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表演的状态,其实是最真实的、最解放的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347   最后更新:2016/06/26 21:42:42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6-06-26 21:42:42

来源:凤凰艺术 文:Lee


近日,博而励画廊推出了艺术家方璐在博而励画廊的第二次个展“无限感应”。展览以一种半区隔化的空间关系,呈现了她最新在德国柏林和以色列南部沙漠拍摄的《超月之秘密》、《寂静的海》,以及在2014年拍摄的《没有世界》三部影像作品,其中作品《没有世界》近两年在国内外的重要展览中有展出。


▲ 展览现场


随着三部影像作品在空间中展开既独立又交涉的对话时,观者将被渐渐带入方璐影像其源于现实且抽离现实的含混状态中,但与过往作品略微不同的是这种状态是在影像的叙事背景里主动发生的。“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是艺术家探讨的主线索,并通过聚焦个人的语言、行为、和理想,来传达一种被提纯后的最直接的个体经验。这些在日常中并未重视的对爱情的倾诉以及被抑制的暴力行动,在艺术家看来是个人对世界之态度的呈现,而这些态度是以个人的本能和直觉为基准,因而展览也被命名为“无限感应”。

▲ 展览现场


《超月之秘密》与《寂静的海》中情感的“镜头倾诉”是艺术家通过语言和表演建构“事件”的方式。通过这些“事件”,作品引发影像内部空间中被现实所封闭而又与现实极度临近的模糊关系。这种用“镜头”加以割裂的非现实空间,促成了一种抽离的纯粹的体验。两部新作,艺术家选择了体现“关系”中最为极致的议题——爱情,用偏执且细致的语言去塑造多个平行或交错的爱情的事件。所有的对白和情节都以个人化的语言去编写,它们源自于艺术家与这些女性的聊天。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些非职业女演员真实的“自述”是想象着自我存在于另一个虚构的影像当中,它和真实有关却又在一个不真实的表演范畴之内。在空间上两部作品分别把叙述背景投放于带有社会主义风格的封闭室内环境中以及荒芜却象征自由的沙漠上。空间、人物的行为以及自述三条线索构建了一种写实与抽象并存的、时空交错的复杂关系。

▲ 方璐,没有世界,2014,单频录像,有声,彩色,18',16:9


在作品《没有世界》中,艺术家虚构了某种引发冲突与行动的,游戏式的集体生活,也随之将个体被抑制的暴力行动进行激活。在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秩序中,个体对于现实世界中“政治冲突”的真实体验,与自我的经验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并且个体也渐渐丧失体验的能力,一切都转变为“信息”而被消费。艺术家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与经验”之间的断层关系,不断地引发观众对于所处世界的思考——我们的知识并非源于自身体验。此次个展方璐整体把思考引向了“艺术就是对‘真实’的顿悟”的讨论。不论是爱情,还是影像中涉及的政治,它们都始于个人对“真实”顿悟的一刻。



方璐对话“凤凰艺术”

▲ 艺术家 方璐


Q:在影像《超月之秘密》中,每位演员所描述的男士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想象中的人物?

方璐:我把整个剧本看成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写这个剧本的方法是我和影片中的女性去聊她们曾经的一个恋人。我们聊天开始的方式是:如果我要走在大街上去找这个人,你会怎么去描述来让我找到他。所以她们会从最表征的的细节去谈论这个人。所以说剧本是虚构的,但是人物是真实的,并用她们的语言和经验写出来的。


Q:她们在叙述这个人的时候有很多共同点,觉得像是同一个人,但又觉得不是同一个人,但又在同一个空间中,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你是怎么看待的?


方璐: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听上去她们是在讲同一个人,其原因和我们习惯选择什么去记忆是有关的,就是在最后离开一段关系之后,你会如何去记忆一个人——一个与你相爱过的人。接下来,你会发现她们非常具体地描述了这个人之后,或许你对这个人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因为其实她们在讲的是她们自己——是什么让她们觉得很爱,什么是她们所认为的理想的个体。

方璐,超月之秘密,2015,单频录像,48'45"


Q:那其中人的情感问题,人的类同化问题是不是通过一个场景把它们连接了起来?


方璐:对,这个空间是抽象的,影片中她们每个人都单独地在这个空间里,但是这个空间又有被别人使用过的痕迹,一个独处的室内环境存在着其她人的痕迹里。其实在柏林的这个拍摄地点还挺有意思的,它是一个前苏联的特务基地,很封闭,而且装修风格很社会主义。


Q:其实发现不管是演员还非真演员,当某些真实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流露出很自然的东西,你是如何理解的?


