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后知识份子”:今天我们对事情的暧昧和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739   最后更新:2016/05/12 09:36:53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5-12 09:36:53

来源:凤凰艺术 Lee



2016年5月7日,泉空间推出由韩之演策划的最新展览《后知识份子》,展览邀请了艾未未、邱志杰、徐冰与展望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此次展览也是基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受到中华文化与哲学悠长历史底蕴的影响外,自85美术运动以来受到各种西方哲学与美学的不断洗礼,所呈现出的社会与人,以及人和人之间,亦或自我意识的启蒙。


▲ 展望作品

▲ 艾未未 华灯

▲ 徐冰 将进酒——李白(徐冰英文方块字书法)


今天的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美术的概念,并不趋向于“美”,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家的创造和思想。当代艺术家本身也是知识分子,所以从中国的传统知识份子发展到后知识份子,并且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发展这至关重要。此次展览的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具有很强的东方气息,同时他们也受到了社会的种种影响,表达的也不仅仅是现在眼前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性和文化的影子,这也在此次展览中4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


▲ 徐冰 背后的故事


4位艺术家以装置、录像、雕塑与水墨等艺术形式,呈现着当代中国艺术受到东西文化冲击下的艺术质变。他们也不断开拓着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装置、物质的表达,并以艺术的形态映射着艺术家对其当代社会的“后知识性”思考 。


邱志杰对话“凤凰艺术”

▲ 艺术家 邱志杰


Q:从此次展览“后知识份子”的主题传达出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关系,那你觉得中国艺术在85之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至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邱志杰:我觉得谈“西方和中国,中国吸收西方”,一般这样的词我不会用。当你说西方的时候包不包括俄罗斯?包不包括日本?当我们说西方的时候非洲在哪里?印度在哪里?说这个词要非常小心。但我们还真的比较幼稚,经常说西方,或者我们在说西方的时候实际上说的是现代化。但是我们今天在说现代化也好,全球化也好,我们要更加警惕。这个世界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这样的肮脏,都这样的拖泥带水和暧昧不清,所以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与它相处。我想这和我画地图都有关系——往这边或那边多摆一点就错了,你要尝试着它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我觉得这种意识是我们和80年代非常大的不同——一厢情愿的想象少了,对事情的暧昧和复杂有了更深的体会。


▲ 展览现场


Q:通过你的《世界地图计划》系列作品,可以联系到你之前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做的讲座“基于研究的创作”中提到的“谭斌的阳台研究”,其中谈到了阳台作为视觉的关联在研究、调研时所处的重要性,那你的《世界地图计划》系列作品是否与此存在“研究方法”上的联系?

邱志杰:当然存在联系,但这种研究方法也并不代表除了视觉不能用知识或词语来表述。我主张建立起一个时空框架,去看阳台这个事情的前后左右是什么,它以前是什么样,后来变成什么样,它的周边是什么样,但这个并不妨碍我们用概念来深化对阳台的理解。我也并不是站在所谓的图像阅读、图像派、读图时代的角度,那是一套非常肤浅的说法。


比如我的《世界地图计划》系列作品,其中有些画面关联性很强。看似很强的关联性是为了在你切断这个关联的时候产生出某些特定的效果。在另外一些语境下,毫无关联的东西是要组织起一个关系出来,那它本身就赋予人们一种整体性。我们今天的人有太多零碎的经验,缺少太多把事情组织起来的简单模型。我们以前的世界是简单的天、地、人,今天却有好多我们不知道天或地的事情,以至于使得我们的传统精神结构出现了紊乱,所以艺术所做的工作是要涉及重新组织和构造关系。这并非一种简化,而是在深知和对所有细节差异保持敏感的情况下,能够把握住“大体”。这个“大体”特别重要,但今天很多人不识大体,被小节所纠缠。这是为什么我用画地图的方式来组织一个一个的话题很重要的地方。

▲ 邱志杰作品


Q:你是如何理解在今天的展览中“景观化”所承担的东西?

