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图书馆的天地之心——谈赵洋个展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843   最后更新:2016/07/28 22:19:40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6-07-28 22:19:40

来源:艺术界LEAP


《行动者》,2015年,布面油彩、丙烯,200×400cm


赵洋个展
地点:上海香格纳画廊
日期: 03.18 - 05.12,2016


赵洋的画里没有受到具体文化时间奴役的人体,因为画家本人身体的在场已经代言了这样的人间烟火:一种不懈怠的流畅和神奇。稍早一些的以猎人和野兽为主要形象的作品里,我们能窥探到他对虚拟的残酷对峙里包含的神性的钟爱。而这次展览中的几幅尺幅偏大的作品(比如《巨人症》《行动者》和《风雨夜归人》)似乎又超越了过去那些用线条来构建虚拟对峙的有限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悬浮的森林”。新的作品里显现的更加稳定和个人化的配方,加上在成熟的言说能力后对言说的规避,我们足以相信这位对当下各种绘画误读和偏见均有所洞察的画家正在深思熟虑的崛起。

《巨人症》,2015年,布面油彩、丙烯,340×510cm (共六幅),每幅170×170cm


如果说我们可以把赵洋新作里对古今中外天地人灵活调配的气概称为他的天地之心,那么这种天地心却并不具有非说不可的当下性;甚至,它把我们带(回)到一种图书馆似的阅读次序---这是他的本意。如今的绘画非常幸运的逐渐获得了一种从内容到风格的摘抄的自由。所以,去追问这位从东北走来带着欧洲色泽的江南画腕对自己的传统和艺术史图示的关系会是对他绘画开拓的宇宙的一种矮化。然而,带给我们的这种自由的,恰恰不是原有的图书馆里检索和幸存方式;而是新的时时刻刻的编码馆藏和纵横破译。从维基解密到斯诺登到巴拿马,真正的秘密不仅仅是没有进入收集时刻的失散的编纂,而更是信息之间的重重壁垒,是大数据本身。这个时候,可能更需要追问的是,这个天地之心,是否依然有一个普世的图书馆次序的入口?


绘画是否应该以其类别受到先入为主的高下分级?艺术家们也许首当其冲的不这么看,因此我们才有了汹涌澎湃的艺术史。所以是否有非说不可的当下性,不是唯一的标准。也许标准在于选择了绘画给予的哪些自由和哪些限制,又如何回馈了它们。而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这里的问题。

展览现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