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的荒诞绘画机器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284   最后更新:2016/03/16 10:51:54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3-16 10:51:54

来源:艺术界LEAP


《人之常性》,2015年,亚麻布面油画,丝绒外框,140×110厘米

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版画、法国风格主义运动、美国电影、和美国郊区的视觉杂烩...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油画系的艺术家朱利安·阮(Julien Nguyen)钟于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符号植入绘画创作,用荒诞和超现实的视觉语言撰写“根植于人、情感和哲学间的”架上传记。不久前,LEAP常驻纽约的撰稿人斯科特赶赴罗德岛,听艺术家解析了自己充满象征意味的图像网络。



文/斯科特·诺顿


“在法兰克福期间,我再次有了绘画的灵感⋯⋯有了使用我的绘画机器的动力,”艺术家朱利安·阮在他位于罗德岛的住所对我说。他解释道,这个所谓的“机器”是一套系统化的观看绘画、编排视觉图式的方法,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盛行的角色扮演的RPG电脑游戏在其特定叙事中对主人公及对象的操作。近十年中,阮一直在他的工作方法中应用这一技巧,将丢勒的版画、法国风格主义运动、美国电影和美国郊区的视觉杂烩等等一系列风格迥异的符号植入到他的创作之中,其荒诞性产生了超现实的效果。

《惊爆点》,2015年,木板油画,银尖笔,钢外框,106 × 150厘米


朱利安·阮将自己的作品称作传记,是“根植于人、情感和哲学”的,在客体与观众、客体与客体之间构建叙事。在《惊爆点》(2015)中,他玩弄经典的男性美观念,将其与美国郊区成长的乏味生活并置。单点透视背景让人想起意大利绘画大师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天使报喜》(1452-1458)。阮把天使加百利替换为一个长着双翼的神秘生物。两个对立平衡姿态的男人,分别站立在一块冲浪板的两侧——受到同名的冲浪犯罪电影《惊爆点》(1991)的启发,阮发觉电影中所展现的氛围与他在法兰克福施塔德尔艺术学院求学期间的心理紧张感形成了强烈反差。画面中的另一个场景里则是一个苍白、濒死、几乎全裸的男性形象。阮构建出的这些静态图像,在高度风格化的姿态、模糊的透视之间形成张力,这与16世纪的风格主义运动如出一辙。阮解释说,这一切都是自己有意识的尝试,试图将饱受流行文化浸淫的图像推向荒谬的、同性情欲的极致。

《网球馆》,2015年,亚麻布面油画,环氧树脂,木头,钢条,110×90厘米


相似的主题和视觉策略亦在《网球馆》(2015)中得到展现。在该作品中,阮将一名男性水球运动员形象与自己的同性恋人的侧脸像并置在一起。两个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侧脸像现实又遥远,而代表了理想男性美的中心形象却处理得如同弗朗西斯·培根的肖像;尖叫、怪诞,一种内部的力量将其撕裂。像《惊爆点》一样,单点透视用来分隔图像,也暗示主体间身体的(亦是心理的)距离。


朱利安·阮指出,他在近期创作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的造型和风格的表面借用,是对法国枫丹白露画派诙谐的致敬。尽管这个流派仅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短暂持续,但阮却力图像这些文艺复兴艺术家一样,将自己从传统的艺术实践中解放出来,运用想象创造出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个人化图像网络。(由周巧翻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