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蝇人”华韡华
发起人:欧卖疙瘩  回复数:0   浏览数:1398   最后更新:2016/05/10 10:02:11 by 欧卖疙瘩
[楼主] 欧卖疙瘩 2016-05-10 10:02:11

来源:798艺术 李旭辉



华韡华《伴你一生一世》项目现场


4月27日下午,华韡华的工作室里零零散散坐着一些来报道的记者,很多人认识华韡华是来自一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苍蝇事件,他在安迪沃霍尔的北京首个个展现场中放飞了40万只苍蝇。

2013 中央美术学院 安迪.沃霍尔展览现场 华韡华放飞40万只苍蝇

美术馆工作人员正在杀蝇

华韡华被央美安保控制


  就像华韡华的名字一样,所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反反复复受到爱国主义的催眠,就像今天的房地产中介的反反复复用一种今天的成功学来催眠自己一样,我们从红色恐怖时代转移到金色恐怖时代。需要的就是这种反反复复的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像梵高绘制的在监狱中走圈的囚犯一样徘徊。华韡华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性格外张的人,消瘦的颧骨,乱蓬的发型,对于访客的到来他有着职业化的微笑,但瞬间又会把视线转回到自己的世界中。这种自我沉醉是一个职业艺术家应有的状态,而心性的陪养,在这里容我插一句:童年开始从事的书法训练不仅给予华韡华一手过人的好字,也给予艺术家一个沉稳干练的性格,当然中国式的文人训练会导致某种心灵洁癖,至圣至王之道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特别是今天的传统文化已经被官僚化为小范围的金融交易市场时,没有点人情世故的本事是很难进入体制化的艺术现场。即使这样,亲眼看到华韡华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很多人肯定会觉得依靠这些手艺,华韡华的作品在传统艺术界也是能混出一番天地的。

华韡华篆刻作品

华韡华篆刻作品


华韡华并没有将其早年所学作为谋生的手段。有些人的人生可能是直线的,有些人也许会拐点弯去到自己的目的地,而生命对华韡华开了玩笑,让其生命的轨迹拐了两个弯,呈现出一个麦当劳式的M型。大学华韡华考入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而他对自己是艺术科班出身的身份却十分隐晦,其中的关系令人寻味。

华韡华在博伊斯展览放飞苍蝇


华韡华的雕塑成为了他日后得以谋生的手段,当然对于这个混杂着巴洛克、洛可可、和中世纪末期奇幻现实主义,以及某种臆想的唐朝盛世和清代皇权的大众审美怪胎而言,他对艺术家的榨取也就可想而知了。华韡华的雕塑语言精炼,有韵味,在一种象征主义语言模式下进行变形,当然为了符合某种某种商业品味,艺术家也在审美的趣味上有所妥协。调塑带来的不仅是泥土的塑形,也使得人更加感受到身体的体力的存在与消减,这与文人的精神训练是矛盾和冲突的,而这种冲突也逐渐体现在后来的以苍蝇的为主导的艺术创作里。

华韡华雕塑作品


华韡华的苍蝇创作来自2010年一次偶然拍苍蝇的经历,和所有人一样,对与苍蝇,华韡华开始也是厌恶的。而对于艺术家来说这种‘厌恶’显得非常特别,对于一个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训练敏感异常的人而言,苍蝇的‘恶心’也就逐渐被拟人化,抽象化了。因此苍蝇逐渐与艺术家经验的历史事件构成了某种呼应。或者早期的恶心还停留在波德莱尔《恶之花》,以及萨特的《恶心》的层面。对现实恶心产生出某种虚无主义情绪,这样对周边的一切也会采用一种放任自流,毫无忌讳的态度。从早期作品当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将苍蝇打在一堵墙上,还是将苍蝇用版画机压制成平面,用苍蝇屎来作画,或者带着苍蝇横渡长江,这些作品在个体的浪漫主义叙事中,我们似乎能看到艺术家对历史事件的讽刺和对某种暴力的释放,其中仍然存在一种美学化的仪式。这也是华韡华与其个体的生存经验不可回避的呼应,因为那一代人都被某种革命文化形式塑造成一种精神化的亡命徒,在21世纪之后这种亡命徒形象只是出现政教合一性的国家,例如伊斯兰的政权,以及某些恐怖组织。在现代化的条件下,这些本来出现在18世纪地域化的种族主义和精英化的教条形式,在网络时代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精神洁癖式地聚集。要理解这种精神化的排他性,也许我们要从文字和信息的起源开始聊,但今天我从发生在身边的艺术家身上去反思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华韡华与10万苍蝇过长江


