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刘辛夷“十万八千里”:域外异闻录
发起人:蜜蜂窝  回复数:0   浏览数:1201   最后更新:2016/07/01 09:06:53 by 蜜蜂窝
[楼主] 蜜蜂窝 2016-07-01 09:06:5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熊晓翊

  6月11日,艺术家刘辛夷在空白空间北京的第三回个展“十万八千里”开幕。以知识形态的政治作为背景的艺术创作是刘辛夷一贯的特点,在此次展览中亦获得延续。展览被划分为“边界”与“流通”两个部分,这或许意味着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化世界,尽管信息已经开放流通,但地域及国界背后的心理边境依然坚固,二者并存,使得“十万八千里”这一成语中暗含的距离感具有了当代意义上的双重指涉。

  展览贯穿了一种错置的观感,艺术家挪用熟悉事物并加以篡改。例如:边境海关成为流动的小贩摊点,中东的领袖雕像变身成了一溜儿道闸,美国护照成了手绘的“通关文牒”,又或是地图成了肉类的导购指南,海洋管辖划线变作香肠,价值观口号成了儿童拼写板上的错误……如此种种,与其说这些有意的混淆,目的在于揭示表相与本质之间的差距,更确切的说,它呈现的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的偏移与某种失准状态。这种认知状态之后所隐藏的主体身份,无疑也暗示了在这个全球化的视野范围内,不在场的“本土性”。

  展览期间恰逢欧洲杯,刘辛夷说:“中国人也看欧洲杯,但欧洲杯跟中国最现实的关系,是义乌的足球厂家和玩具批发商又要忙坏了,这就好像中国跟世界的关系,我们被同一件事情所波动,但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

图:展览海报中的卫星电话,被使用在地球上没有国界通讯信号覆盖的区域,暗示艺术家的立场是否有可能超越国家意识形态?

作品图:安全第一 Safety First ,2016, 玻璃钢安检台、水性漆

  进入展览前的“安检”台。《安全第一》以组合、叠加的方式将15个安检台摞放成领奖台的造型,将安检与领奖的身体经验相互置换。

  从空间中间左右各有一个展厅,观众可以自选一个展览进行观看,二者并没有前后顺序。两个展厅分别以“流通”和“边界”来作为空间主题。

  A展厅:“流通”

图:展览空间图

作品图:信心国民 Confident Citizenship,2016,木框、亚麻布、丙烯

 

  这是一件绘画作品,依照美国护照放大而来,把“America”换成了“Confident”——“信心合众国”,似乎是一个“万国通行证”。

  美国国徽中鹰的形状原本自于欧洲国家,代表了一种权力的意志,在作品中的鹰被改造成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一边向东、一边向西;美国护照的鹰头顶有一片云彩,里面有13颗金星,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把它改成了欧盟的12颗星;美国护照中鹰的胸口有一片盾牌,意味着一种防备的本能,作品中盾则换成了中国的警徽;美国护照中鹰爪左右分别握着橄榄枝和一把箭,象征着手握和平与战争的权力,在作品中鹰爪握着的是俄罗斯的权杖和金球,掌握着世俗和宗教大权。艺术家认为护照底下的图案有一点像日本国旗,作品中就原样保留了。

  至于为什么采用绘画的形式?艺术家说:“现在我们看护照是一个现代的工业制品,而在古代,类似的文件都是由工匠手工画出来的,叫通关文牒,在西方国家也差不太多,它基本是一个手工制品,有点像古代的货币一样,都是浮雕,版画技艺的一种应用。”

作品图:皇家阳台 Royal Balcony,2016,聚苯乙烯泡沫、绒布、绳排、吊穗、花扣

  《皇家阳台》借助位于画廊二层的办公区域,在展厅内侧搭建了仿制自英国白金汉宫大阳台的立面装饰。曾留学英国并亲历皇室家族重大庆典的艺术家发现,在现实中,皇家阳台置于高处,所有的民众在参加庆典时,都需要仰视台上的人,而我们通常在电视等媒体中观看此类庆典的转播时,镜头往往是平视的。作品还原了实际需要仰视高度,而当这一高度置于作为艺术机构的画廊当中,它的意义还发生了微妙的转换,艺术机制与艺术现场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被礼台“戏剧化”了,同时“中国制造”的皇室阵仗也成为了普通观众和艺术机构之间日常观察和对话的置景。

作品图:查理一世 Charles I,2016,黑板架、EVA磁贴

  2015年,“查理周刊被袭事件”轰动一时,全球民众在社交媒体的动员下纷纷高举“我是查理”给予声援。作品中,艺术家有意将法文版的口号进行了“错误”的拼写——“JE SUIS CHARLES I”,这里的“查理”变成了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位被判处死刑并送上断头台的国王,他的死被视为人类现代政治的开端。查理一世生前热爱并赞助艺术,他引入尼德兰的绘画,聘请鲁本斯的学生去英格兰给皇室家族画画,他犹其喜爱光辉古典的皇室形象,最终在死前,他依然努力的维持皇室尊严,泰然自若的称自己是人民的殉道者。

  作品中,艺术家将“查理”有意错误的拼写成“查理一世”,煽动性口号的样貌被引入宜家样式的早教拼写磁贴画架上,是对社会事件中的一边倒舆论方式的进行了怀疑,或许也是再为通过赞助艺术实现政治表达的查理一世争取一次自由言论的空间。

