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冷林:通过把“早”和“晚”扫除,来认识事物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2   浏览数:1203   最后更新:2016/08/06 14:45:20 by guest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8-05 15:03:47

来源:凤凰艺术


佩斯北京暑期档展览“不早不晚”于2016年8月4日向公众开幕。这是继2014年影像群展“这个夏天我们爱影像”之后,佩斯北京对于录像艺术的再度呈现。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陈秋林、陈滢如、郝敬班、胡晓媛、黎肖娴、马秋莎、谢素梅、姚清妹、尹秀珍。



▲ 展览现场


“不早不晚”既是一种相悖论的语言说辞,却又是某种互相磨合的中间状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状态恰恰存在于现实与规则之间,如作品中清洁工人以时间的反复来应对工作性的荒诞;以微距的镜头切入,从而放大城管职业与城市进程化的身份问题。而艺术家最终作为这一中间状态的视觉抽离者,来提炼在人们普世经验之中的某种“时机”,甚至是渐渐对自身身份的忽略。



▲ 展览现场


此次参展的九部作品以屏幕为界,将展览分割出内部与外部的两个时空。单个录像作品自身已构建出完整而独立的内部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在屏幕这一输出设备上的每一次播放又将与当下的时空、观看者、及其它作品间形成互文关系。而同样带有时间属性的展览标题“不早不晚”则可被视为对所有即将产生的全新意义的鼓励。


现场专访冷林



非女性主义话题

▲ 展览现场


当然这个展览不是关于女性主义的,但是现在女性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如果在过去关于“男性艺术家”,这绝对不会是一个问题。随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很多也都从事Video艺术,所以就从影像的角度做了一个展览的链接,但不强调女性。可能我们以前看展览,都侧重于关注主题和表达,只不过现在换了一种身份,那是不是她们也同样体现出了某种表达的力度,这是展览的初衷。参展的艺术家都是中国裔,有在欧洲发展也有在大陆包括台湾、香港等不同地区的艺术家,选择的范围比较广,试图通过影像这一媒介来反映这些艺术家在不同背景下所获得的社会回馈。


关于共性



▲ 展览现场


关于此次展览几位艺术家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共性的问题?这并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东西,而是有意识地去变成一个舞台的效果,就像日常看电视一样去看待这些把它们链接在一起时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区别,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然而我们要做这样一个事情,反倒是一个共性。可能每个艺术家也不强调所谓身份的问题,她们都不太一样,不论是在形式感上,还是在形式的目的的差距上都很有意思。


普世现实的真实

▲ 展览现场


像陈滢如的作品《财·缝》,都是很真实的两代人,又有亲密的联系,但谈论的方向又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就是把现实当中很母女性的东西用一种真实的缝隙勾画出来——不是一个完整的母女情,其中有断裂,这才是真正的完整性。所以这才是日常的,也比较现实主义。比如尹秀珍的作品很多是从形式的角度出发,同是她对于儿童世界的想象、童真很感兴趣。尹秀珍此次的影像作品《沉默》,让自己的女儿入镜,平时女儿时常出现在她的工作中,使得生活和艺术的界线不是特别明确——用拉长的方式是去夸张这种生活呢?还是艺术呢?其中有这么一种意味。


多重角度

▲ 展览现场


任何作品都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看,但不一定是政治的形式。政治的方式是可以解释一切的,但是也可以从经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都不一样。


展览作品

▲ 展览现场


陈滢如

陈滢如《财·缝》


在陈滢如的作品《财·缝》中,关于生活的叙事被简化为一通越洋电话,母女间的日常沟通依靠信用卡账单明细为中介,二者物理及精神上的双重距离感在琐碎的信息中得以呈现,而被有意克制住的情感线索也在细致记录母亲劳作过程的画面中暴露无遗。作品是极度个人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社会生存者的共同境遇。


陈秋林


陈秋林 城市管理者


陈秋林以刻意而戏剧化的镜头语言拍摄城管、保安等职业的众生相,从形式上冲淡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的阶层群体身份隔阂。


谢素梅

谢素梅 沙漠清扫者 2003 单频录像 5’30”


谢素梅的手法则更为荒诞,直接将清洁工的工作场景从街道移植到沙漠景观之中,将劳作行为与其目的性彻底分离,而劳动行为本身的枯燥重复性因此被放大,强迫观看者去关注底层群体中的个体境遇。


马秋莎 尹秀珍

马秋莎 2016 双频录像 循环播放


▲ 尹秀珍 沉默 2013 单频高清录像 1’15”



马秋莎的作品《溜》和尹秀珍的作品《沉默》相较于谢素梅显得更为暧昧而含混。腿部均在二人的此次作品中占据了画面的主体。无论行走或是等待,简单的行为通过循环播放得以无限进行下去。表面的去叙事性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被掩藏起来,行为本身的意义被开放给观看者,而故事则通过个体各自拥有的经验背景共同补全。


姚清妹

▲ 姚清妹 审判 单频高清录像 9’


在《审判》中,艺术家本人身着军官大衣,义愤填膺地批判着一台代表着资本主义的自动贩售机。这种恰到好处的幽默和荒诞感不仅并未冲淡作品的批判性,相反的,它确保了思考这一行为所应保持的适当距离感。姚清妹的“角色扮演”借用的是社会共享的文化语境,这种戏剧片段的编排手法在姚清妹有着明显舞台剧特质的作品中变得完整而清晰。通过扮演社会权力系统中的典型角色,姚清妹以其特有的幽默感对系统进行犀利的审视。


黎肖娴


黎肖娴的作品《戏门》则直接挪用了语境中具有典型性的大众影视作品。在她的作品中,艺术家单独将“门”这个在影视作品中通常起到场景、情节转换功能的典型道具提取出来,影像片段原本的叙事功能被人为破坏,彻底成为了单纯的视觉性材料。



郝敬班

郝敬班 我不会跳舞 2015 单频高清录像 41’30


郝敬班在作品《我不会跳舞》中使用有着典型时代背景特征的经典影像素材与现实纪录影像相对照,通过个人平实的口述史与社会建构的虚构风貌之间的互文关系使这部呈现时代变迁的作品更加丰富而立体。


胡晓媛

胡晓媛 你来的太早,你来的太迟,2016 单频高清录像 7’55”


胡晓媛的作品《你来得太早,你来得太迟》以电影化的镜头手法去构建了一幕超现实的场景,通过将人造物与自然之物的强行嫁接去审视人为介入的自然与原始的自然、进化与退化间已变得暧昧难解的关系。平静优美的镜头手法因内容本身的异象感而显得违和。题目“你来得太早,你来得太迟”暗示了世界的两难处境:任何人为的建设抑或破坏、关注抑或无视均非正解。

[沙发:1楼] guest 2016-08-06 11:18:17
大画廊展小清新,没分量
[板凳:2楼] guest 2016-08-06 14:45:20
引用guest的发言:
大画廊展小清新,没分量

本来就是小清新的年代,什么大画廊,你想多了,除了生意就只有恶俗品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