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构塔 ”来了,青年艺术家亮剑时代美术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908   最后更新:2016/07/28 22:14:56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7-28 22:14:56

来源:中国艺术现场


7月30日,北京时代美术馆将开幕“时代青年艺术计划 | 旋构塔·青年艺术实验场 ”计划,从艺术的发展来看,青年艺术群体越来越呈现出了个性化、微观化和多元化的艺术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也往往暗示了一个时代的某种审美和文化流变,包含了对当下艺术的隐性思考。

闫珩 《红蛇 绘画装置 200x190cm 2014年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青年人在感知自我的同时,开始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条件,去重新思考个体生命的日常省察与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在伴随人类的进程中,横跨文化史、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多重释义成为可能,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呈现的问题也更加开放和多元,而这多元的艺术实践对于艺术之外的知识体系是否具备有效性?


李旭伟 《创造、体验、拯救》 布面、水性材料刮刻 160x200cm 2013-2014年


一个作品是否有可能指涉科学、历史、经济和文化生产领域的问题,阐明世界与个体的生成关系?青年人的艺术是否能够显现一种时代症候,展现某种真实?等等一系行进中的现象,成为本年度以及未来几年北京时代美术馆“时代青年艺术计划”的核心观看。


刘辛夷 《保护区》单频道录像、有声  03'12''  2014年


在这个追逐速度和变化的新时代,“观看”就意味着必须放慢脚步,甚至接受某种重复、单调和冗余,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接近文化深层的部分。因此,北京时代美术馆对于青年艺术现象的关注,自2010年起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展览有:“楼上的青年-青年批评家提名展”(2010年);“时代杯-青年写实大展”(2010年);“ONE AND ONE时代青年第一回展”(2011年)、“2014旋构塔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2015旋构塔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等。


杨穹 《有朋自远方来》 陶佣(明)、红花梨木  130x9x36cm 2016年


这些青年艺术展立足于人与时代互生关系的角度,最终通过展览呈现、艺术对话、媒体推动、个案分析、话题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展览主题的不断深入,旨在对当下展览方法进行常识性的探索,助于当下青年艺术的多元化实践,从而给予时下众多的艺术发生以合理性建构和引导。

Alice Pedroletti  《Prototypes / Sculpture1》 彩纸、橡皮圈  20x12x1cm  2016年


"2016时代青年艺术计划 | 旋构塔•青年艺术实验场"将更加关注过程当中的青年艺术,尤其是跨媒介和学科的艺术形式,以艺术观察者和学术梳理者的身份介入青年艺术现象,发现当下艺术自发的新视角和新实验,突破艺术评判的模糊界定,展开艺术边界的思考和探索,为观众介入当下艺术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性。

于洋《水墨物体-墙no2(正面)》 纸本水墨、创作废弃物 95x95cm 2016年


本次展览最终研究推选了36位青年艺术家,展出共计100余件代表作品(包括综合绘画、雕塑、装置、数码影像、声音艺术等),并将在展览期间举办6场互动活动,包括邀请三位学者发起的不同角度的艺术对话,分别是"当代艺术的话语生产与表达差异" "中国艺术的诗性原理" "‘后网络时代’的影像艺术"。

张文荣 《极度梦魇》 影像10'59'' 2014年


除此之外,还将开展一系列侧重于展示当下青年文化、相关领域带有实验性的数字艺术、影音剧场等活动。对于参展的艺术家以及展览探讨的命题,将纳入美术馆后续的青年艺术计划当中,给予持续跟踪、梳理和艺术支持,充分延展和推进话题研究,从而形成良性的艺术互动,促进青年艺术生态的持续建立。


艺术对话1:当代艺术的话语生产与表达差异沙龙时间:2016年8月3日 15:30-17:30主持嘉宾:何桂彦(批评家、策展人、美术学博士)对话嘉宾:黄笃(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批评家、策展人、美术史学博士)段君(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博士)

艺术对话2:“后网络时代”的影像艺术沙龙时间:2016年8月13日 15:00-17:00主持嘉宾:董冰峰(独立策展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对话嘉宾:冯梦波(著名媒体艺术家)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何    蒨(媒体人、巴黎政治学院博士)

艺术对话3:中国艺术的诗性原理沙龙时间:2016年8月14日 15:00-17:00主持嘉宾: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策展人)对话嘉宾:臧棣(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敬文东(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光昕(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影像放映:“超乎影像”一场走心的夏日观影趴“从克莱蒙费朗到北京- 欧洲短片巡展”活动时间:2016年8月13日  19:00活动嘉宾:苏    静(毕业于法国里昂二大卢米埃尔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系副主任;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刘    兴(导演)

视听艺术之夜:声场与视域视听艺术的感官之旅活动时间:2016年8月7日20:00-22:00跨媒体艺术家:白小墨(声音艺术家)甘    健(声音视觉艺术家)洪启乐(跨媒体艺术家 )毛嗡嗡(多媒体设计师)钱弘霖(艺术家)活动介绍:自电脑音乐(Laptop Music)以来,AudioVisual一词就被大量的引用来指称以电脑交互软件为基础,通过声响(Audio)与视觉(Visual)表演为核心的艺术形式。而AudioVisual作为艺术形式在展演中,艺术家就已预先安排观众去关注声响与视觉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可以无关乎叙事、无关乎审美、无关乎逻辑、只要观众有自觉去聆听和观看,并且错置自己的感知经验,就已进入艺术家所营造的声响与视觉的秩序之中。就如德国媒体艺术学者Dieter Daniels所言:“这是在世上唯一光和声音相互作用之处,并且超越科技和形体的限制;就在人的感知中,也就是声响和视觉之通感(Synaesthesia)得以存在之处。”

影音剧场:《《《 氵》》》柴觅影音剧场作品   一场以“水”为媒介的沟通仪式活动时间:2016年8月12日  20:00-22:00活动嘉宾:柴觅(跨媒介艺术家)thruoutin(美国电子音乐家、音乐制作人)潘丽 Anita Pan(多元创作人)活动介绍:艺术家柴觅于2015年发起了这场关于“水”的实验演出,邀请两位声音艺术家thruoutin和潘丽,共同合作和创建一个多媒体影音剧场。通过自创的水装置,在现场进行发声,取影,造象。水作为整个演出的媒介与议题巧妙地与装置、行为、现场音乐、即兴歌唱和现场影像结合在一起,挖掘由水引发的多种意象,制造抽象诗意的影音体验,探讨人与环境的多重关系。根据水不同形态和体量的从小到大,演出分为三个乐章,滴、流、涌,它们将共同呈现一场由水制造的特别对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