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佩斯北京中外28位艺术家“纸上谈兵”:凝聚纸上的高声或低语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876   最后更新:2016/04/17 23:12:31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4-17 23:12:31

来源:凤凰艺术


佩斯北京于2016年4月16日推出了重要纸上作品群展“Talking on Paper”。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内外 28 位重要艺术家,试图通过这些凝聚于纸上的或高声或低语的思想片断去呈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世界观。展览展至6月11日。


此次参展的28位艺术家包括(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Jennifer Bartlett、Willem de Kooning、Jim Dine、丁乙、Tara Donovan、洪浩、Alfred Jensen

李松松、Robert Mangold、马秋莎、毛焰、Elizabeth Murray、Thomas Nozkowski、Oldenburg/van Bruggen、Pablo Picasso、仇晓飞、Joel Shapiro、James Siena、Kiki Smith、Keith Sonnier、Saul Steinberg、宋冬、隋建国、孙逊、Antoni Tapies、Keith Tyson、邬建安、张晓刚。



▲ 展览现场


纸张作为一种极易获取的创作媒介,在几乎每个艺术家的创作中均扮演过不同程度的重要角色。它既可以忠实地记录下艺术家的灵感或随想,也能够以其极具延展性的媒介表现潜力帮助艺术家拓展创作的可能性。而它身上独有的轻盈感与柔软性更使其天生就带有着一种优雅的美感。此次展出的 28 位艺术家将共同诠释纸上作品的独特魅力。




▲ 展览现场


群展“Talking on Paper”的作品年代跨越一个多世纪。其中现代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于 1901 年创作的速写《裸女》诞生于创作生涯中重要的“蓝色时期”,艺术家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出富于表现力的人物线条。同时展出的一幅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上世纪 70 年代末回归黑白后大道至简的晚期风格。而西班牙“国宝”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 的 4 件作品则记录了这位大师在 80 岁高龄时独特而精炼的视觉语言。


▲ 展览现场


来自20世纪最重要插画家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 )的数张画作记录了艺术家优雅而充满智趣的感性世界,他永远孩童般的诚实与真挚跃然纸上。塔拉·多诺万(Tara Donovan )的雕塑装置则将大量的工业纸制品进行排列、组合,以工业生产的重复性和秩序感形成独特的抽象美学,利用纸的柔软和不稳定性赋予了雕塑一种生命式的脆弱和亲近感。



▲ 展览现场


纸张对于不同绘画工具、颜料的特殊反馈拓展了艺术家绘画语言的空间维度。此次展出的张晓刚纸上油画作品正利用了这种媒介自身的特性,艺术家在纸上留下了不易察觉的刻痕,与带有古典气质的晕染水渍在刚柔之间嬗变,使艺术家笔下的典型意象有了更加丰富而意味深长的情绪线索。而重要女性艺术家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 )的大尺幅作品则直接利用了手工尼泊尔纸的特有肌理,颠覆了纸上作品在规模及呈现上的固有形式。这在李松松、毛焰以及吉姆·戴恩(Jim Dine) 等人的纸上作品中也均有着各自的体现。


▲ 展览现场


而从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 )以及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 等艺术家的纸上作品中,则能够明确地看到他们在雕塑装置与平面作品之间微妙的呼应,勾勒出艺术家作品内在的思想轮廓。


此次展览还将包括丁乙、洪浩、Alfred Jensen、Robert Mangold、马秋莎、Elizabeth Murray、Thomas Nozkowski、Oldenburg/van Bruggen、仇晓飞、James Siena、宋冬、隋建国、孙逊、Keith Tyson、邬建安等艺术家的精彩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裸女 1901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裸女 1901


巴勃罗·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的创作生涯横跨多个历史时期,创作能量旺盛,一次次地完成对自身乃至现代艺术史的突破。此次展出的速写作品诞生于毕加索创作生涯中重要的“蓝色时期”,艺术家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出其极富表现力的人物线条。


托马斯·诺考斯基(Thomas Nozkowski)

展览现场

托马斯·诺考斯基(Thomas Nozkowski)无题(M-21) 2008

托马斯·诺考斯基(Thomas Nozkowski)无题(L-28) 2013


托马斯·诺考斯基以色彩独特而形态有机的抽象绘画广受赞誉。他的作品来源于真实世界的视觉经验,通过对画面关系的处理诞生极其丰富的变化。艺术家常用数年完成一幅画作,而纸上作品以其特有的轻盈如快照般保留住创作中珍贵的瞬间感受,在其创作脉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


▲ 威廉·德·库宁 无题 1978-1979


威廉·德·库宁是美国现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以充满力量感的狂野笔触拓展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维度,创造出标志性的大地之母的全新形象。此次展出的作品以黑色笔触快速勾勒出简洁有力的线条,属于艺术家典型的晚期创作风格。



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


▲ 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作品




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作品


基斯·索尼尔是美国后极简主义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最早将霓虹灯运用到创作中的艺术家之一,他以线状灯管代替画笔在空间中作画,作品优雅而迷人。此次展出的纸上作品作为艺术家难得一见的研究手稿,记录了他对于线条动态感与色彩平衡感的反复推敲过程。


