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亚历山大·克鲁格“对话”格哈德·里希特
发起人:服务员  回复数:0   浏览数:1611   最后更新:2016/05/10 09:52:07 by 服务员
[楼主] 服务员 2016-05-10 09:52:07

来源:Art289



他们俩与两本书


84岁的格哈德·里希特与84岁的亚历山大·克鲁格是德国两位国宝级艺术大师。两人同年同月出生(19322月),生日就相差5天。按照中国日历年的算法,他俩属猴,今年正好是本命年。

亚历山大·克鲁格(左)与格哈德·里希特(右)儿时照片

两人第一次面对面交谈是在
2007年瑞士希尔斯玛利亚一个叫Waldhaus的旅馆,他们把它称作林中小屋。这个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旅馆是德国多位思想家艺术家工作过的地方。当时克鲁格正在专心写作,里希特走过去和他打招呼并自我介绍,于是两人便交流起来。


两人见面的时候,彼此都已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里希特已经在纽约的MoMA举办了他最全面的一次回顾展《绘画40年》,克鲁格则已拿到德国最高文学奖项毕希纳文学奖。他们彼此知道之前却未曾谋面,见面交谈后,成为好友。之后两家人经常在圣诞节的时候一起去那里度假。

里希特抽象画,2008

里希特油画《两只蜡烛》,1982


由于成长时间接近,克鲁格把两人称作是兄弟,他们看待历史与艺术的态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使他们有了灵魂伴侣般的连接。例如克鲁格认为看待当下不能离开历史,强调不断内省和反思,他本人也一直通过电影和文字在质询历史,反映现实。里希特则是用图像而不是有声的语言,去回应历史及艺术史。他俩都曾用作品反映过同样的历史事件。他们对如何认识事物表象与本质的看法也有相通之处。克鲁格相信眼见的事物不是真相的全部,真实是存在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感受相加的状态里。里希特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认为完全真实的图像是建立在事物与想象的对话中。而两人对于艺术的信念也彼此呼应。克鲁格认为商业娱乐之外,一定要有理性独立的思考存在,哪怕每天24小时里只有1小时也是有价值的。他为德国各电视台制作的艺术文化类节目就是在践行这种理念。里希特则是把艺术比作爱和面包,是人活着的必须品,能像宗教一样,抚慰人心。

克鲁格电影《昨日女孩》,1966年

克鲁格电影《女爱国者》,1979


200912月,两家人在林中小屋共同度过了一整月。新年前夕,克鲁格和里希特决定共同创作一个摄影故事集。两人分工明确——里希特负责提供照片,用他在那12月里每天拍摄的雪景,克鲁格则运用他的想象力和从照片中获得的灵感完成文字故事。图像与文本结合,2010年《十二月》诞生了。之后两人不时会有这样的图文互动,克鲁格曾为里希特展览里的画作配上短故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2013年当克鲁格受邀为里希特与《世界报》的合作发表演说后,两人当场决定合作第二本书《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依然是里希特出,克鲁格出


如何理解这份“讯息”?

《世界报》| 2012年10月5日


来自静默时刻的
讯息,源于里希特与德国全国性报纸《世界报》的一次合作。2012年《世界报》邀请里希特担任一天的图片编辑,于是105日那天出版的《世界报》,新闻图片全都换成了里希特模糊处理的照片。报纸当天将新闻世界与艺术家眼中的世界结合,向观众传递了更丰富的讯息。克鲁格为这样的结合方式兴奋不已,还专门发表了一个演讲。静默的照片冲向纯粹动荡的历史”——克鲁格这样评价。代表永恒的艺术性照片和瞬间发生的新闻事件,正好把最长的时间和最短的时间联系了起来。


这份讯息是在艺术性表达的理想和短平快资讯泛滥的现实碰撞中产生出来的,没法言传,只能意会。如果就两人合作的这两本书而言,里面的讯息包含了两人对历史、情感、时间、自然、音乐、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交流。这些讯息,在直接连接视觉的照片,以及让视觉空间进一步扩展的文字故事中酝酿发酵,产生出更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思考人与自然,与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又非常重要。


两人这次的“展览”


以展览的形式,呈现两人的图文对话,这对里希特和克鲁格都是第一次。北京人文艺术中心得到两位大师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将两人的平面交流变成立体展览。展览通过空间设计,突出两人交流的合作与张力。图和文以蒙太奇的方式交织呼应,观众行走在故事情节里,行走在两人的思想间,也行走在自己的想象力中,通过阅读、观看、聆听、体会等方式,成为两人中的第三人,感受这份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格哈德·里希特摄影图片

展览将呈现克鲁格为这个展览挑选出来的约60段故事片段,配合里希特各个时期拍摄的60多幅照片。图文之外,现场还有克鲁格专门为展览制作的影像、策展方对艺术家的影像专访、以及两位艺术家之间的交谈影像。另外,也可以看到艺术史学家本杰明·布赫洛及策展人小汉斯对艺术家的采访。这为外界近距离观察和认识这两位大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十二月》| 格哈德·里希特摄影图片


这是一次文学加艺术的展览,也是一次独特的阅读体验。而正如两人作品里所说的,具体的图像总是指向图像之外,展览真正的样子,其实是被这些图文故事激发后,观众脑中出现的那幅图景。

与展览同期推出的,还有《十二月》与《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两书的简体中文版本,由北京人文艺术中心与理想国合作出版,并得到了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的翻译资助。


展览在北京人文艺术中心展出后,也将与中国内地其他城市,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优秀文化、展览机构及艺术空间合作,以巡展的方式去到更多地方。



通常艺术静静停留在博物馆之中......不被打扰,渐渐地变成永恒的艺术品……但当它突然出现在某些地方,那里其实没有人期待过艺术的出现,而艺术本来也不属于这些地方。这时艺术就以特殊的方式触动了(观众)。”—— 亚历山大·克鲁格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也许能支持促进这些观众们,使得人们能够重新以不受桎梏的眼光观察一切。”——格哈德·里希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