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波:绘画的几个关键词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521   最后更新:2016/06/07 21:04:30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6-06-07 21:04:30

来源:艺术界LEAP 文:Robin Peckham


陈文波,《目标》,2009年,布面油画,340×200厘米


艺术家陈文波在近期作品中展现了当代生活的更多面向。本文里,作者岳鸿飞梳理了这些他以往着重于呈现夜生活的作品中一度缺乏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从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所攫取的各种可能性。(编者语)


球体

陈文波,《球1》,2015年,布面油画,300×200厘米


陈文波的近期作品展现了当代生活的更多侧面,这些侧面也是他以往着重于呈现夜生活的作品中一度缺乏的。这种不仅跨越了不同生活方式、也跨越了个人成熟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张力,在他整齐灵巧的系列绘画作品《球 1》和《球2》(两幅作品均创作于2015年)中得以体现。《球1》描绘的是放置在实木地板上的一个健身球,而《球2》则描绘了三个充满气的气球,这些气球既可以作为夜总会的装饰物,也可以成为孩童的生日礼物。


两幅作品均使用了球体这一近乎理想的简单几何图形,与光在彩色物体表面及内部的反射交相辉映。在陈文波以往的作品中,他偏爱利用光的反射来进行创作,这一技法与其绘画作品的真正主题一样,都让人感到愉悦欢心。

城市肌理

陈文波,《爱情沙发No.2》,2015年,布面油画,200×150厘米


陈文波的文化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不断变化中的城市肌理特征,两者都以相近的方式发展和成熟。过去,陈文波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类似88号俱乐部门面这样的事物,他和许多文化名流经常光顾这家俱乐部,这也是三里屯酒吧街里最具标志性的一间(《88号》,2013);如今,他的兴趣似乎转向了一座普通办公大楼的大门,就像在作品《入口》(2015)中所描绘的那扇镶着不锈钢框的旋转玻璃门。


在《88号》这件作品中,陈文波也运用了长条色块,以回应和阻断“门”这一画面的反射效果和运动感;这件作品以连续的角度取景,通过营造一种迷幻模糊的氛围并运用负片似的色彩,使画作带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而《入口》这一作品,在保留了写实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以叙事元素将其分裂成碎片。

游泳池

正如大家所了解,陈文波一直以来都试图在自己身边寻找展开视觉实验的卓越空间,以期攫取某些可能在作品之外与之毫无关联的角度,尝试在作品之内与其产生连结与意义。以他近期最大型的一件作品《假期》为例,这件竖版三联油画作品描绘了蓝绿色游泳池缥缈朦胧的感觉:虽然度假游泳池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记号,但它在这件作品中出现的意义,主要在于运用了十分主观的色彩,使网格和有机线条产生形变。这就是我们新的都市生活方式。

车/镜

汽车向来都是陈文波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最新的作品《拥堵的反光》(2015),不仅将内在心理世界与城市空间相连结,同时也将艺术家自身的实践发展梳理成线。


另一件三联画作品却有些异于常规,其中两幅油画竖向放置,剩下的一幅却是横向展示,每一幅画都描绘了汽车单边的光反射,分别像是汽车的侧镜和后视镜。这件作品不禁让人联想到《拍卖品》(2008)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同样也是以T字型布置展示。


早期的三联画作品同样包含了汽车不同角度的单向光反射,也展示侧边后视镜的细节,但三幅画之间的关系早已暗含;艺术家是从上帝视角来创作这些画作的。相反,在他近期的作品中,画布本身就像是一面镜子。

饮酒

陈文波,《吸管》,2015年,布面油画,200×150厘米


陈文波最新的一系列作品仍然与饮酒的仪式典礼紧密相连。在作品《吸管》(2015)中,七彩色块每种颜色里都出现了插在一杯鸡尾酒中的可弯曲吸管,但由于所采用的颜色是如此的无层次与不自然,因此画中物体的色彩像是后期加上的效果,而非本身就存在的属性。


作品《最后一杯》(2015)中,六个玻璃酒杯互相碰杯敬酒,满场只剩觥筹交错声。艺术家在视觉效果上通过以同等数量的色块切割绘画表面,并从“干杯!”这一欢庆时刻中借取力量来重新配置这个空间本身。


