动我,是因为它的群体意志,比如一大片树林或者无边蔓延的叶子,他们以漫山遍野的方式大面积的存在,必然有自己独立的特性,但是植物的群体意志常常被我们忽略,人类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用自己的喜好来评判其他物种,而快节奏的生活也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更加麻木。我在作品中以一种平面化的方式,不突出也不削减任何一个部分,让群体的状态在大尺幅的画面中铺展开来。虽然在选择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去强调哪个部分,但是取景框的选择却更为“主观”,在画面的边缘线,我会非常严谨地一厘米一厘米来缩减和放大,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再加上之后的上色,让整个画面明明看着熟悉却又很陌生。

《蓝色树林》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39.1×155.5cm 2015年

《灰色树林》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38.3×150.6cm 2015年


798艺术:你的作品既有摄影的元素,也有绘画的成分,这无疑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你是如何看待的?

史国威:我的作品很难被归类,它既是摄影也是绘画,但也可以二者都不是,就像一个“怪胎”很难被界定。我有意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就像人们不停地讨论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而我把这样的不确定放大了。其实摄影在产生之初是在模仿绘画,后来有了自己的特性想要独立出来,但是艺术本身有自己的规则,摄影因此又不断受到质疑。在我看来,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只要能够打动我的就是艺术,这样的界定本身就不成立,所以我在作品中故意挑战这个界限,把它推到观者的面前让大家自己来判断。我也不会对我的作品做刻意的解释,它只是在不断地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语言。


798艺术:作品中似乎有多重时间性的重叠?

史国威:摄影的特点在于对一刹那的捕捉,它把一瞬间定格成为永恒,是一种对时间的凝固。绘画则需要长时间的覆盖,画面经过了不断的思考和反复酝酿,是漫长时间中的再叙事。上色的时候是画面带着我走,我总是以某一个开始逐渐往下推,其中有很多的不可预料性,即便之前有预想,着手的时候也会发生变化,融入了我个人太多的情绪和想法,但是在我的作品中,绘画这一漫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都被定格在黑白摄影作品这一瞬间的切片里了,所以你看到的是曾经那个熟悉的场景,但是又经历了很多,变得熟悉又陌生。对我来讲,不论是绘画还是摄影,都无法准确传达我的想法,抛开任何一个都不成立。我想用看似客观,没有任何欺骗性的语言来描绘一个并不真实的世界,这是一个对真实问题的探讨。

《松》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42×190.3cm 2016年

展览现场


798艺术:能否谈谈你的创作过程?

史国威:我的创作既需要拍摄黑白照片,还需要通过绘画来上色。其实风景在人的眼中是动态和全息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点,我把它固定在某一个平面上,这与油画、素描最初的起形过程相似,只不过整个过程不是用线条来勾勒,而是通过镜头,镜头的运用似乎避开了起形不准的麻烦,但是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在画面的选择上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创作的时候,我没有带着任何预设去试图寻找什么,作品是在平常的观察和思考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同一个地方我会反复去很多次,看看是不是能够真正打动我,而把某一个瞬间真正固定下来,包括具体的位置和细节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在上色的时候,我则以自己的记忆和感受为基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色谱体系“,以我的记忆为出发点在相片上再创作,绘画的过程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可以说,整个创作的过程是非常慢的,刻意的“慢”其实是对当下社会的无声反抗,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大家都嚷嚷着要跑的很快,但是为什么不试着停一停,认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活得像人一点,不要像机器。当我把心沉下来面对作品,面对这一切,它给我的感受,和我之间的对话远远大于作品本身。

展览现场

《稀薄的压力》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60.5×164.1cm 2016年


798艺术:《沉默之语》这件作品中有众多的鸟类标本,它们本是叫声动听的生物,现在却在画面中沉默,能否谈谈你的创作动机?

史国威:《沉默之语》这件作品中的鸟类标本看似美感十足,但是它的制作过程非常血腥,一件标本如果要保持最生动的状态,必须在动物活着的时候把皮毛剥下来。于是,在博物馆中陈列着的动物标本看似活灵活现,却被剥夺了生命和叫声,人类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来随意处置非人类的物种。我在参观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冲击,也深感人类本性中的野蛮一直存在着,只是披上了一件所谓文明的外衣。于是我以一种看似平静的方式来表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看似平静的画面隐藏着我内心的焦灼,巨大的画幅更是让画面产生压迫感。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有痛感的,人类却随便抹杀它,所以一直带着质疑面对这个所谓的文明世界。

《无声的遗物》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60×60cm 2016年

《沉默之语》  黑白照片手工着色 108.4×161.5cm 2015年


798艺术:虽然现在的作品和之前相比表达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是感觉到了其中一以贯之的脉络。

史国威:是的,之前的作品可能有比较明显的政治隐喻,而2015年、2016年的作品其实还是和人性相关,只不过是艺术语言更加隐晦,更加深沉了。要知道愤青还是那个愤青,愤怒到极致是一种沉默,这样的情绪却更加凶猛。只不过是在艺术语言上,选择了更深沉和冷静的方式来表达。(采访、撰文:晓睿 图片提供: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