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洋:我只是在做我真正喜欢的事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2009   最后更新:2016/04/01 21:03:26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4-01 21:03:26

来源:凤凰艺术 李宁


艺术家赵洋的同名个展《赵洋》于 2016 年 3 月 18 日,在香格纳画廊主空间和 H 空间同时进行。这是赵洋在香格纳画 廊的第一个个展,也是这位广受关注的艺术家创作至今最大型,最重要的个展。 此次同名个展《赵洋》将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超过 30 件绘画作品,展览既是对艺术家赵洋的一次慢条斯理地拆解,也是一次漫不经心地固定。




▲ 展览现场


赵洋的作品是让人“纠结”的,让人想会心一笑,但表情又似乎有点举棋不定,觉得陷阱重重;赵洋建造了一个名为《赵洋》的游乐场,一件件作品是 他设计的一台台“游艺设备”,他绞尽脑汁、他设置障碍、他调节难度、他乐此不疲;赵洋是一个“迷宫”建造者,巧妙地把握着失控和未失控的平衡、 制造悬疑、散布迷雾、擦拭线索、掩盖痕迹、不露声色;《赵洋》是一个业余试验爱好者搭建的地下试验室,这里生产无用,这里制造坍塌,在这里摇头苦笑的研究“失败”。




▲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的作品像是藏在表皮之下的血管,错综复杂,又四通八达;不知不觉却“功能”强大;激动时澎湃突起;安静时候又只能看到淡淡的轮廓,若有若无。这好似一种摩擦感,也是赵洋在每时每刻地解决着自身的问题,摩擦力越大,带给他的喜悦就越大。按照赵洋的话来讲,“我也不会特意地强调心灵感或者特地强调某些精神上的东西,我只是在做真正我喜欢的事。”


对话“凤凰艺术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 “Q” )

▲ 思想者 2015-2016

▲ 失忆者 2015


Q:我看这次展览关于“人”的主题的作品比较多,同时它们又和雕像有关系,是这样吗?


赵洋:对。


Q:在跟雕像有关系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你保留的东西,又有被消磨的东西,它们处在同一个空间里,对此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赵洋:比如说我的作品,我觉得有很多“削减”的成分在里面,会是方方面面的削减,可能这也是我感兴趣的一面,所以我整个创作的过程也是这么一个不断削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能找到那种极度破败的、坍塌的感觉。它偏向于一种实验感,或者说是没有一个特定的东西一定要去达成。我觉得就是有种,比如说感觉这个工作室,有点僵硬,像实验室,或者说是一个破败的地下实验室,感觉拿着各种烧瓶一直做些无用的东西。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瓦特瓦尔特 2  2015


Q:比如雕像它可以是作为之前人物的造型,带有时间性。同时你又通过这个雕像把你对时间的理解投放其中,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赵洋:你说的这个,我很赞同。比如说无论我拿来任何一个可参考的雕像,它一定是别人的作品。这个雕像又是把生活中真实的实物转化为一个喜欢的或者说没有生命力的肖像,但是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好像它是一个肖像;还是个雕像;又是一个假人。对我来说,它有一个从真到假的转换。现在我会从假里面进行一个抽离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误读的过程——可能这个雕像是一个模子或者说是一个边界,我在这个边界里再找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就是一个死的东西我如何再让它焕发出某种生命力,就像给固定睡着的人某种符咒,我得唤醒它。


▲ 扭曲 2015


Q:那对于雕像本身人物或者它的身份,你会不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解读的过程,然后再回到它身上?


赵洋:这个不太会,而且恰恰我觉得这一部分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反而我刚才说的这种误读是我的兴趣点——也就是说我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所以说我觉得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也对也不对的叠加,会产生很多额外的可能性和有趣的点。


▲ 蓝色 2015


Q:感觉你很多作品,有某些历史的题材,它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熟知的故事或者典故,但其实在你的作品里,又是活的。


赵洋:上次我跟他们谈到我不会特别地很具体地在某一点上停留下来,无论是神话的、语言的或者是叙事的,哪怕是卡通的。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的认知,所以这些都是我们逃离不掉的,其中每个点都有我感兴趣的点,所以说我是在这里面游离的。然后,我也不想游离太久,所以说很多地方我都略为地掀一下,点到为止就可以了。我喜欢某种模糊感,一种不确定性,就是那种最大的模糊感。如同我希望作品和读者之间有某种隔阂,有某种阻碍的东西,你说纱也可以,说网也可以。我不希望那么顺利地从某点抵达某点,最好有某种巨大的摩擦力。


▲ 大雨 2015


Q:我感觉你的色调、色块、构图是很独特的,有时候它可能是特别空的一个场景,里面有东西。对于这一部分你能谈谈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理解吗?


