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难民营与避难所去!艺术正在用行动介入欧洲难民危机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684   最后更新:2016/06/08 09:06:30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6-08 09:06:30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难民潮持续发酵,欧洲陷入重重危机,成千上万难民逃离战区触动了艺术家与博物馆的人文关怀。今年5月,雅典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ycladic Art)带来了艾未未以难民危机为主题而创作的《催泪瓦斯/催泪弹》与《iPhone墙纸》。与此同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土耳其第5届恰纳卡莱双年展Çanakkale Biennial)以及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绿光”项目纷纷将关注点投向移民、难民营与避难所。

艾未未为叙利亚艺术家Nour Al Khzam在难民营临时演出时搭起的避雨棚,摄影:YANNIS KOLESIDIS

艾未未跟随难民的脚步抵达希腊伊多梅尼(Idomeni)小镇


上个月,艾未未揭晓了他关注于欧洲及其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的人道危机的新作品。这位在希腊莱斯波斯岛(Lesbos)建起一个工作室的中国艺术家在雅典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ycladic Art)正在举办展览“艾未未在基克拉迪”(Ai Weiwei at Cycladic)。他专门为此创作了一件名为《催泪瓦斯/催泪弹》(Bottle/Tear Gas Canister,2016)的作品,将伊多梅尼(Idomeni)难民营中使用过的催泪弹与古希腊用来收集悼念者泪水的容器并列放在一起。展览中,另一件艾未未以难民危机为主题而创作的作品《iPhone墙纸》(2016)是由他在今年1月至4月间通过手机在希腊莱斯波斯岛拍摄的12030张避难者照片拼接而成。


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艾未未作品《催泪弹》(Tear Gas Canister),2016,图片来源:Why Athens


由12030张艾未未在2016年1月至4月间于希腊莱斯波斯岛拍摄的避难者照片拼接而成的艾未未作品《iPhone墙纸》(2016),图片来源:Why Athens


“掉入暗无天日的洞里”


“我感到好像掉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洞里,”艾未未这样谈到他第一次来到莱斯波斯时的印象,这里是80%的难民在欧洲最先登陆的地方。


当我们沿着海边开车时,我看到一条空荡的船只漂浮在海上。我跳下车,爬上来这艘半沉的船。我在那待了许久,冥想着自己就这样漂浮入海。就是那时我决定要把工作室搬到莱斯波斯。

——艾未未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最新参与到难民危机讨论的机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依然困扰着中东与欧洲大陆。摩洛哥裔法国艺术家布什哈·哈利利(Bouchra Khalili)就创作了一系列影片,纪录了8位非法移民的人生旅程,目前正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播映。同样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另一个关注于避难所与难民营的建筑的展览“不安全感:追寻替代与庇护”(Insecurities: Tracing Displacement and Shelter)将于10月1日向公众开放。

纪实摄影师Brendan Bannon《Ifo 2》,图片来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纪实摄影师Brendan Bannon在Dadaab难民营所拍摄,2011,图片来源:Polaris

Brendan Bannon镜头下的索马里难民营放牛男孩,图片来源:Polaris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格伦·劳里(Glenn Lowry)最近参与编辑了CNN一个以移民为主题的系列影片。劳里认为“2016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决定性的一年”,并指出艺术家们多年来都在试图抵抗人们大规模迁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也提到了哈利利在2008年至2011年间完成的作品“绘制旅程计划”(The Mapping Journey Project):影片用小黑点表示难民迁徙的踪迹,在一张地缘政治图上讲述个体的故事。他评论说:“哈利利冒着自身的风险……让我们意识到这段经历对个体造成的深重影响。”

布什哈·哈利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绘制旅程计划”,该展览曾于2012年于柏林展出,摄影:Jonathan Muzikar,图片来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移民艺术家“占领”土耳其


来自全球的40名移民艺术家将于今年9月24日至11月6日参加土耳其第5届恰纳卡莱双年展(Çanakkale Biennial)。这次展览将重心落在移民家乡两个主题上,毋庸置疑,这个主题十分贴切土耳其这块欧洲难民危机的中心地——穿越洲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并且靠近移民必经之路叙利亚和希腊。“我们希望更多关注于移民这一问题背后的痛苦与悲剧,而不是所引发的政治问题。”作为策展人之一的Beral Madra介绍道,“我们也希望将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叙利亚难民都带到伊斯坦布尔来参观这次的展览。”

Kalliopi Lemos《安全通道的承诺》(Pledges for a Safe Passage),2012,图片来源:恰纳卡莱双年展


艺术是一种治疗


欧洲的博物馆一直走在难民支援的前方。许多博物馆在此次危机前就已经与移民群体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例如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在2006年就发起了“与艺术同行”(Travelling with Art)的计划。该美术馆主动与丹麦红十字会联手,为难民的孩子提供艺术课程,今年4月,该机构因此获得了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颁发的最具行动力奖。

丹麦高中生与难民营青少年在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玩乐,图片来源: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


该机构负责人莱恩· 阿里·侨德(Line Ali Chayder)指出,近些年该计划的焦点也在发生着改变。2006年,大多数进入丹麦的难民儿童年龄平均在8到12岁之间,大多数是与他们家人一起逃难。而现在,寻求庇护的人群中有大量16到18岁之间孤身逃难的未成年人。侨德认为:“这些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担忧。对他们而言,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与艺术互动、将自己沉浸在艺术之中、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丹麦裔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与维也纳的蒂森-波涅米萨当代艺术展(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TBA21)合作发起了“绿光”(Green Light)项目,将难民、移民和当地学生邀请到工作坊中,一起动手,用回收的材料做灯。




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带领当地难民、移民和当地学生,一起动手用回收的材料做灯,摄影:Philipp Draxler


“‘绿光’是一个让人亲近的项目,”埃利亚松说道,“参与者在艺术氛围中一同动手,在组装灯的过程中营造了一个共融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包容甚至拥护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组装灯所使用的材料的是酸奶盒、塑料袋、尼龙和绿色的霓虹LED灯泡,总共花费了300欧元。这项活动将会继续支持维也纳红十字会和其他帮助奥地利难民的项目。撰文/Anny Shaw /史原榭

艾未未在基克拉迪

Ai Weiwei at Cycladic

雅典基克拉迪艺术博物馆 | 展至10月30日


布什哈·哈利利:绘制旅程计划

Bouchra Khalili:The Mapping Journey Project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展至10月10日


不安全感:追寻替代与庇护

Insecurities: Tracing Displacement and Shelter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10月1日至2017年1月22日


第五届恰纳卡莱国际双年展

the 5th InternationalÇanakkale Biennial

土耳其 | 9月24日至11月6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