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视像艺术节以“一场游戏”在伦敦打开华语影像新视野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235   最后更新:2016/05/20 10:41:13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6-05-20 10:41:13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5月11日至20日,第六届华语视像艺术节在英国电影学会南岸中心和贝莎纪录片之家举办。在这10天里,除了“曹斐:一场游戏”回顾影展与聚焦珠三角艺术家的“影像珠三角”项目之外,同时还推出了导演杨荔纳的个人回顾影展,导演金华青带来的新作《贡秋卓玛》,另外还有特别策划的“民族视角”、“台湾视野”、“同志三分亲”和香港新浪潮等单元,超过30部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影片首次在英国乃至欧洲和全球公开放映。


5月11日至20日,第六届华语视像艺术节在英国电影学会南岸中心(British Film Institute, Southbank)和贝莎纪录片之家(Bertha Doc House)举办,超过30部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影片参与展映。

第六届华语视像艺术节开幕首映现场


本届华语视像艺术节,除与英国电影学会合作“曹斐:一场游戏”回顾影展与聚焦珠三角艺术家的“影像珠三角”项目之外,同时推出了导演杨荔纳的个人回顾影展。导演金华青带来了新作《贡秋卓玛》,另外还有特别策划的“民族视角”、“台湾视野”和“同志三分亲”和香港新浪潮电影等单元,分主题推出最新华语影片。

英国电影学会南岸中心(British Film Institute, Southbank)

贝莎纪录片之家(Bertha Doc House)


华语视像艺术节由湛旭华和谢晶晶于2011年在伦敦创办,在过去的5年间,除了在2013年推出了台湾导演吴汰纴的回顾影展、2014年导演贾樟柯的《天注定》伦敦首映之外,华语视像艺术节还举办了艺术家王郁洋的伦敦首展“换想物”,以及艺术家王欣的“HAPPENING”项目“这个画廊”等来自英国本地、新加坡、中国、澳洲等23个艺术家、艺术团体和策展人的展览项目。


2015年起,华语视像艺术节开始以中国录像艺术为主要专题,向本地观众介绍从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早期影像艺术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推出了包括张培力、阚萱、蒋志、王功新、陆扬、饶一帆、吴啸海等艺术家的展览及影像作品展映。


贾樟柯导演《天注定》影片静帧,该影片于2014年华语视像艺术节在伦敦首映


聚焦珠三角


2016年华语视像艺术节以中国南部为重心,广东的地理特殊性使其成为中国早期先锋艺术的重要场域,而这一点并不为英国乃至西方观众所熟知。本届华语视像艺术节立意将广东独特的地域语言作为重要单元介绍给英国观众。


“曹斐:一场游戏”回顾影展囊括了出生于广州的艺术家曹斐在2000至2015年创作的8部影像作品,从大学时期的作品《链》到其后深入社会调查为主要工作方式的作品,如《三元里》《coseplayers》《I.mirror》,再到近期的《东风》《乐旧·图新》和《La Town》,以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系统地介绍了她的影像艺术。


“影像珠三角”的单元是则是以从90年代开始在珠三角地区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家,或者是以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生态为创作元素的作品构成。此单元展映了“大尾象工作组”成员之一的陈邵雄结合绘画和影像的作品;以欧宁和曹斐为主导、启用不同的影视工作者、以“缘影会”的形式合作的社会调查性作品《三元里》;胡向前针对社会议题的行为艺术《蓝旗飘飘》,以及周涛使用不同的个人拍摄素材拼接构成的作品《二十九年八个月零九天》。


▲  陈邵雄影像作品静帧, 图片来源:华语视像艺术节

▲  欧宁和曹斐为主导的社会调查性作品《三元里》,图片来源:华语视像艺术节

▲  周涛《二十九年八个月零九天》,图片来源:华语视像艺术节


曹斐谈影像艺术


5月12日,曹斐的近作《La Town》与导演杨荔纳的作品《家庭录像带》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开幕上放映。在对谈和交流环节中,艺术家曹斐就这次艺术节的选片和电影放映形式上谈及了自己的看法,并分享了关于创作的体验和未来工作的方向。


曹斐《La Town》(2014)预告片

杨荔纳纪录片《家庭录像带》(2001),图片来源:华语视像艺术节


曹斐此次选取了去年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的作品《乐旧·图新》进行展映,这部影片也是在寻找与珠三角文脉的相关性,而另外一部《托马斯》则是对应英国文化的一种符号。


在谈到处理作品的手法时,曹斐认为,艺术家在一种随机的状态里自然形成了和电影工业流程恰恰相反的工作方式 。有趣的是,本次展映的作品《链》和《La Town》两部相隔十几年的作品正好又是和同一个音乐人的再次合作。其间艺术家和音乐人在漫长的时间相隔之后,在对作品的相互理解和独特工作方式的延续上又一次达成了十分有趣的融合。《La Town》中的所有的对白都源自电影《广岛之恋》,但艺术家有意识的把对话场景从广岛移植到她在作品中虚构的城市“La Town”。

曹斐在本届华语视像艺术节上的对谈环节中与观众进行交谈


曹斐还讨论了艺术节所采用的不同于美术馆或者画廊的电影院放映模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电影放映去除了展厅放映时其他作品和周围环境对观众的干扰,可以让观众更完整的获得作品信息;而常规的展览中,观众观看的流动性会减弱整体作品在完整时间内给人带来的信息强度。观众随时可以从每一个画面进入、退出、再回来,这种传统的展示方式一定程度上会使作品缺乏起承转合。就这个层面而言,曹斐认为她的作品通常都具有一个隐性的故事线索,电影院的展映形式可以更完整的传达作品信息以及展开更多的细节。




曹斐,《La Town》视频静帧,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艺术节使用的播放形式,进一步削弱了录像和电影之间的界限。尽管曹斐作品中的电影特性也越来越多的有所体现,但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她仍然有着清晰的态度。她表示,尽管她的作品有潜质变成电影,但在此之前仍需做很多改变。这些改变体现在制作传统电影的诸多标准中,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审核制度。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抛开这些规则。曹斐认为自己现在更愿意继续用艺术家的状态工作,更不必去迎合某种外在的逻辑。


经过6年的累积,华语视像艺术节已经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本地观众群,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他们表示很高兴能够通过这个渠道了解更多来自中国的影像艺术及文化现象,能够在CNN和BBC报道以外,看到一个更加多元和真实的中国。(撰文饶一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