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后艺术家市场有泡沫吗?——从佳士得First Open看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819   最后更新:2016/03/28 22:22:05 by 愣头青
[楼主] 愣头青 2016-03-28 22:22:05

来源:天下一叔


有读者问叔,为什么从来不写拍卖行,拍卖行那么多数据。

其实正是因为拍卖行数据多,且也常被认为是艺术圈仅有的公开数据,翻来覆去被计算,artnet、artprice、雅昌都计算好久了,叔要是不找一点新鲜角度,你们不爱看,叔也懒得写。

不过

叔注意佳士得的专场 First Open 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是一个关注成名艺术家小作品和年轻艺术家的类似于“买得起”专场。纽约、伦敦、香港、上海都有。拍品内容与形式也很广,除了拍当代、现代,还有 online,还有家居。鉴于叔也没收广告费,安利到此为止。

2015年度全球 First Open 的最高价当属纽约专场 Any Warhol 的这件大美刀,$1,205,000 落槌


去年佳士得第一次在上海拍 First  Open(花名“+ 86 ”,大顺发),相信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叔总是隐隐有种感觉,中国这场拍得挺贵的。然而只是一个感觉,这不,3 月 25 号香港又要拍 First Open了。叔决定收起自己的懒癌,为大家研究一下。

叔从佳士得官网上扒下来了拍卖纪录做了下面这个高能表格。只做了 2015 年全球四地四个专场一共五百多个数据,一样的经济环境数据应该也更有可比性(其实是懒癌还没有痊愈,懒得去扒拉其他的了)。


我是高能表格的分割线

晚期数字恐惧症的,请看下图。


结果还是挺一目了然的。接下来,是叔“言简意赅”的


结论

1. 伦敦价格显著便宜,且低很多,无论是平均价格还是价格中位数。

2. 纽约、香港、上海三地的平均价格差不多,然而就价格中位数来看,上海是最贵的

3. 细看具体的拍品,伦敦和纽约的艺术家量大且多元化,香港也算过得去。说明佳士得对这些地区的藏家有信心

4. 上海的上拍件数明显比其他三地少很多,且全部是本土艺术家。看来佳士得还是对国内藏家的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有顾虑,专场更具实验性质,且小心翼翼。也感觉佳士得是对国内藏家的接受程度有些没底。

5. 数了一下 1970 年以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比例,纽约只有 9%,伦敦 14%,香港 32%。而上海这场竟然只有 3 位艺术家是 1970 年以前的!也就是说,90% 的拍品都为 1970 年后艺术家创作。可是!为什么平均价格、价格中位数比纽约、伦敦、香港都贵?!


于是

如何解释全球四大城市中,上海的专场价格最高、年轻艺术家占比也最高这件事。那么从逻辑上来讲,只有可能是以下三种解释


可能一,年轻艺术家理应比成熟艺术家贵


这种不符合常识的事情,需要证明吗?好吧!上图中四场拍卖中超过 10 万美金的作品:

纽约 35 个,年轻艺术家 1 个;

伦敦 4 个,年轻艺术家 1 个

香港12 个。年轻艺术家 1 个;

然额,上海 3 个。年轻艺术家 3 个。


可能二,中国艺术家的质量比海外艺术家好,理应比海外贵


这种不符合常识的事情,需要证明吗?好吧!于是叔拼了这张名单——里面包括了纽约伦敦香港的部分艺术家、和上海全部艺术家。纽约伦敦香港有 Andy Warhol,Jeff Koons,Lee Ufan,Damien Hirst 等等等等闪瞎眼的市场上一线艺术家(请点击看大图,不用仔细看,随便感受一下名单就好)。



可能三,中国年轻艺术家市场有泡沫


貌似是现在唯一成立的解释了,科科,叔前面拐弯抹角说了一大堆,没有一下得到这个结论;主要是下觉得“泡沫”这个结论之前,必须要严谨地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辣末,你对这个结论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后台和叔交流。


Disclaimer:
  1. 上海佳士得的数据量相对于其他三地非常少,本文是基于现有搜集到的数据得到的结论。

  2. 本文定义 1970 年后出生的为年轻艺术家,之前出生的为成熟艺术家。

  3. 本文对市不对人。叔很赞许佳记这几年本土化的成绩和蓬勃发展。叔也是真爱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希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多年后真的把国际上的同龄艺术家甩几条街。加油么么哒!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