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肖像画——崔灿灿对话谢南星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598   最后更新:2016/06/02 10:08:02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6-06-02 10:08:02

来源:ARTYOO


肖像画发展至今,其内容和意义早与传统肖像画不同。

传统肖像画以人物造型为主,偏重直接的描绘和表达。

崔灿灿与谢南星的对话,针对谢南星《某人肖像》系列创作的工作方法、认识方式和创造性,延展出关于肖像画在今天可以被继续讨论的方向和空间

个人化、感受化的表达方式或许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认知障碍,但新的观念才能生成新的观看方式。

  • 谢南星个展“某人肖像”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对话人:谢南星、崔灿灿

时间:2016年05月10日


崔灿灿:《某人肖像》系列从什么时候开始?

谢南星:2007年的三张纸上作品,它是关于我几个朋友的肖像,我把对他们的看法和认识,做了空间错位和形体的变形、简化,融在这三张纸本的故事里。后来我才发现,它无意中对我的绘画中情节性部分,起到一个萌芽作用,就像一个无意的出发点,灵光闪过。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灵光一闪是有内容的,也是一个有根基的东西。这三张作品构成了这次肖像展览最早的形态,这个形态具有很强的原发性,它也影响了我后来的很多作品

  • 2007年三张纸上作品,谢南星个展“某人肖像”展览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崔:这个情节指的是什么?

谢:情节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是穿插在我作品中的一个线索,当然它也指向一些话题。比如这些纸上作品,它指向一种人物姿态,画面构成,和我对于某种看法的情绪。

  • FAKE先生踢走他的朋友 No. 1,纸上墨水、水彩、铅笔,30×42cm,2007


崔:这种表达方式和以往的肖像画有什么区别?

谢:传统的肖像出现的基本都是人物的造型,个体特征,衣着服饰。最多对人物进行一些角色装扮,把人物至于一种特殊背景下,通过侧面烘托,来传达你的肖像概念。直接的描绘和表达,能让你看到某个具体的肖像,以及画面的气氛,或者带有特指的象征性。而我的这种肖像画,它来源于我跟朋友的相处和认识,他的偶然性,或者是他的个人故事,甚至是跟他们生活某一部份相关的遭遇,最离谱的可能是我对这个人的某种偏见。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我画中的肖像,它成了一个多面光弧。

  •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120 x 160 cm,2012


当我面对这个多棱镜的时候,可能这些故事和流言只有我清楚,很难看出它的普遍性。但当它具有的个人特殊性形成一个作品的时候,反而加重了画面中的公共形式。观众都能看得懂,它不复杂,清晰直白,具有形式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奇怪和特殊的认识形象问题的方式。我想画出以往肖像所看不见的东西,甚至包括气味,包括被画者的贪念,他的焦虑,一些直接描绘肖像时所无法看到的

  • FAKE先生踢走他的朋友 No. 2,纸上墨水、水彩、铅笔,30×42cm,2007


崔:你表达的侧重点是在传统肖像之外的可能性上?

谢:对,就像折页一样。表面上看到的只是这个折页的封面,当它被拉开的时候,这个折页可能是无穷延伸的。当肖像能突破这个折页表皮的封面时,看到后面一连串的连续性的时候,我认为它就真的走向了视觉以外的地方。

  •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80 x 120 cm,2013


崔:这种方式算是你个人的创造吗?

谢:我不知道,我希望是,但也可能是别人使用过的方式。

  • 某人肖像 No.2,布面油画,160 x 120 cm,2012


崔:这种很个人化、感受化的表达方式,相对以往的肖像经验,会给观众带来很大的认知障碍。观众可能会被作品表面的抽象化审美而吸引,但画面又有很多明确的信息。你从观念上阻隔了一个以往有效的观看方式,但又勾起了观众的疑惑,你是有意在制造这种观看的障碍吗?

