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半:你甚至忘记如何修理,祖先留下来的机器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948   最后更新:2016/05/07 22:53:36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5-07 22:53:36

来源:ARTYOO 杨凤莲


十枚简短的视频重复播放,美好的自然风光经历了一场邪恶的梦后,最终回到了现实的无所事事,混沌嘈杂。在每天信息轰炸的环境中,我们看似是庞大信息的掌控者,其实已被其温柔的控制。梁半用不动声色的幽默制造了一部别有用意的喜剧。

  • 艺术家梁半


杨凤连=杨梁半=梁


稍纵即逝


杨:手机这种材料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性吗?

梁:我不会在作品里强调媒介特殊性。

杨:作品的出发点是什么?

梁:稍纵即逝和模糊状态,但与我的生活遭遇和兴趣相关。如作品《殉情沉船滩》来源于一个梦境,我梦到自己走在一条漫长的石路上,周围徘徊着海的声音,很恐怖。加拿大有一个“沉船海滩”,海滩名字源自一段卑诗大学建校历史,为了加固海滩,学校将一些船沉下去做固滩之用。我隐约感觉这个海滩和我的梦境有关系,我就找了一张沉船滩的照片,这是一张没有太阳的照片,我通过手机降低屏幕亮度的功能,表演了一次日落,同时也是一次关于浪漫的消失。

  • 殉难沉船滩


杨:现在虽然信息大爆炸,但信息也稍纵即逝。

梁:我们看到的信息和使用的app等科技工具,实际上是一种轻微的控制,控制你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新型的奴隶制度,它常常表现出稍纵即逝的感觉,让你察觉不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慢慢被手上的这个机器改变。这与社会政治学相关。

杨:这十个影像作品是什么关系?以什么逻辑把它们串联起来的?

梁:在未来,政治云端阶层会开发更多使人先进的APP和各类虚拟现实来影响云端下面的阶层,用微妙且完全让人察觉不到的办法,来改变云端下阶层的思想。云端下的阶级无形中将慢慢依赖这些被提供的先进性,直到他们失去人类原始的反抗基因。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像《星际迷航》里的台词一样:你甚至忘记如何修理,祖先留下来的机器。

  • FUCK(奥巴马把手放在耳旁,正在等待有人读出手机上的英语单词)


杨:视频的素材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你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将这些素材整合在一起,你的观察方式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观察方式你看到了什么?

梁:英国作家的乔治·奥威尔在小说《1984》中描绘了一个被洗脑的世界:儿童们学习一种简化了的英语「Newspeak」,以保证他们无法表达任何对社会有害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手里的这个机器就是简化了的英语。

杨:平时的创作方式是怎样的?

梁:看到感兴趣的图象就会像侦探调查案件一样侦探图像与现实的关系

杨:探索真相?

梁:探索故事。因为不确定真相是否存在。

  • 深海恐惧症




复读生活片断


杨:探索之后最终要用一件作品呈现出来?

梁: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作品就是一个点。这系列作品像一本由多篇小说构成的文集,内容与现实遭遇有关。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所接触的事物都是经过安排的。

杨:比如微信朋友圈里面的信息。

梁:这件作品叫《朋友圈急流》,背景是森林里的流水,前面是刷朋友圈的画面,看信息的状态就和流水一样快。

  • 朋友圈急流


杨:很幽默。

梁:你再看这件《日落-日出》,现实中的太阳已经落下,手机拍摄的落日则因为现实背景的变化,而变得明亮起来。这件作品与我的一段异国恋有关,我这边日落时对方那里是日出。做这件作品是当时出于对爱情的思念。

  • 日落-日出


杨:很私人的一些想法。

梁:这件作品是从私人感情出发的,但这只是一个入口。它是视觉加心理的日出。

杨:作品很简短,感觉像信息一样稍纵即逝。它们是按什么逻辑布局的?

梁:靠近入口的这面展墙的作品是美好的自然风光,晚上做了一个邪恶的梦,梦醒后又回归到现实(对面的展墙)。

  • 展览现场(靠近入口的一面展墙)


杨:做梦的不是手机而是你?

梁:有段时间我严重失眠,我就盯着手机上晃动的图标,窗外有鸟叫蛙叫,感觉很吵,就拍了这个视频。

  • 我们整夜不睡 为了成为彼此的幸运儿(梁半做了一个梦)


杨:晃动的图标感觉很不安定,这是你那段时间的状态吗?

梁:只是某个片断。朋友说我是复读机,看到字就会读出来,看到一句话会存起来。这件作品是对我某个生活片断的复读。




你见过没有风的大海吗?


杨:梦醒后回到现实,有什么感触?

梁:这面展墙的作品拍摄背景大都是办公桌,很无趣、无所事事的状态

杨:随机获取的“好奇心”。

梁:照片上是智利复活岛的雕像群,其中只有一个雕塑头上没顶东西,我对此很好奇。我把这张照片放在了微信相册封面的位置,下拉刷新时出现的转圈的小球与这张照片形成了另外一种语境。

  • 通往文明的若干瞬间


杨:图片与现实形成了对接。

梁:是的。作品《纽约之声》中,手机里面是一个黑人男子唱歌的照片。在我的印象中黑人是永远戴鸭舌帽的,但他没有戴,我就给他戴了一个。


  • 纽约之声


杨:“黑人永远戴鸭舌帽”这种固定的认识是怎么形成的?

梁:现实灌输的。这些图片的背后有很多故事,但无法回到过去。我把历史图像与现在结合在一起,形成类似穿越时空的剧场,这看起来是历史的必然,也很像是一种巧遇。

  • 虚拟现实


杨:我们看似是信息的掌控者,但却被信息影响了

梁:信息的植入是很微妙的,我们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逐渐被控制,这种控制不暴力,正如展览的主题“轻微脑震荡”。

杨:那你接不接受控制?

梁:你见过没有风的大海吗?


特别鸣谢:泰康空间



“梁半:轻微脑震荡”是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2016年的第二期。日光亭项目始于2012年,以泰康空间二层展厅为场地,旨在为艺术家实现具有整体性和实验性的个人项目提供更加灵活机动的平台。2016年“日光亭”项目重启,一方面延续了对不同项目方案的差异性的尊重和开放的思路,另一方面则尝试以最大限度保留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在因地制宜时所带入的不确定感和连续性的结合,通过呈现艺术实验的复杂性以打开多样视界与丰富讨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