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孙权 | 终于进到历史里了:谈王子月新作“破碎的偶像”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749   最后更新:2016/06/07 11:09:13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6-07 11:09:13

来源:凤凰艺术 文:黄孙权


近日,“破碎的偶像”王子月个展于广州风眠艺术空间开幕,展出了艺术家2016年最新创作的装置及影像作品。此前,艺术家在梅州驻地两个月,与当地的人、事和本土的环境互动。

王子月《踯躅于干涸的河床》 手稿

王子月《乌有之复活》展览 现场


要评价年轻的个展不容易,严厉怕伤了他们的心,赞美怕他们睡着了偷笑。但很多时候我更宁愿相信,年轻人总是创造自己的囚笼来逃离历史的束缚。


认识子月是我在2013年到中国美院客座后的事情,一开始她在做转塘附近的拆迁工和村民的关系。那时满心关切,却离具体的分析很远。谈起村民、民工与学生的关系是模糊的,立场游移。而这些社会材料对她来说非常具体,就像雕塑泥巴一样,容易造型,无需也不必与切身相关。例如,从转塘村民与农民工的角色出发,容易找到对立与冲突,但学生租屋市场的供给问题彷若不存在,在她的观察里美院学生只是这场斗争的承受者。折腾了几年,出几个作品,甚至以最年轻的艺术家参加了上海双年展,但也仅是将社会田野材料变成影像的内容而已,犹如当初以学生的身份看待转塘变迁一样,亦如资优生看待大考,旁观市民关心社会事件一样,总能说点什么。这就是年轻人自筑囚笼之意。轻视自己,闯祸破坏,在囚笼之内都是自由的。但他们无以破坏历史的沈重,无法说话。


除非他们愿意进入一个永远与自己相关而不同的的社会,学会识异的过程,才能不自囚于自身眼界或者其他因世代造成的距离。几乎所有的社会介入,或者田野后的艺术作品都有相同的困难。


这次看到她的新作品,我惊觉到她进入历史里了。我觉得对子月来说,并不是太容易。因为台湾和大陆一样,在这种跟社会议题有关的创作上,最常用的形式就是访谈,摄影图像,以此来表达这种特殊的类型学。这类型学总是他者世界的目录,里头的艺术家做的就是二流人类学家的报告与三流社会学家的分析。社会介入变成一种形式的霸权,要求艺术家与居民访谈、互动、协同,最后由其代言,或者共同创造。一来躲避批评者的眼光,我们怎么能批评大众协力的作品呢!二来放弃了艺术家伦理,亦即,放弃了对美学的要求与自身反思的呈现。我向来觉得艺术介入社会说法荒谬,艺术怎么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以致能反过来介入社会?犹如艺术社会史学家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所说的:你可以想象没有艺术的社会,但无法想象没有社会的艺术。对关心社会议题与特定族群的艺术家来说,这是要求我们进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入一个自己存在其中而非外予的社会关系,而非进去“他者”的世界。

▲ 王子月 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局部

▲ 王子月《踯躅于干涸的河床》局部


我从台湾来,爸爸是国民党老兵。在这个展场中,我看不到任何熟悉的影像,熟悉的故事。没有那些大历史中翻滚来去的流离颠沛,家庭破碎与爱人远离的故事;也没有想当然的国民党老兵在这里更突显政治困难与生活磨难的故事。我看见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性,沉浸在上述可能发生的无数故事里,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并回应历史。《踯躅于干涸的河床》是历史承接之作,她以细微的观察与耐心“恢复”历史物件,用现代材料支撑即将风化的家具。在仔细构思的草图中,我看到年轻世代的眼睛是如何穿过并承接历史生活遗迹的。《乌有之复

活》之作,她将历史写录在集体性身体上的器官重塑,“刻板”在此有两种意义,既是年轻人不爱谈的爱国,军纪铁律等刻板印象,又是即将消逝的上一代军人秉生存的美德之刻板/复刻,复活有其辩证性。《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之作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为被钢筋穿透且固定走向的大脚与上头乌鸦的阴影,这形象暗喻对我有点陌生。然而,她不正好揭示了年轻一代艺术家“仰望”上一辈可能承受的生活桎梏与终点的想象吗?上一代与我们这一代正在被他们总结着。由是,她的作品有某种时刻凝固性。我几乎可以感受到某种共同的情感,共同的遭遇,在两岸之间,在我父亲和我从未谋面的梅州的国民党老兵们之间。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历史即将过去,年轻艺术家在这些作品中呈现了历史的凝固且即将翻页的时刻。正是在此时此刻,我们都进入历史而即将离开了。在展场中,我想起我在高雄眷村采集过田野资料,也带着一群高雄的学生在做眷村保护和田野采访。正是因为我知道一些历史,这凝固时刻对我来说才能共感。我知道它说了什么。这可能是子月新作品动人的根源,因为,她不自觉地将年轻人为历史翻页的力量,转变成为我们追寻自身与历史关系的力量。


关于艺术家

王子月


王子月,艺术家、策展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


曾举办个展“没事,隐形的存在在后腰顶你”。主要群展有“青年艺术+”、“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之《回声》展”。


策划展览有“实验剧场30年”、“转塘拆迁区驻地创作计划——活动回顾+策划批注”,并于2012年-2014年间策划转塘拆迁区驻地创作计划六期活动。目前生活工作于杭州和北京。


关于作者

黄孙权


黄孙权,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美院客座教授。


1994年创立《破报》任破报总编辑。1997年担任反对市政府推土机——14、15号公园反拆迁运动总召,并拍摄《我们家在康乐里》纪录片。亲身参与多项社会运动。2004年创立台湾部落格为全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部落格媒体。同年开始台湾独立媒体中心,成为全球120个城市的全球独立媒体中心网络之一。


曾策划《宝藏岩GAPP》,《跨域双城展》,《覹空间》、高美馆的《侯淑姿个展——望向彼方亚洲新娘之歌》、高雄市劳工博物馆的“跨国候鸟在台湾”移工展等项目。


著有《绿色推土机》、《除非我们寻找美丽》、《建筑与乌托邦》。译有《自己干文化-英国九零年代的派对与革命》,编有《大台北文化志》、《魂梦雪泥─文学家的私密》、《隐匿的城市灵魂》等等。


活动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破碎的偶像

策展人:姚远东方

艺术家:王子月

展期:2016年4月23日-6月10日

地点:风眠艺术空间(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28号二沙汇20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