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文字到底是什么?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060   最后更新:2016/07/11 09:53:31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7-11 09:53:31

来源:选择Choices


当策划展览的时候,最先开始的是什么?我的观察与经验是文字。即使你被什么触发了,第一步你必须落到文字。


文字是思考可视化、被传递、被了解的第一载体,逃避不了。


曾经我对于展览的起点,有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个第一步,可不可以是一段音乐、一张图像、几个字。但是,我发现在实际操作时,你在跟艺术家沟通的时候,或者,涉及到“沟通”时,对方傻眼了。


首先,目前我们面对的艺术家们,都有明显的因应着展览的命题作文创作作品的惯性。你给一张图,对他说,这是此次展览文本,他会傻眼,也许心里觉得你在跟他开玩笑。即使说服了艺术家(使用杀熟法),在做成方案时,你会面临到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解释,为何你用了这张图,而不是别张图的境况。


于是,某种程度上,因为现实的实践条件,决定了展览文字主要还会是“文字”。当然如果你是德高望重的策展人,你想怎么样都可以,因为“身份”已经被确立了。但是,对于那些刚要踏出策展第一步的人来说,现实所命定的局限已经存在。


既然,展览文字只会是“文字”。那么文字的文体,也可以是很创造性的啊,你也许会问。但是,你错了。nonono……,大部分来看展览的不管是批评家、其他策展人、参展艺术家、非参展艺术家以及观众,他们都是抱着“知道”、“理解”的心态来看展览文字,而不是“感受”。于是,展览文字是说明性的。


那么,说明性质的展览文字,也可以变化变化啊……,你可能又会问。但是,现在我们遭遇的状况是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求知”的心态来看展览文字,所以,这篇文字需要让可以评价展览的人的大脑受到劳动,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展览文字,不能让他人的大脑做工,并且还能得到什么知识的启发,那么你的展览就是不好的,这也是为何展览文字要求“学术性”的原因。因为那些可以评价展览的人需要的是这个,而不是去看策展人在展览生产时的创造力,也就是说展览生产制作的流程是不能被颠覆的,或者说策展人的创造力不是体现在展览文字的书写上,而是更多的被期待体现在“知性”的提升。


然而,事实上,讲究知性与牢不可破的制作流程导致展览文字的乏味。至今,我没看到在展览文字在文体上的创意,或者说,展览文字本身就是一个作品,更多的是很好的观点、很明晰的说明。这说明也许在一开始,思考展览的时候,把展览文字的作品,想的小了,亦即,展览文字本身并不是作品,而是作品的说明。


但是,我期待的是,展览文字在一开始就是作品本身,从而展览文字作为文字本身,跟群展艺术家成为一种博弈、同谋或者互相挑战的张力结构。这样才是真的将权力下放到观者吧,因为每一篇对于这种展览的思考,都可以是说明的“展览文字”,而不是以策展人的文字作为主调,大家只能跟随主调唱和。


前阵子,我就真的这么做了以上的设定的展览方案,可惜,被弊了。我推究了一下原因,我觉得不是我的期待与设定出了问题,而是,我创造性写作能力太差了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