隋建国

▲ 隋建国作品


隋建国作品



隋建国是中国当代雕塑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作品有着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反思。此次展出的纸上作品显示出艺术家对于“时间性”的长期思考,在取消视觉控制的条件下让身体与纸张发生接触,留下时间的痕迹。


基斯·泰森(Keith Tyson)

基斯·泰森(Keith Tyson)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间破碎的骰子 2005-2008


基斯·泰森是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英国最高艺术奖项“特纳奖”得主。他关注人类生存的诸多困惑,作品徘徊于哲学、科学与幻想之间。此次展出的纸上作品记录了Fractal Dice系列装置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在数年间持续将纸作为其创作的第一平台,展现出思维的过程与乐趣。



伊丽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


▲ 伊丽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作品


伊丽莎白·默里(Elizabeth Murray)作品


伊丽莎白·默里是美国最重要的当代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吸纳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语言,诞生了其标志性的大型拼贴雕塑作品。艺术家晚期作品则更多转向平面绘画,用色上变得明亮而自由,以富有张力的形状和线条展现内心的丰沛情感。


张晓刚


▲ 张晓刚 口罩 2015


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笔下孤独沉思的人物已被西方解读为现代中国的标本式形象。艺术家的纸上油画作品将带有古典气质的晕染水渍与不易察觉的刻痕在刚柔之间嬗变,使艺术家笔下的典型意象有了更加意味深长的情绪线索。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


▲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作品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作品


西班牙侯爵安东尼·塔皮埃斯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意涵和诗意的内省气质,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语言。此次展出的数幅晚期作品记录了这位大师在80岁高龄时独特而精炼的视觉语言。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


▲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她的花束 2007-2008


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她的花束 2007-2008


奇奇·史密斯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家之一,她的创作以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媒介表现形式著称,作品有着对人类哲学、社会、精神等层面的深刻理解。此次展出的尼泊尔纸上作品运用了连续叙事的技巧,包含了艺术家作品中的数个经典意象,呈现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特征。


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


▲ 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作品

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作品

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作品


罗伯特·曼戈尔德是美国重要的极少主义画家,以其具有建筑感和古典气质的抽象作品而闻名。此次展出的作品带有曼戈尔德的典型风格,利用曲线的重叠、对称、发散等手法与色块进行组合,使结构的边界和张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洪浩


▲ 洪浩 纸归 2013


▲ 洪浩 论语 2011


洪浩是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他擅长利用文化语境中的典型图像创造精致而有着独特幽默感的版画、影像等作品。此次展出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将社会关系理解为自我意识的延伸,选取图录、票据等社会系统的典型物进行解构。


克莱斯·奥登伯格/布鲁根(Oldenburg/van Bruggen)

▲ 克莱斯·奥登伯格/布鲁根(Oldenburg/van Bruggen)作品

克莱斯·奥登伯格/布鲁根(Oldenburg/van Bruggen)位于巴黎杜乐丽的夜之舟 2001

克莱斯·奥登伯格/布鲁根(Oldenburg/van Bruggen)散开放在地上的法国小号 2001

克莱斯·奥登伯格/布鲁根(Oldenburg/van Bruggen)下午四点的证券交易所节拍器 2004


克莱斯·奥登伯格是20世纪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雕塑作品而闻名世界。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与妻子布鲁根合作创作了许多大型城市雕塑项目。此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分别为奥登伯格夫妇为他们著名的音乐屋系列及位于巴黎的城市公共雕塑所创作的手稿。


毛焰

▲ 毛焰作品

▲ 毛焰作品

▲ 毛焰 安迪3号 2010


毛焰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借用人物轮廓来完成线条、颜色的实体化,写实的框架背后探讨的是人类脆弱而深幽的精神世界。毛焰的纸上作品依旧带有其标志性的灰色调和微妙光感,展现出艺术家惊人的细节描绘功力和敏感的内心世界。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


▲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作品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无题 2009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无题 2000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无题 2009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无题 1982

乔尔·夏皮罗(Joel Shapiro)无题 1995


乔尔·夏皮罗是美国重要的当代雕塑家,他的创作将极少主义的核心几何形式进一步推进,探索形式与空间表达的可能性。夏皮罗的纸上作品与雕塑装置保持着内在一致性,在二维平面内表现平衡感、重量感乃至形式探索,传递了艺术家在多维度上的艺术表现力与追求。


詹姆斯·锡耶纳(James Siena)

▲ 詹姆斯·锡耶纳(James Siena)作品


詹姆斯·锡耶纳在美国当代抽象艺术家中颇具代表性,他的作品带有典型的自我克制与理性风格,按照预先制定的视觉计算法则将基础元素进行无限次的重复与衍生。他的纸上作品以密集而富有秩序感的抽象图形与艺术家标志性的雕塑装置相呼应,勾勒出作品内在的思想轮廓。



宋冬


▲ 宋冬 四菜一汤 2015



▲ 宋冬 四菜一汤 2015


宋冬是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以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与自身的关系,充满智趣的作品带有着“宋冬式”举重若轻的气质。此次展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烹调绘画”系列作品,他引用“四菜一汤”的历史典故,讨论这一名词在不同时代语境中的意涵演变。