华韡华身上出现的状态或者我们可以用几个阶段来接受,第一个阶段是书写阶段,这是儿时培养中国式贵族和精英的阶段,这塑造了华韡华对心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传统文化之镜映照出现实的荒诞和无序,同时也培养某种潜在的精英化意识,而第二阶段雕塑阶段,青年的精血幻化为花花世界,不仅如此,在传统之外的这片天地,我们的雕塑训练系统没有西方自古以来的理想约束,没有数的把控。因此,雕塑比例变形成很为这个时代无序化的变形某种征兆。华韡华的雕塑某种程度能够呈现出一种现代性的失控,这不仅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哲学的滥用,美学的滥用和科技的滥用,这种滥用本质是一种人制制度下权利的失控。因此在第三阶段的创作中,华韡华希望以尽可能以科学化的方式来饲养100万只苍蝇:实验的空间安装了两扇安全门,并装置有恒温恒湿系统,以及采音设备和网络直播系统,华韡华为此装置设计多种方案,其中有大,小,折叠三套方案作为备选,最终创作了小型固定和折叠两个方案,选择在小型固定的集装箱中呈现此次创作。

作品设置过程中

作品设置过程中


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华韡华预判苍蝇存活周期在26天,而孵化周期4天左右,所以设置了30天与苍蝇共存的项目周期。艺术家在实施方式起初考虑将自我关闭起来与苍蝇共同生活,但后期的改动变为艺术家作为照看者而非受刑者出现在整个作品当中。这使得作品不是以华韡华为主角呈现,而苍蝇作为主体在30天的时间里将扮演了主角。从自己培育苍蝇卵开始,华韡华坦言自己对苍蝇的看法已经转变,从开始的厌恶,到利用与合作,再到希望他们能过得好,甚至里面死掉一只苍蝇,自己心里也会钻心般的疼痛。但当问道这是否是一种人道主义表演时,艺术家却否定了此看法。

艺术家在网络直播中


顺便提一下其他类似的艺术家,比利时艺术家Wim Delvoye曾经创作作品“Cloaca” 是一台能吃会拉的机器。2011年Wim Delvoye与北京麦勒画廊合作在顺义农场圈养了100只猪,并给每只猪都纹上纹身,当这些猪逐渐长大之后,猪会被做成标本出售,而在浙江艺术家梁绍基喂养大量蚕虫并将这些蚕虫放置于机械,枯木当中制作其作品,而在中国用集装箱做作品的艺术家不在少数,黄永砯,隋建国都用采用过集装箱的形式创作作品,当然那都是早期,随着国内人口密集型生产呈现末式,大量人口出现新的殖民主义倾向,中国的民工将走向非洲,南美等地填补当地因战争,政治改革后人力资本上扬而出现的劳动人口空缺的现实。在帝国形式后期,资本殖民与人口殖民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而与欧洲15至17世纪大航海带来的黑奴殖民不同,新的殖民也将呈现新的结构方式,而巧合的是底层的中国劳工也是生存在集装箱里面,当然没有恒温恒湿,甚至没有厕所。或许他们连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能吃能拉的机器的资格都没有。而华韡华一遍又一遍向记者复述:“作为一个国王,我希望对自己的子民好一点。”(采访/撰文:李旭辉)

华韡华与他的苍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