方璐:我觉得如果她们进入表演的状态,是最解放和最真实的。这些女孩在片子里面讲话的方式,跟她们日常聊天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她们都各自想象着自己在不同风格的电影里,尽管她们都不是专业的演员,但是每个人对这部片子有着自己的想象。这对我来说是特别迷人的,而且也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甚至感觉她们在为我经历了很多我无法经历到的事情。



Q:这个又和本人的真实有关,但又在一个不真实的表演范畴之内,这个关系是模糊的,这是不是也是你一直在想的特别有趣的地方?


方璐:其实我觉得我们日常的很多讲话和表现,并不一定真实的,因为它本身就有很多社会制约。就像现在你想象着你应该这样采访我,而我觉得我应该这样来回答你,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既定的模式了。

方璐,超月之秘密,2015,单频录像,48'45"


Q:我觉得从镜头上来看,有一些特别关注的细节特写。能看的出你特别注意她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情感顺其自然的流淌,包括人动作的回馈。


方璐:在这几部作品中,我很幸运地跟这些本来陌生的叙述者建立了很紧密的关系。她们没有职业的表演经验,我会在她们旁边,真的仿佛是拍着她们肩膀说这样很好,很温和地建议她们应该怎么样,去推动着她们。我其实从来不觉得我是所谓的导演,我只是创造了一种环境让事情能在镜头前面发生。


Q:我感觉是有这种,其实我觉得你这个片子有点像那个。那个《文字暂停》展很早的一个片子有一个叫《罗拉》吗?


方璐:罗拉是我去台湾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我们认识的。第一次见面,她就会马上跟你直接聊她周围的男女关系。我当时觉得这个女孩太特别了,生活工作等其他内容都完全不重要。我觉得她完全是在过一种实验的人生,比艺术家实验多了。所以那一年的春节我从广州回来北京后,我就请她来跟我一起住了一段时间,我们聊了很多,就写了那个文字剧本。

方璐,超月之秘密,2015,单频录像,48'45"


Q:我也始终在找,比如说《超月之秘密》中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觉得音乐上的情调是很重要的,但是又感觉这两个人是在彼此配合,在磨合。那你觉得这种关系和描述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璐:当时就是想在这一段段的故事中间增加音乐过场,这两个人也是在相同的拍摄空间中演奏。所有的场景和音乐演奏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拍摄的,但是在灯光和镜头的使用上,让它看上去有所区别。这个大提琴和小提琴手在这个空间里面去即兴的编曲子,这样的演奏就是需要你在表演的时候,和另外一个人互相协调,互相聆听对方。

Q:当你看到这样的环境,决定在里面拍摄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心理上的反差?


方璐:在德国对于很多人来说,进了那个地方会觉得有一点心理不舒服,因为它的历史背景,而我觉得它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很封闭。我的很多片子,还是想和现实的日常生活有一种隔离,虽然片子中讲的东西都很日常。我希望表演者进入另外一个时间和空间里来和她们日常的状态有所区别,而且对观众来说也能感觉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当时我甚至把窗户都全部遮黑了。拍到晚上的时候,我觉得有从外面的光射进来,能看见楼外面别的住户,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瞬间感觉这样的生活在另外一栋楼又被重复了一次,过于日常了。我希望影片中看到的这个空间就是所有的一切,没有外面。我就把所有的窗户用黑布给挡上,再而在这个不太大的空间里去寻找所有镜头的可能性。

▲ 方璐,寂静的海,2015,三频录像


Q:在影像《寂静的海》中,也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但它有敞开的感觉,那作品《超月之秘密》与《寂静的海》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方璐:在沙漠中拍这样一部作品,是因为我当时在以色列,而且我觉得沙漠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它有一个很特殊的意义,而对于不在以色列的人来,它更是一种虚无的象征,可以是一切的开始,也可以是一切的结束。这个剧本讲的是三个女性因为各自的经历,最后都搬到了沙漠中去居住,同时把沙漠作为一种新生活开始的地方。


Q:在影片中能看到第三个演员的表演会伴随着很多“厨式”的材料的介入,与沙漠的环境相比有种生涩感,你式如何拿捏这些配置的?

方璐:对,所有这些在沙漠上显得很突兀甚至荒诞的生活物品,给表演者提供了一种可以依靠的东西,其实也是让她们每个人在这个看上去像月球一样的地方中显得舒服从容一些。对我来说,沙漠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当时我们剧组中有一个人的工作,是每隔15分钟要去提醒每个工作的人喝水,否则很容易就会在烈日下缺水晕倒。那里特别晒、特别干,风也很猛,有时摄像师都没办法站稳脚。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无限感应:方璐个展

展期:2016年06月10日—07月17日

展览地点:789艺术区博而励画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