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彧凡”个展开幕 非抽象艺术家的多元呈现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213   最后更新:2016/06/16 22:32:57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6-16 22:32:57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裴刚


艺术家陈彧凡在父辈和祖父辈合影老照片前

  2016 年6 月15 日今格空间举办的艺术家陈彧凡的同名个展“陈彧凡”开幕,策展人崔灿灿。此次展览收录了陈彧凡 12 件绘画和装置作品,这些作品从艺术家近六年的创作中精选而出,以“陈彧凡”个人的地理轨迹、身份认识和形式过渡为主轴,借用回转、游离、溯源的叙述方式,进行全新的联结与对话,试图勾勒出陈彧凡近几年艺术创作中,观念内在的融合和表达途径的多样。

艺术家现场创作 如传统的四合院结构的作品中有时间、历史、族群等复杂的含义

艺术家现场创作局部

艺术家现场创作与《源》

《源》,水泥、霓虹灯、铁版,100×100×235cm,2016

《源》局部

  进入今格空间的一楼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陈彧凡在半个月时间内在展厅内创作的“现场作品”,“这四个方框和中间的圆框,就是我《化一》系列平时工作的状态,我把丙烯颜料每天几十遍的滴洒在上面形成时间的概念。这样的格局很像我们福建的庭院的格局,前面是门厅,俩边市厢房,后面是堂屋,中间是天井。而正对着这件作品的是《源》,我用霓虹灯管来作出像火焰一样的印象,有一种仪式感的象征。我喜欢用霓虹灯管,因为里面的氖气与水银的雾化产生能量的体验。有人说这种材料随着里面气体的衰败会灭的,但我觉得,这如同火焰一样,随着能量的消耗殆尽,自然得熄灭也是合理的。包括后面的灯箱内有我们福建特有的龙眼木互相联系在一起,有象征家族的意思。”陈彧凡对雅昌艺术网阐述作品时说。

《浮木》,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灯箱装置:180×120cm,2016

《浮木》局部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灯箱装置 2016

《浮木》局部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装置 2016

《浮木》局部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装置 2016

《影子》,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04×243×35cm,2016

《影子》局部

  此次展览由一楼展厅的“现场作品”就呈现的仪式感,至楼下以展厅尺度创作的10米宽《不确切的风景》和2015年创作的《1、2、1、1、3......》都有一种类似宗教的庄严和仪式的意味。

虽然策展人崔灿灿腿伤未愈,依然来到了现场

  “陈彧凡的作品一直比较关注家族问题、移民问题,文化的迁徙问题,人的身份问题有关。我们在展厅里刻意塑造了那么多比较仪式化,比较殿堂化或者是纪念碑化的感觉,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这种记忆,或者是人的历史和过去。陈彧凡一进门的第一件作品看到几个方块和圆,是一种类似于劳作、耕种。然后在后面我们看到火把,两种火把,一种是木柴的,一种是霓虹灯的,就像一个家族,一个群体的凝聚力。陈彧凡关心的这种仪式就像国家的历史一样,像我们所经历的人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有点儿像《百年孤独》的感觉。一个家族的迁徙、命运的转变,因为陈彧凡是福建人,他来自莆田。莆田是中国最早的侨乡,有大量的华人在全世界各地散落。陈彧凡家乡有伊斯兰教,有这种佛教,有基督教,他们是多种文化混杂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展览里面有种种仪式,楼下《1.2.1.1.3…》这种仪式就比较西方,楼上现场作品的仪式有的比较中国一些,《不确切的风景》有中西两者交融的关系。我觉得这些是艺术家个人记忆中的某种来源,也是某种文化仪式。这某种文化仪式又是存在于人类的漫长历史里边,文化仪式是人生存的一个依据或者是生存的一个精神范围。我们所谓的精神活动都是一种文化仪式,这种文化仪式也是为了把展览设计成一个开合迂回、回转的关系,就是为了呈现一个艺术家的丰富性。比如说我们能看到装置、能看到绘画,能看到楼上的偏行动的这种绘画,能看到抽象,能看到具象,能看到许多的形式。这个展览的多空间的分法是为了呈现他创作的多元,创作的多元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虽然策展人崔灿灿腿伤未愈,依然来到了现场,从策展人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家作品以及展览所表达的精神性和观念。