邱志杰:比如很多批评家的写作警惕景观,他们可能会觉得像黄永砯、埃利亚松的作品太景观,太基于美术馆制度来制造一个视觉奇观。但说实话我也绝不要在展厅里花那么长时间去看一部纪录片,我完全可以在家里坐在沙发上泡一杯茶抽着烟耐心地看完它。而美术馆就是要提供景观,关键在于它能不能转换为象征。比如有些人觉得可以买一本画册来替代观看双年展的现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样一个展览呢?为何不变成一个空间PPT?我觉得展览还是要提供浸没式体验,跟景观连在一起,关键是你这个景观能不能通向象征,能不能启动反省,你是不是固化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景观根本不是核心问题。


艺术就应该提供感性,就应该提供体验和感性的经验,不能变成一个展厅里面的立体PPT。但是又不要留于假大空的景观,假大空的景观就是进一步地简化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经过这一番经验的洗礼,我们应该对世界的难言之隐更加难以言表,不能一言以蔽之,不能用一句话、一个概念来概括世界,正因为难言以表,它才深深地钻在心里。流于说法,就消费掉了。我们经常把反对景观误以为是反对感性,艺术和我们接触的经验应该是毛孔一被打开胜过你读好多本书的感受,甚至像我这样使用大量文字的绘画也不是为了告知你一个道理,是为了制造出一种经验和感觉。


展望对话“凤凰艺术”

▲ 艺术家 展望


Q:你是如何理解《形影》系列作品中的外在古典雕塑的崇高形象与内在细节流动模糊之间的观看对比的?


展望:《形影》系列作品是从《假山石》系列作品中来的,这也是通过不锈钢的石头对我自己的反射。首先我把它拍成平面的照片,再把平面的照片还原成立体的雕塑——它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诞生的。原本在不锈钢里面的反射只有一点点,然后我又通过电脑进行加工,在看到细节的基础上做出了这些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今天的科技发展,是无法实现这件作品的。所以你在远处看到的崇高感都是外在的,其实它是一个在不断流动当中的瞬间。因为当我们在看不锈钢的作品表面时,随着人的走动,图像是随之变化的,所以我捕捉的是其中的一瞬间,同时这些作品仿佛还继续在动,并没有停止。

▲ 展望 形影2


Q:那是不是其中所产生的这种视觉反差是你作品的观念本身?包括作品中刻意营造出的庄严感。


展望:你所提到的庄严,是所有雕塑自身携带的一种东西。只要你做的雕塑比较大,它就存在庄严感。因为它是立体的,当它超越了我们人的尺度之后就会产生这种感受。我在塑造这些雕塑“形”的时候,也是追求“形”的严肃性的过程。可能在作品中我把自己崇拜或追寻的东西传达给了观众,这属于精神的内容,并不是一种方法。

假山石 No.109

▲ 展望 形影 4


Q:你能谈谈此次的参展作品与展览“后知识份子”概念之间的关系吗?


展望:因为这一主题是策展人定的,所以我认为她在试图去理解一个跟以前的传统和当代艺术不一样的艺术,在寻找一些新的词汇。因为现在的作品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所以就要去找新的词汇,知识份子是一个老词,后知识份子是一个新词。但是我们并没有去定义这些作品是什么,这里边既有东西方的融合,又有超越东西方以外的东西,所以怎么来形容它呢?策展人就用了一个“后”。当年后现代艺术也不好形容,因为它来自于现代艺术,但又和现代艺术不一样,并且又不能再用现代艺术来形容,所以就出来了后现代艺术。我觉得带“后”字的这些形容,都只是为了提示观众在“一件事情”之后有一个新事情,但它是始终都没有去定义这件新事情是什么,我觉得这要留给观众去判断。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后知识份子

展览时间: 2016.04.30-06.26

艺术家:艾未未、邱志杰、徐冰、展望

策展人:韩之演

展出地点:泉空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