赵洋:这块你说是经验也好,积累也好,或者说是习惯也好,这些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对某个颜色的偏爱,是你说不清楚的,然而我觉得它恰恰是一种个人的缺失感形成的。你说风格也好,或者说特征也好,都是你无能为力的。因为当你达不成另外一个东西时,你只能如此。也就是说这个“如此”恰恰是你的缺陷。


骨盆 2015


Q:是不是当你发现它在折磨观众思维的时候,你说的缺陷也就产生了,甚至可能跟别人的缺陷达成了一致的感觉?


赵洋:我也希望能够能和读者之间的产生理解性的关联。我刚才说到阻碍的问题,我希望能达到读者对作品的一种无力感——感到迷惑或者疑惑,不可能抓取到任何东西,好比一种溺水者的那种濒临死亡的状态。我觉得这好像有点接近了我要的那个东西。


▲ 失语症 2015


Q:你以前的画有某种激烈地叙述的感觉,现在的画感觉一直在减,有某种聚焦的感觉,就这个过程。你可以谈谈转变的心理变化吗?


赵洋:应该怎么说呢,有意思的或者是有力度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或者说都是最纯净的,都是最单一的。那天我跟他们也说了,好比绳子一样,你是一根粗绳子,就这么一条,还是由两股细绳拧成的这个粗绳?你还是四股拧成的?它们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感兴趣的就是一个最有力度的东西,或者说也是最虚无、最单纯的一个东西。


▲ 巨人症 2015


Q:你会不会觉得?其实把什么东西都说得多清楚,好像反而没有给别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赵洋:对。这个比如说,就像我们读《西游记》小说,感觉神乎其神,这太有意思了。但你拍成电影,再牛逼的导演也很难把这部片子拍的如心里所想。所以有时候我会喜欢绘画的某种破败感,或者说某种不完美、不完善感。太完美的东西,也是我很排斥的一种东西。我不是在画一个很好看的画,我更多地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每时每刻!


▲ 空洞与时间 2015


Q:你的画里面时间是特别共存的东西,又是特别交叉的东西,你是怎样理解的?


赵洋:基本上时间也可以称为功夫,比如你作为一个领路人也好,你是搞艺术的人也好,其实每时每刻他都跟时间缠绕在一起。就像他们说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相当于一个艺术家真正在做作品的时候,他们彼此是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的,那等于说作品就是时间。作品是很个人的东西,我自己看我的每件作品,都是历历在目的,它就是那段日子,非常清晰的一个呈现。这其实就是你个人在控制画面的时间。

▲ 像熊猫的女孩  2015


Q:你画面中那种原始的状态,是不是和开始产生人或者是产生生命的时候的状态相关?


赵洋:你说这个挺有意思的,这个也是我感兴趣的一点。像以前我画狩猎系列也有这方面的意向,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跟神是在一起的,神住在我心里,那个时候我们是分明分明的、清清楚楚的。但现在我有某种疑惑,这种疑惑包括语言,你说的再清楚也都有某种误读,你无非是用这个词语代替了那件事物,但你永远不是那个事物。所以我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处于一颗大树的末端,不仅是枝干的那种细致的末端,而且我们是在树叶的最末端。透过这种迷茫感,迷茫性来看,我们跟神是分离的,我们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东西,我们要揣测,要猜,你猜了半天,可能也只猜到了细枝干的那部分,已经偏离了最开始的那个根部,我们跟神在一块的那部分。


关于艺术家



赵洋


▲ 艺术家 赵洋


赵洋,1970年出生于吉林四平,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如今生活和工作于北京。近期展览包括:CHINA 8, 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 勒姆布鲁克博物馆, 杜伊斯堡(2015); 一种历史:1980年代至今的艺术、建筑、设计, 当代艺术收藏展, 蓬皮杜艺术中心, 巴黎, 法国(2015); 半自动方式 2,香格纳北京,北京(2014);蜃景般的真相,赵洋个展,GALERIE EIGENHEIM,魏玛,德国(2013);无底洞,赵洋个展,优上艺术空间,上海(2013);路眼,赵洋个展,妙有艺术,北京(2012);丛林: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管窥,站台中国,北京(2010);刀锋–重建雷峰塔,圣之空间,北京(2009)等。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赵洋”
展览时间:2016年3月18日 - 5月3日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主空间和H空间,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16&18号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