诚然,这种参照在同系列另一件作品中得到平衡:《最后一杯2》(2015),这件作品将色彩分割技法完全运用到另一种玻璃——枝形吊灯上。枝形吊灯可以作为夜总会的装饰元素,又或是属于某位收藏家客厅的一部分。这套双联画表现出来的不稳定性,在作品《绿水》(是指溢出的酒或是其他更纯真的事物?)和《吸管》(鸡尾酒中的吸管还是冷饮售卖机?)中突然再度回归。


毒药

陈文波,《糖》,2015年,布面油画,130×90厘米


回想88号俱乐部那朦胧的门面:艺术家肯定对变形心理状态本体论有兴趣,有时这种兴趣比其他兴趣更能产生化学反应。《药》(2009)系列作品以分割的数幅油画着重描绘了空的透明罩板包装,如常般在塑料膜和金属箔上大玩彩色光反射。其他作品中亦有药片出现,但与治疗无关——这些药片经常此地无银地贴着“摇头丸”的标志。


陈文波最广为人知的系列作品,就是他转型成如今这个极具标志性的绘画风格前所创作的最后一系列作品《维他命Z》,作品描绘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裸体女性(有时还是光头),她们有着奇异的肤色(绿色、红色或蓝色),小粒多彩卡通般的斑点形成的网格或图案覆盖于画面之上,这些图案仍是从药片的对比形式以及印在药片上的标识取材而来。这些变型且具有塑胶感的身体,与绘画的本质天衣无缝地契合。


在他的近期作品《商品牙》(2015年)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些多彩的药物图案斑点的视觉痕迹。这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双联画作品中,裸露的粉红色牙龈中有着怪异的彩色假牙;虽然被画成了社会主体,这些物件的形式与颜色皆与药片相互呼应。

夜总会物件

陈文波,《#88》,2003年,布面油画,340×240厘米


夜总会作为一种社会空间,仍然能为中国艺术提供各种迷人可能性的发展土壤:你可以看看艺术家陈维在夜总会里创作的新项目。然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纪录片拍摄者可以像陈文波一样活得透彻。陈文波绘画作品中的物件各式各样并常常改变,但都有着一条清晰的线索:《盗版》(2005)系列作品所用的会反光的CD,《出口》(2007)系列作品所用的单色水槽和马桶(某种泡吧者的生活反射),而最近更是加入了建筑元素,像是《爱情沙发》(2014年到2015年)中的人造皮革沙发。


陈文波不同系列作品之间的迥异程度,反映出他创作历程的转变。从通过调整色彩而对光线的奇特运用,到探索色彩与光线如何作为看待世界的工具——看起来,这大概只是通过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来改变世界的方式。


休闲空间


陈文波,《绿社会现场》,2006年,行为绘画,200厘米x150厘米x 3


除了建筑,陈文波同时也关注俱乐部中的游戏,从《狂欢节》(2010)中的镖靶到《手气》(2003)中的骰子,都是俱乐部和酒吧常见的娱乐游戏,后来还有发展更为完备的《高尔夫球场》(2006)项目,关注于当时北京当代生活中的另一种娱乐方式。


从陈文波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派对寻欢作乐的行为被定义为一种活化社会的形式,一种将城市物理空间改造成个人发展与交流的精神空间的方法。诚然,在这种方法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也是一种超越艺术世界进行视觉文化连结的强有力的形式。


人工表面

表面,永远属于本体论;陈文波对现有的灯光效果十分感兴趣,无论这些灯光效果是来自于俱乐部的一扇门还是办公室的一扇窗,一个瑜伽球或是一个派对气球。因此,近期他尝试以运用一种特别的人造光这种形式来发展他对光效的兴趣,其中,这些彩色的人造光会影响物体本身的颜色;他以此作为工具,来重新看待这些相同物件如何逐渐变化。


他以同样的姿态提问并自我解答,一套皮革沙发在红色、绿色和蓝色灯光下会蕴含什么深意。如今,这个简单的工具帮助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攫取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文/岳鸿飞

译/陈诗炜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