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 x 叶凌瀚:时间和物像的变化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956   最后更新:2016/07/22 22:02:28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7-22 22:02:28

来源:李振华工作室



Q
&
A


李振华:你在去年开始了画大画幅的绘画作品, 这与动画的联系是什么?

叶凌瀚:我除了制作动画之外平时会做一些绘画的创作。我称它们是动画的灵感图, 或者是通过持续的绘画来保持自身创作的热度, 或者是有一些想法我觉得他可能通过平面的绘画就能交代清楚,可能不需要时间艺术来解决它,我就将它呈现为绘画。当然我在做这些绘画的过程中同样将思考的框架和模型架设在穿梭于绘画与动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 我动画作品的节奏、时间和叙事的变化,很多都是基于我对绘画的思考。去年的那一组动物肖像绘画作品,是在试探,我将它们呈现为动画作品之前所能够表达的可能性。关于绘画其实也是因为我差不多从八岁就开始接受绘画训练。绘画可能是我做其他一切事情所源发的最基础的一个点吧!因为我觉得它离我是最近的。就像你给我一堆大小不同的石头。让我为它排序。我的本能就非常确定地知道, 我应该怎么样去摆放它们。我不需要刻意地去思考怎样处理,我想这种本能就是源于长时间的绘画。

李振华:绘画本来也是你动画的基础, 这可能是一种很特别的联系。

叶凌瀚:我觉得动画也是一种非常适合我的创作方式。它保持了与绘画极大的接近性, 又在很多方面拓展了绘同的可能性。

李振华:这种可能性是什么?

叶凌瀚:这种可能性往绘画里面走的话,我想它也许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绘画的过程。看到了一根线条是如何在一个画面的空间中游走,看到了绘画在完成之前其画面的色块或者是物体节奏的跳跃, 艺术家是如何前前后后地在处理它;如果往时间线艺术上来讨论的话,绘画带来了超乎常人经验以外的体验, 因为电影中的人物,桌子,楼梯,建筑可能都是入们经验以内的事物,但颜料在时间线上的变化,就不是了。比起电影和具他录像艺术形式,动画给时间线艺术带来的更像是在创造时间。电影和其他录像艺术形式,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是记录时间。 因为绘画的不稳定性和它的可能性,让我觉得自己的下一秒也不知道是什么。


《50%美金》  数字动画 3分20秒 2013


李振华:不稳定且和不确定,是否也是一种工作的框架,你在各个方面期待这种不稳定性,还是在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区域?

叶凌瀚:应该不能称之为工作的框架。它是我工作中最恐惧的一部分,也是最能带给我惊喜的一部分。 它的不稳定性在我决定选用哪种材料的时候就巳经决定了,这种特定范围的区域是由材料来决定的,我只能跟随材料进行创作。

李振华:材料在你的展览上可能是纸、铁或是投影机、银幕,这些材料都具有你说的功能?你的作品围绕这些材料工作的情况如何?

叶凌瀚:这些材料都具有我说的功能。 当然越精密的材料,它的稳定性越好,越单一的材料它的稳定性越差。(当然肯定有人的想法和我是反的)作品围绕着它们总是会存在矛盾和错误, 艺术家所能做的就是将它降到最低点。

李振华:精密材料指的是?如果说那些单一的材料具有一种原始的状态,而投影机却是一个精密仪器,一个集成体。

叶凌瀚:精密材料就是高科技。我总是期待与材料之间有最大限度地互动,单一材料更加具有这样的属性和功能。

李振华: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什么你没有在投影机的功能上,以及涉及到更大空间的感受上实验。基于单一材料的工作,是否更能够表达你的需要?如绘画的图像或是屏幕上的动画等等。

叶凌瀚:关于高科技的材料精密的仪器, 我想与它的可能不是互动。这种材料应该靠理性去控制它, 不应该将这种材料放在艺术创作的感性层面。基于不同的单一的材料创作的艺术,可以带入基于情感等不同方面的感性成分。我不喜欢也排斥完全理性的艺术创作。表达的需要基于任何材料我想它都是不能被完全满足的。我只是将合适的需要分配给不同的绘画、动画空间,让它们尽可能接近表达。


《旋转体和克莱斯勒》 数字动画 13分钟 2013


李振华:艺术在今天应该表达什么?你自己希望表达什么?为什么?

叶凌瀚:我不太敢去说艺术在今天应该表达什么, 因为艺术本身告诉我们它已经表达了一切。但是艺术的表达我想它自始至终应该是基于人性的,不断地追寻和接近真理。我希望表达我作为一个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寻找一种与其它个体能够产生共鸣的方式。 因为艺术的最原始定义就是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某础上的精神神追求。是自己一直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我在自己做作品的时候经常飘到一种精神至上的状态。抛去所谓的艺术形式,艺术逻辑,叙事文本,制作的技术工艺。

李振华:你谈到人性很棒,而人性经常未必是善的?

