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什么?7月23日,来看就对了!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097   最后更新:2016/07/14 21:53:48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7-14 21:53:48

来源: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

开幕日期:2016年7月23日 下午四时半(需邀请函)

展期:2016年7月24日—9月4日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学术主持:易英

参展艺术家:蔡东东、曹斐、陈维、陈友桐、程然、代化、冯梦波、高磊、何翔宇、侯德华、胡为一、吉磊、蒋华君、蒋志、冷广敏、厉槟源、李明、李姝睿、李松松、梁半、廖文峰、林科、刘韡、刘唯艰、刘辛夷、马秋莎、苗颖、仇晓飞、石青、孙晓星+高嫣沁、谭天、陶辉、唐狄鑫、王海洋、王子、吴超、吴俊勇、徐震-没顶公司出品、闫冰、闫珩、杨福东、杨光南、杨健、杨牧石、杨振中、于瀛、岳向辉、袁媛、张鼎、张永基、赵天汲、赵要


▍关于展览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荣幸带来中国当代艺术群展“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并邀请知名美术史家易英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贯穿美术馆的一楼展厅,展出52位/组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展览将于2016年7月23日开幕,持续至2016年9月4日。

林科:工程师,录像,2015


本次展览的主题将围绕着2000年以来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进行构思中国社会发生的诸多变化,出现了各种思潮以及伴随着中国的各种社会性问题,当代艺术对此做出了何种反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展览基于两种“转向”(架上—观念、形式—社会性)概念一是形态上的转向随着当代艺术完成了语言学的转向,80年代中期以来的线性发展的历史已经趋于终结,90年代以架上绘画为主的艺术形态逐渐向多元化、观念化转变;二是形式向社会性转向新时期当代艺术的书写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再着重于形式主义的逻辑,而是着重于社会运动、社会性,强调社会问题,比如关注城市,土地,族群等,主要在于体现不同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影视、高科技、新媒体的不断介入,艺术形态方面也在不断推进,不再依赖于艺术自身的创造,而伴随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视觉表达方式。

李姝睿:Wave No.1,布面丙烯,2014


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与创作的现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选取了从2000年以来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试图去阐释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转向问题,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艺术家与社会观念的变迁、以及中国当代社会中的进程和命运。

马秋莎:睡美人,单频录像,2014


此外,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以“转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相关知名学者就艺术、哲学、社会问题等展开讨论。同期还会举办多场相关讲座及工作坊。

陶辉:一个人物与七段素材,声音与影像装置,2015


特别鸣谢战略合作伙伴雅昌艺术网为展览及研讨会提供支持。感谢“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为本次展览提供的特别项目。感谢《艺术新闻》、《艺术世界》、《艺术当代》和APP iMuseum对本次展览的媒体支持。展览的语音导览系统由空艺术提供支持。展览部分影音媒体设备支持来自网庭企业机构。


关于学术主持

易英,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家及著名美术理论家。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地址:淮海西路570号红坊F座(地铁3、4、10号线虹桥路站直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