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全球:新感观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492   最后更新:2016/06/05 21:52:42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6-05 21:52:42

来源:艺术界LEAP


Sputniko!,《月球漫步机器,萨琳娜的脚步》,2013年,影像,莱姆达打印,装置


全球:新感观

Globale: New Sensorium

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

2016.03.05~2016.09.04

被工具理性绑架的身体如何逃逸现代性带来的物化命运?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策划的“全球:新感观”更像一个宣言,尝试展现在后殖民背景下,将亚洲、阿拉伯和东欧的艺术家作为一股新崛起的艺术动力,解构西方的技术垄断神话。这次参展的艺术家许多都拥有表演背景,他们深谙身体语言的表达和欲望的释放。日本演员、舞者森山未来在独舞中将自己的身体设定为一个透明的操作系统,充满原始欲望的身体从象征技术系统的透明薄膜中挣脱出来。在这种抗争中,操作系统作为一种结构性的技术语言,并非仅仅是作为限制主体表达的形式,相反的,它作为矛盾的另一面,给予了主体冲破现代性束缚的力量。这里的身体和技术,在全球化、电子化的语境里,以相互抗争的模式产生了有趣的互文关系。

伊奈英次, 《Rhizomatiks》,2014年,东京股票市场实时成像

亚洲行为艺术自二战后发展至今,已逐渐开拓出和西方行为艺术不同的面貌。和西方语境里倾向于将身体作为一个充满焦虑而荒诞的表征不同,亚洲艺术家不断探索社会禁忌下的身体观,塑造了在政治审查制度和传统伦理道德间游走的身体感官体验——这种表达本身往往容易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产生自我隔离。

“全球:新感观”的意义之一在于它重新将亚洲感官体验带回了身体叙事之中,并尝试以身体叙事来重塑亚洲的位置。展览以“逃逸现代性”为主题,试图将亚洲艺术家作为新崛起的艺术力量来逃逸西方中心的现代性叙事,另一方面,却又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以科技主导全球化线索。以科技为力量消融和瓦解了一元中心和主客体对立的局面,又不得不面对电子化时代艺术趋同的尴尬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