艺术家工作室一角挪入今格空间的底层展厅

底层展厅艺术家工作室一角 局部

展览现场 艺术家陈彧凡(左)与朋友们

  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展前不断交流和推敲的过程,都让这次展览成为艺术家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个展之一。它呈现的不只是某一阶段的工作结果,也是通过对作品重新梳理,显现并激活艺术家创作的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以至混血性,以多元化来破除对个体单一风格的固化认识。

  陈彧凡的创作是在时间和现实空间中的沉积,由繁杂、细腻的日常情绪和现实认识所生发出的,看似简单的规律性重复行动,是以情感消解观念,以行动抵御抽象的漫长过程。其中充满了艺术家对于个体、存在、重复劳作、社会秩序的体验和沉思。

  虽然陈彧凡的作品是非具象的语言,也是对时间、空间的营造。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抽象艺术家。“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抽象艺术家或者说陈彧凡不是一个抽象艺术家。”策展人崔灿灿也对雅昌艺术网说。营造,是《营造法式》的“营造”。垂淌堆叠的颜料,鳞次拼接的木块,交错层累的线条,密集铺排的点孔,这些带着强烈的编织和搭建意象的视觉形式,细致精微,无不经过严谨缜密的推敲。艺术家多年来坚持对多种材料进行综合使用。在他的作品中,材料之作为“物”的性质被重新凝结,作品之作为“物”的形态被一再突显。

底层展厅作品《不确切的风景》和《衍生物》

《衍生物》(粉蓝)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65×165×39cm,2015-2016

《衍生物》(粉红)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63×163×30cm 2015-2016

《衍生物》(粉红)和《衍生物》(粉蓝)

《不确切的风景》,布面丙烯综合材料,250×200cm×5,2015-2016

《化一》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65×165cm×2 2015-2016

《化一》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局部

《化一》,纸上综合技法,200×107cm,2009

  从 2010 年创作的《化一》中,对纸本点烫手法的运用,劳动与时日的沉默美学;到 2012 年作品《1.2.1.1.3…》中机械和布面绘画的结合,过去与现实斗转关系的隐喻;再到 2015 年的作品《把它抛向空中》,多次改造的循环机制,周而复始的内在逻辑。陈彧凡不断的将自己置于一个过渡状态之中,摆脱过往的确定性、本质主义的精神束缚,这种“自我批判的距离”持续演进,不断地衍生出新的内容和实质。

  不同于艺术家以往阶段性创作的展示,陈彧凡在本次今格空间的个展中,将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全面审视自己的创作脉络和创作形态。展览以特殊的布置展现一次螺旋式旅程,将今格空间的上下两层展厅勾连为一个隔空相映而又各有所向的整体,分别对应陈彧凡创作历程的不同精义与彼岸。

  除了工作室中完成的绘画及装置作品,艺术家针对实地空间展开现场创作。这些依据空间的特性所完成的作品,结合绘画、摄影、灯光、现成品、装置等,即作为对过去历程的回应,又重新开启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处于含混地带的语言,游弋于不同的文化和媒介之间,尤其是各种地缘文化、另类空间、抽象形态之间,以表达的不稳定性和开放性,重塑自我的含义,给予时空全新的状态。

  据悉,展览将展至7 月13 日。

《把它抛向空中》,布面丙烯综合技法、铜片、陶瓷、霓虹灯,尺寸可变,铜:90×60cm,布面:200×300cm×2,霓虹灯:150×20×14cm,2015-2016

《把它抛向空中》局部 以破碎瓷片为原型

《把它抛向空中》局部

《把它抛向空中》局部 金属部分

《把它抛向空中》局部 破碎瓷片原型以及布面作品

《把它抛向空中》布面架上作品局部

《把它抛向空中》局部 霓虹灯管

《1、2、1、1、3......》,布面综合技法,机械装置,250x120cmx2,39×39×100cm,2015

《1、2、1、1、3......》局部 打字机部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