邬建安


▲ 邬建安作品

▲ 邬建安 蛇 2014


邬建安以层次丰富的大尺幅剪纸装置作品闻名,他的作品多以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典故为来源,与当代问题互为参照,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引发思考。此次展出的作品由大量手工镂刻的形象拼组而成,以规模与细节共同构成令人惊艳的视觉体验。


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


▲ 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作品

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兔子 1982

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 美国斗兽场 1981

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纳帕圭-渔场 1969


索尔·斯坦伯格是20世纪最重要的漫画家、艺术家,曾为著名杂志《纽约客》创作过87幅封面和数百幅插画,以充满智趣的画作记录下20世纪美国的大时代图景。此次展出的数幅作品作为典型范例,以带有文化指向性和视觉隐喻的形象与场景展现出艺术家优雅犀利的画风。


孙逊

▲ 孙逊 炼金术士 2015


孙逊作为80后新媒体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手绘动画为载体传达艺术家对社会、历史、政治乃至哲学命题的探索。此次展出的作品主题“炼金术士”作为中西方历史、文学中的典型角色曾被反复描绘,象征着人类对于本质的终极思考。艺术家以有着历史感的树皮纸作画,试图以其为媒介架起古今交汇的通道。



丁乙


▲ 丁乙作品


丁乙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背景中,对纯粹的视觉语言的探索还处于朦胧状态,丁乙以“十”字这样一个简单的符号完全抽象地去表现意识。绘于纸上的手稿表现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延伸这一贯穿始终主题的不懈探索。



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


▲ 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作品

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霍曼-ji lll 36A 1995

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霍曼-ji lll 206G 1995

▲ 詹妮弗·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霍曼-ji lll 114G 1995


美国重要抽象艺术家詹妮弗·巴特利特以格纹式的抽象作品而闻名。她从极少主义的基本要素出发对色彩进行叙事化的探索。Homan-ji系列作品源于艺术家的日本之旅,她将日式纸张、布料的纹理纳入自己的创作语言体系之中,诞生优雅的画作。


吉姆·戴恩(Jim Dine)


▲ 吉姆·戴恩(Jim Dine)作品

吉姆·戴恩(Jim Dine) 蓝鸟 2007

吉姆·戴恩(Jim Dine)  诗歌之酒 1985


美国艺术大师吉姆·戴恩以其情感浓郁而直指内心的画作拓宽了波普艺术的谱系,反复描绘的日常物品背后有着隐喻式的情感线索。“匹诺曹”系列是贯穿戴恩一生的重要主题,木偶被赋予生命与情感的奇妙过程正象征着艺术家终极的创作理念。


马秋莎

▲ 马秋莎 你夜虹 No.2 2014


马秋莎是中国新锐女性艺术家之一,作品以影像、绘画等多种媒介审视当下社会中的集体焦虑感等内心体验。此次作品以金、银色卡纸构造出建筑空间,被刻意强调的大量“窗户”成为实体化的人际关系节点,暗示着城市生活中沟通的必要过程和徒劳结果。



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

▲ 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作品

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Time Inc 项目图表 48 1959

阿尔弗雷德·延森(Alfred Jensen)260Kin玛雅历 50 宗教计数 1960


阿尔弗雷德·延森是美国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他以智性的思维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抽象作品。此次展出的作品充分展现出艺术家对色彩理论的深入探索,通过对数字系统和对称性的强调打造出一种独特风格,使作品有着理性的和谐与秩序感。


仇晓飞


▲ 仇晓飞作品


▲ 仇晓飞作品


仇晓飞是青年一代中国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关注个人经验与记忆、大众文化乃至集体潜意识之间的微妙关系,并通过绘画行为梳理意识的碎片。此次展出的纸上作品是艺术家早期作品的典型风格,用带有灵性的色彩与光影将记忆中的微妙感受从机械的图像档案中解放出来。


塔拉·多诺万(Tara Donovan)


▲ 塔拉·多诺万(Tara Donovan)作品



美国艺术家塔拉·多诺万的雕塑装置赋予日常物以生命体般的有机质感,曾摘获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麦克阿瑟“天才奖”。作品Untitled (Paper Plates)将大量纸制品进行排列组合,以工业生产的重复性和秩序感形成独特的抽象美学。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Talking on Paper

参展艺术家:(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Jennifer Bartlett、Willem de Kooning、Jim Dine、丁乙、Tara Donovan、洪浩、Alfred Jensen、李松松、Robert Mangold、马秋莎、毛焰、Elizabeth Murray、Thomas Nozkowski、Oldenburg/van Bruggen、Pablo Picasso、仇晓飞、Joel Shapiro、James Siena、Kiki Smith、Keith Sonnier、Saul Steinberg、宋冬、隋建国、孙逊、Antoni Tapies、Keith Tyson、邬建安、张晓刚

展览时间:2016.04.16 - 2016.06.11

展览地点:798艺术区,佩斯北京画廊


撰文\采访 Le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