叶凌瀚:其实我接受人性的全部,听上去有点邪恶。 因为有时候你也无法去界定人性的善与恶。界定的指针本身就因为界定的标准不同,像心电图一样不断地上下跳跃。

李振华:我们说说人性的恶吧?除了黑暗,还有别的。

叶凌瀚:我不知道是不是司以设定这么一种理解方式。你所付出的行为和最终的结果违背了你内心的初衷这就是恶的。这种理解方式是将个体放在了一种最高的境界。

《闪闪发光的jack》手稿


李振华:假设初衷是别人赋予的呢?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心智甚至一些所谓最原初的冲动都是被诱导的,你怎么判断哪些是你的初衷,哪些不是呢?

叶凌瀚:在我前面假设的前提下,如果初衷是别人赋予的。那么所产生的一切精神思想行为和结果都是恶的。我想在每一个人所经历的不同的时间段里,初衷都是可以被判断的。感性程度越高的就是你的初衷,或者说越接近你的初衷,越理性的就越不是你的初衷。

李振华:你不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理性吗?是不是越要避免,也就会越接近?

叶凌瀚:我工作的理性层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熟练带来的。我很懊恼但也庆幸的是,至今我的工作与具他动画艺术家相比,依然存在巨大的失败比例。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愿意承受的。 这种失败,让我更接近自己的工作。你说的很对,越是要避免其实你越接近他。

李振华:你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但是怎么改变?

叶凌瀚:我会多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让自己保持一种未知的状态。遭遇更多的错误和未知就不会那么理性了。让自己始终不要那么舒服变成一种常态。

李振华:可能离开艺术家的状态也是一种方法,有些艺术家是通过巡游或是匿名的方式,让自己保持主动。

叶凌瀚:或者说让艺术家的状态更接近于生活。

李振华:我想这不仅仅是接近生活,而是从任何可能有遗留或是痕迹的裂缝中遁去。

叶凌瀚:

李振华:但是更多时候艺术家就是生活本身,或是欲望本身,从自我的限制到控制,再到放纵和放任,这也就是和生活的波浪追逐,并迷失,破浪而出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如果不能保持超越生栝,或是彻底的颠覆,可能很难从限制中走出。 当然这个走出之后,还要面对是否再次进入其中,或是永远地遁于世外。

叶凌瀚:或者我前面所说的 “生活” 换成“自然” 这个词会更加合适。精神层面的自然和现实层而的自然。最高境界的超越当然就是与之融为一体。我也从来不相信艺术能够超越自然或者生活。

李振华:在你的作品中能看到时间和物像的变化,你在加速或是减缓一种时间上的经验。

叶凌瀚:我作品的制作基础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压缩概念。三分钟的作品也需要耗费掉我三个月以上的工作时间。我在一帧一帧地制作。时间和物像的变化,确实是我作品表达的核心概念。这种时间的变化,让观众的感官变得不同寻常。我一直在寻找物像与时间之间所存在的节奏关系。如何让时间来传达时间本身很有意思。

李振华:除了制作时间,你的作品也试图雕琢或是穿透时间,通过物像的变化。

叶凌瀚:因为需要去寻找一种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平衡。我觉得绝对的抽象和绝对的具象都是不可理喻,不应该存在和没有价值或者荒唐的。


《这是可乐》手绘动画 3分钟 2013


李振华:价值这个意念决定着你提供什么或是不提供什么,展示或是不展不出米。

叶凌瀚:当然,除价俏意念之外还要加上客观的可能性。有时候价值的意念会被迫于客观。



叶凌瀚:出生于1985年,目前以北京作为生活和创作基地。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跨界艺术家,无论是素描、绘画、摄影或数码创作皆游刃有余。他的作品曾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和北京今日美术馆等享负盛名的美术馆展出,并经常应邀参加世界各地的大型联展。

李振华:1996年开始从事艺术工作,涉及展览策划、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领域,现担任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2010年至今),瑞士Prix Pictet摄影节推荐人(2010年至今),2014年将担任英国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国际展览《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国际顾问,2015年澳大利亚SymbioticA机构国际顾问,2015年担任香港录影太奇国际顾问。

曾主持编撰的艺术家个人出版物有:《颜磊:我喜欢做的》(2012 年卡塞尔文献展出版物)、《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2010年)、《冯梦波:西游记》(2010 年)、《杨福东:离信之雾》(2009 年)等。出版有个人艺术评论文集《文本》(201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