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关于“礼物”的一些话——王音&秦思源
发起人:毛边本  回复数:0   浏览数:1530   最后更新:2016/03/27 17:51:27 by 毛边本
[楼主] 毛边本 2016-03-27 17:51:27

来源:ActionMedia


王音:礼物

展期:2016年3月29日—5月27日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将于2016年3月28日推出展览“王音:礼物”,展出艺术家近几年来所创作的四十余件绘画作品。

展览题目“礼物”源自法国社会学家马塞尔·莫斯作于1925年的论文,讨论“赠予”和“互惠”的论题——王音以关涉历史、社会与个人经验的绘画图像对该主题进行阐释。“礼物”又可以看作“油画”这一源于西方文化土壤的媒介传入中国的隐喻——该历程横跨近一个世纪,与中国走向现代与后现代的时期不谋而合。

展览以特殊的布置展现一次“旅程”,在建筑设计师田军先生的协作下,将UCCA的长廊、甬道、中展厅三个展厅联结为一个引人入胜而方向难辨的整体,分别对应王音“旅程”的三个阶段:出发、游离与还乡。王音以私人化的视角审视艺术史和文化史,通过作品及展览结构的空间经验将自身的形象汇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轨迹中。

对于王音,作为“礼物”的油画媒介本身即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记录着中国不断涌现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便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透视法所体现的“理性”不谋而合——这个时期的中国画家与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王音尤其关注诸如徐悲鸿(1895—1953)、潘玉良(1895—1977)、颜文樑(1893—1988)、倪贻德(1901—1970)、吴大羽(1903—1988)等中国二十世纪早期油画画家的创作实践,他们的作品因媒介的陌生而显现某种朴实感。在作品《无题》(2010,70 x 120 cm)中,王音直接引用了徐悲鸿创作的《女人体》(1930年代),凸显了作为“舶来品”的裸体人像进入中国艺术史的事件,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层面的交流与碰撞;这一裸体又被文化大革命时期昙花一现的崇拜物——芒果——包围着。王音创作之旅的“出发”恰恰呼应了油画在中国的启程。

对于王音,艺术创作是某种朝向自我的探索之旅,而作品本身或许亦为对“礼物”油画的回馈。此次展览中,王音的“旅程”展现出某种奇异的静滞感——这大概源于王音所采取的疏离态度,试图以时代边缘的目光审视时代本身。


   关于艺术家  

王音1964年生于山东济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关于展览  

展览“王音:礼物”由策展人秦思源与UCCA馆长田霏宇联合策划,助理策展人张张协助呈现,由建筑设计师田军赞助并提供展览设计。

展览同名出版物《王音:礼物》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支持出版,于尤伦斯艺术商店(UCCASTORE)有售。该画册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不仅收录了约四十件王音近年来创作的油画,且田霏宇、秦思源、赵汀阳等撰稿人文章提供的多重解析视角——王音不断成熟的职业生涯历程、多件重要作品的个案分析、观看其作品的方法论——与图像互为补充,更为立体、丰富和隽永地呈现艺术家的作品。

本次展览亦延伸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公共项目对话,包括“礼物:王音的‘出发’‘游离’与‘还乡’暨新书发布会”“礼物的文化政治”“礼物:鲁迅公园——王音的绘画和青岛城市历史”,以及有关戏剧的讨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