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的能动力:黄予带来中国当代艺术十年个人收藏展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705   最后更新:2016/05/24 17:20:13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5-24 17:20:13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成都。5月22日,“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主要基于作品的媒介分为5大部分,并根据成都当代美术馆的空间进行了特殊的空间设计。展览的方案设计成形于北京,从筹备到布展前后共花了半年多时间。策展人朱朱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的采访时提到:之所以划分为这5大部分,主要是基于黄予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主体和其收藏体系,并结合其个人审美趣味的考虑。具体而言,将摄影与录像放在同一版块,是因为每件作品单独看虽然很好,但因为黄予在该方面的收藏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因此把他们归于“镜头与虚拟现实中”;而黄予的绘画作品收藏则更具有体系性,利于结构性的划分。

一层展厅入口处的第一部分“传统的再阐释”中展出了梁铨、郝量、徐累、沈勤、肖旭的绢本或纸上水墨作品。紧接着的第二部分“雕塑四件”则分别是欧阳春、瞿广慈、向京和于吉的雕塑作品,向京的《寂静中心》标志着黄予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开端,这件雕塑作品于2007年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购得。

梁铨《无题》,色、墨宣纸拼贴,2010-2011

郝量《林间记》,绢本重彩,2011

徐累《山下山》,绢本,2015

向京《寂静的中心》,玻璃钢着色装置,2007

第三部分“一九九九年以来的绘画”则将架上绘画单独列为一个章节,从一层展厅的中央一直延续至二层展厅。对此,策展人朱朱向《艺术新闻/中文版》介绍,展厅的一层主要偏重极简主义绘画,涵盖了如李山、颜磊、丁乙、王光乐、梁远苇、何翔宇等各个年龄阶段的艺术家作品。而二层则更侧重展出具象表现绘画,入口处是李青的《邻窗·红色教堂》,展厅内部的绘画作品囊括了段建宇、王音、罗荃木、石至莹等艺术家,跨度从2002年到2016年新近创作的作品。

丁乙《十示 2015-B25》,椴木板上丙烯雕刻,2015

王光乐《水磨石》,布面油画,2008

段建宇《姐姐NO.15》,布面油画,2008

王音《沙尘暴》,布面油画,2002

1999年则有两个含义:第一,这次所有的绘画作品中最早的一件创作于1999年,是秦琦的《榜样的力量》;第二,1999年这个时间点代表着世纪之交,这次选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绘画的几大浪潮和观念趋势。展出的所有绘画作品的时间跨度将近20年(1999年-2016年),却并没有简单地按照年代来划分。如一开始将李山的《毛》和余友涵的两幅《毛肖像》,与梁远苇创作于2009年的《三天三夜之三》置于特殊设计的小空间,目的就是将带有过去语境的图像与当前更抽象、更具艺术本体的绘画并置。

秦琦《榜样的力量》,布面油画,1999

▲  李山《毛》,布面油画,2005

▲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展览现场,余友涵作品《毛肖像》(左图)和梁远苇作品《三天三夜之三》(右图)

从一层展厅的极简主义架上绘画自然过渡到了第四个版块“跨媒介中的观念实践”。黄予成长于1980年代,也可被视为“屏幕的一代”或者是“消费主义的一代“。基于个人的爱好,他更偏爱观念实践,可以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自我表达的装置作品。但在展览中,并没有看到他突出个人喜好的痕迹,而采取了把同一个艺术家的装置作品与其抽象绘画作品并置的做法。如刘韡的《紫气》与他用牛皮搭建的场地装置《世界之墙》、徐渠的绘画《对话的阴影III》与录像装置《习惯II》、陈天灼的打印纸上水彩笔画《The Great Evidence No.11》与其不锈钢装置《Eye of ADAHA》的并置。而何岸的绘画作品《180系列》和装置作品《我们吹笛你们不跳舞-冬天11:37》两者则在媒材运用和视觉呈现上模糊了绘画、影像和装置这三者的定义。

刘韡《紫气》,布面丙烯,2008

刘韡《世界之墙》,牛皮,2009

何岸《180系列》,布面油画,2010

何岸《我们吹笛你们不跳舞-冬天11:37》,装置(港版、铁架、树脂、灯箱片),2014


二层的另外一个版块“镜头与虚拟现实”则集合了摄影、录像和装置媒介的作品。其中既有老一代艺术家张培力的作品《台词》,中生代艺术家杨福东的摄影作品,也有年轻艺术家孙逊、胡为一、陶辉、黄然、林科等的影像和装置作品。黄予在随后的”中国青年收藏家峰会论坛“上坦言,他刚开始从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时毫无章法,目前主要还是将作品分为观念、绘画、水墨和影像,而之后的收藏会渐成体系,除了自己的偏好装置艺术,还会建立在摄影和录像装置方面的收藏体系。

张培力,《台词》,单视频录像,6‘21“,2002

孙逊,《诗歌工厂》,视频、单屏动画,2011

黄然《恰如昨日,只是更糟的一天》,影像装置,2014

▲  陶辉《演技教程》,彩色、有声、单通道高清录像,2014


本次展览邀请了2011年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得主朱朱担当策展人,以“新资本论”为题讨论消费主义语境中的当代艺术创作走向及艺术资本的能动性。“新资本论”反映了本土新兴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体系的渗透,以及新的艺术资本的趣味和未来。

黄予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2007年向京的《寂静中心》,之后在拍卖会上买到的第一张作品是陈飞的《只有傻瓜才悲伤》。9年时间里,黄予收藏了132位艺术家的278件当代艺术作品。2003年创建传是拍卖,起点是古代瓷器和佛像,当时他认为古董才是收藏品。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源于一位导师的启发:如果说现在与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在100年后成为历史,那么作为收藏家能够参与这段历史,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选择在成都举办这次展览,而非北京或者上海,也是基于之后发展成都及周边的艺术生态的计划。


成都当代美术馆“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展览现场


正如朱朱提到的,从后金融危机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批年轻收藏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并且可作多重信息解读的采样。在他这一代80后中已经涌现出一群意气相投但志趣各异的人,以设立美术馆、展览空间、博览会或青年艺术家奖项等方式,介入到本土当代艺术的推动之中,他们为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生态圈另辟蹊径,创作多样化的可能性。(撰文/ René J)

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2007-2016)

成都当代美术馆 | 5月22日至6月12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