作品图:帕尔米拉 Palmyra,2016,聚苯乙烯泡沫、水性涂料

  作品由世界上最大的六个通讯社(新华社、路透社REUTERS、合众社UPI、法新社ASP、美联社AP、俄通社TACC)的logo组成。形式上,仿造了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的遗迹。“帕尔米拉”被ISIS的占领所破坏,这一事件就像“我是查理”一样瞬间在互联网上引爆声讨,但是义愤填膺的网民们其实都不在现场,他们从媒体上获得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些大的通讯社,他们对复杂的现场进行了一种编辑。通常我们看到的有关世界的新闻,多是在大型通讯社的采编之后,再经由了多次倒手的再次编辑与转译。艺术家说:“人类依赖的这种媒体传播行为本身就像面对艺术作品,因为现场是无穷无尽的细节和复杂的互不关联的线索,如何让这些信息在受众面前组织成一个拥有新闻效应的事件,让不在场的人也能感知这个事情,这需要对素材进行创造性地组织和加工。”

作品图:大宗帝国—南美雄鸡 Block Trading Empire-South American Rooster,2016,亚克力板、广告钉

  《大宗帝国》系列共包括四块地图,挪用了视觉识别的逻辑,将南美、北美、澳洲和非洲等不同地理区域与雄鸡、野驴、骆驼以及袋鼠的形象相匹配,将动物身体的区块划分转化为政治地图描绘的地理板块。动物身上的区块,常见于超市或餐厅中肉制品的分割导购图。其功能是教育消费者买到的是动物身上的哪一块肉,这种分割将有机生命与消费商品进行了转化,与地图中政治边界对土地的分割具有相似的逻辑,都展现了现代人在工具理性影响下的资产观念和价值判断,同时也突出了一种世界化的消费图景。

  展览中的四块地图,分别是南美雄鸡、澳洲骆驼、非洲袋鼠、北美野驴。四件作品中,只有“南美雄鸡”在A展厅,被放置在《皇家阳台》之下,而实际上,南美与皇家阳台最无关系,澳大利亚、美国、北美洲和非洲历史上都曾被英国殖民,而南美洲一直是西班牙、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B展厅:“边界”

图:展览空间图

作品图:大宗帝国—澳洲骆驼 Block Trading Empire-Australian Camel ,2016

作品图:大宗帝国—非洲袋鼠 Block Trading Empire-African Kangaroo  ,2016

作品图:大宗帝国—北美野驴 Block Trading Empire-North American Wild Donkey,2016

作品图:复兴之路 The Road of Arab Ba’ath Movement,2016,道闸机、聚氨酯发泡板、继电器、方钢、密度板

  四位阿拉伯复兴党的领袖:穆巴拉克、阿萨德、卡扎菲、萨达姆的侧身剪影被艺术家请上事关“秩序建设“的道闸机。每间隔几分钟,枭雄的身影便会在展厅中随机耸立或卧倒。雕刻在人物正反两面的标靶使其添加了悲剧性特征,这些致力于构建世俗秩序的雕塑的命运,在机械的介入下,悖论性地开启或阻断这条理想中的复兴之路。

  作品底座的颜色是道闸机常用到的颜色,上面人物的颜色是射击镖靶会用到的颜色。“作品中的四人都曾是阿拉伯复兴党的地区领袖,二战之后,他们把中东本来没有明确边界的民族国家推向现代国家的转变。他们有一个中国人很好理解的名字叫‘复兴党’,这跟我们现在喜欢讲中国梦或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某种相似的意味,它是执政者使用的一种叙述。讽刺的是,这些世俗政权不敌内外压力不是倒台就是岌岌可危,而宗教回归成为了政治和社会组织的核心,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总是事与愿违。”

  “我对雕塑本身的命运比较感兴趣,一个政治人物的纪念碑雕塑被艺术家创造出来,背后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需要,将它们树立起来是要把它当为一种凝聚力的象征。时过境迁,也还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放倒了。更有意思是,有一些雕像在被拉倒后又再次被树立起来,雕像以横向还是竖向示人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如果有一种可能可以同时兼顾这两种状态,也许会让你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方式。”

作品图:乐园 Wonderland,2016,木方、多层板、车轮、车轴、瓶装水、灭火器、水性漆、板凳

   人为构建的边境,因各类限制性的因素,有着潜在的脆弱性和不连续性。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艺术家观察到现实条件下强调的稳固性和永久性的海关边检窗口与体现流动性和临时性的街头移动小贩车在功能特征上有着形式互通的可能性。

  “过海关的时候,我经常会留意边检站所需要的视觉样式和功能结构,以及我排队递交护照和其他通关文件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身体姿态。我发现边检站和街头的小摊点都是一个柜台内集成了两个操作位加上醒目的招牌,而与工作人员交流的样态和从街贩哪里获取食物和水的空间感受也很接近。再说很多国家陆上边境是有争议的,甚至很多边境长期处在双方拉锯的状态下,而不是一个小区或柏林墙那样连续而且明确无误,很多地方的边民出于生计需要经常性的穿越边境,正因为此,这些地区的边境管制也是流动性的。再有如,欧洲的难民危机让很多本来已经取消边境的欧盟国家又因为难民的原因匆忙将边境重新设立起来,在我看来,这个“小贩车”或许是可以对应“全球化”叙述下的关于“边界”的现实样貌。”

作品图:九段肠 Nine Segments of Sausage,2016,聚氨酯、酚醛树脂、铝棒、油画颜料

  南海争议的一大焦点问题在于“九段线”感性的疆域意识。《九断肠》以诙谐的方式采用“香肠”模型和定位大头针替换并再造了这一边界的视觉识别。

  “有意思的是,九段线并不是一条连续的边界,而是由虚线组成的。这个事情让人想像,既然在海洋上不可能树立像围墙一样明确的内和外的区别,那么虚线更加相当于只是一个示意性的,概念上的领海边界,它自身因此具有了一种诱惑性,从而引发无休止的国际争端。”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