谢:对,因为我觉得没有一个东西是真正有效的。只有当你在使用它时,让别人试图去了解它的时候,才真的起了作用。在历史里出现了那么多肖像画,你看到的是,经过美化的各种他者,各式各样的脸,即使是现代主义以来的肖像,它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它都与这个人的形貌,和直接对这个人的特征的描述有关系。因为好像你要不这样做,甚至都看不出来这跟谁有关系。但在我的这个系列作品里,谁都成为某人肖像。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是谁,我干嘛要去指明是谁的肖像?它可以变为一种广泛的用语,或者是一种非常秘密的用语

  • FAKE先生踢走他的朋友 No. 3,纸上墨水、水彩、铅笔,30×42cm,2007


崔:那你如何选择和朋友相关的信息,把它变成某人肖像中画面的一部分?印象在画面中怎样变成视觉形式?

谢:这个过程是非常艺术家个人特质的东西,是最神秘的部分,我觉得是没法走近的。它有的时候在你的灵光一闪中,有的时候在一个不经意的和某种物相关的一种参照中得到印象,很难复制。

  • 自画像,布面油画,100 x 80 cm,2011


崔:你的某人肖像系列放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个风格化的印象,它们之间有互为侧面的逻辑关系在。但具体到每一张,都会有不同的闪光点,一些无法被固化,很瞬间,很莫名的感受。

谢:这些肖像有可能无意中将灵光带了进来,它偷取了我的思考,以非常简单和轻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一点,有时候我也无法去追踪,我只看到一截尾巴。

  •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150×120cm,2015


崔:你画娜布其的那一张,和其它的作品相比,很具象,很像传统意义上的肖像画,这件作品在你的某人肖像系列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包含哪些不一样的信息?

谢:这次展览共有七张画,其中六张都是来源于从肖像别的侧面去找到被画者的一些个人情况、资料、状态,关于“认识”的一种想象性的展现。而画娜布其的那一张,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意外。最开始,我想用它作一个素材,进行很多改造。但当我往下创作的时候,发现我好像越来越不能把它改造了。因为那张画本身,我抓住了那张画和这个人的一些特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直面肖像,有时候有它的魅力,你无法简单的去忽略它。为什么肖像画在绘画里起了那么重要的作用,它和画家的本能职责,和画家的一些最本源的表达和认识非常有关。而我的这种“侧面”肖像,它只能建构在一种观念性的框架里,它无法去呈现描绘性的美学。这张肖像画恰恰可以,你无法逃避那个表达对象的在绘画中的美学。这一点我觉得非常有趣,它有时候比你的思考更有包容性。

  • 丑人的肖像——关于委拉斯盖兹的教皇英诺森森十世的肖像研究 (No. 2),布面油画,100 x 80 cm,2010


崔:是的,这个魅力和其它的作品一起,共同组成了这个展览对肖像画的认识。

谢:展览中的六张都是关于相对这个人肖像的公式,特别是三张布面作品,完全是一个人的平面展开。而三张纸本作品则是一种想象,在印象中的一种形象上的夸张和画面式的组合。最后那张娜布其的肖像,是一个非常直接的一种描绘。我觉得这个展览从头看到尾,你会发现这中间的联系,一个是真正的肖像,和几张像是肖像的二维码

  •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100×80cm,2014


崔:如果这个展览和你上一个展览相比,逻辑和信息上的区别是什么?

谢:之前的展览作品数量比较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我故意打乱它们的排列顺序。肖像画散落在三个展厅里,在不同的排列组合中,你很难去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次展览,正式地将我的“某人肖像”系列放在一起,一个更清晰的系列的研究,展现它的线索,它们之间细微的东西,以及我对肖像画的认识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80×100cm,2015

  • 某人肖像,布面油画,120 x 80 cm,2012




崔灿灿


活跃于在国的独立策划人。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典藏海外版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艺术财经》年度成长奖等,并担任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特约观察员,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夜走黑桥(2013)、FUCKOFF II(2013)、不在图像中行动(2014)、六环比五环多一环(2015)、艾未未个展(2015)等。


  • 策展人崔灿灿


谢南星


1970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近些年的主要个展有:无题三种(2015);第二顿鞭子(2012);继父有主意!——谢南星(2010)。主要群展有:不在图像中行动(2014); 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 1979-2009(2010);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2007);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1999)等。


艺术家谢南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