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和香港有什么关系?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4   浏览数:1557   最后更新:2016/03/09 21:27:49 by guest
[楼主] 点蚊香 2016-02-27 21:12:41

来源:选择Choices


转发这篇文章,首先标题是一个好标题,让人去思考,而这篇文章是目前关于“M+进行”展览系列第十回:M+希克藏品: 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报道中,比较具有些微批评性的。


其次,虽然这篇文章的作者具有政治立场与诉求明确,但,不表示他所提出的问题一无可取,甚至有些问题,也可以让我们去思考,例如,身为一个在地香港的公知,会有意识去批评一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展览,同时,他也感叹香港当代艺术的贫弱,弱点在于他并没有给出解决办法,但是,他做到了以批评展览为由,来批评香港现状。


这种批评逻辑上的自然性,值得学习,因为国内的公知,并没有这种“意识”,而很多左派的艺术家或者策展人,在展览的制作、参与上,表达资本的反应,从牢骚到沉默到附庸,这种每况愈下以及批评话语的缺失让艺术生产失去活力。(展览像嘉年华,艺术家像是上班)


最后,回答一下自己对于这个标题的回答,是的,目前这个展览的确跟“香港”没什么关系,但是,希克本人却是香港艺术家李杰最大的收藏家之一,同时,更别提希克本人对于其他/部分香港艺术家的收藏,以及日后M+开馆后会再以希克捐赠收藏再做一个展览,也许到那个时刻再看看看看希克收藏与香港当代艺术的耕耘也不迟,毕竟从收藏展览的策略来说,主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梳理是聪明的,展览本身除了打响奠定“希克收藏”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之外,也壮大了“希克收藏”的品牌权威性。然而如此的巡回展览除了在改名之后得以实现,除了让人肯定行政体系官僚的形式主义之外,不禁让人纳闷,国内政府竟然会将梳理自己历史的机会拱手让人。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那么国内的谁又是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呢?毕竟“M+希克藏品: 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已经出炉,标准已经放在这里。


而从展览的本身来看,这是一个“完美”的展览,但,也因为“完美”而没有空隙去让激烈的对话、深刻的思考发生。同样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2015年美国惠特尼美术馆新馆开幕展“America is Hard to See”上。这个展览是由惠特尼美术馆总策展人Donna De Salvo带领,总共六人策展团队完成策划,以惠特尼美术馆奠基人惠特尼女士的收藏开始,其后以23个主题,编年史顺序法,展示美国现当代115年的艺术史(展览虽被批评对于非白人群体的艺术家的作品少有展示,但是,却在作品媒体选择达到了多元化)。在此,指的激烈的对话是说,在基于熟悉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基础上,对于展览作品的挑选做出批评,或者,这个展览本身让人对于所梳理的历史在有所共鸣或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更为深刻的思考。


嗯,有些跑题,回答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这跟香港有什么关系?”,有这个展览的存在才会让香港部分民众去对身份问题思考,对香港当代艺术感到好奇与重视,也许这个展览站在香港在地立场的角度,确实有些无关紧要,但是,这种存在的刺激也是思考、行动的契机。这种正面的“反面人物”的存在,跟可爱、治愈、取巧、吸引眼球的展览一样重要。毕竟,艺术的功能之一是提问,引发人思考,更遑论集结陈列一批作品的展览呢?


M+ 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U collection ,在香港和台湾都是不存在的。而事实上香港和台湾的当代艺术比中国开始得早;对中国当代艺术有著很大的影响;但这些在香港 M+ 里面看不见。在西方眼中,香港和台湾艺术都不是中国艺术。北京才是中国;北京就是中国。 U 先生的收藏其实应该是北京中心主义的当代艺术,而不是全部中国。可惜,中国艺术总是要政治包装才会红。一定要有政冶打压包装;当然也要有银行家投资人配合,炒起佢。


M+ 这个展览是会有一些国际关注,但对于香港艺术生态所产生的影响是什麽呢?是市民大众进一步对艺术(当代艺术?)産生了一种生活距离感。这个 U collection 的作品 大都是北京家常菜式的当代艺术——粗爆劲,是美国 pop art 的变种。香港当代艺术很多作品比这些强,但香港自己也不会欣赏。这才是香港艺术的命?香港艺术家只可以作为旁观者去批评,但社会现实是香港人多少人真的关心艺术和了解艺术——尤其是香港艺术。


我们要问:

为什麽香港要以 60 亿的瑞士人的角度成全瑞士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而不是用 60 亿建立一个香港视艺大学?


为什麽香港不可以建立香港当代艺术的角度?为什麽香港本土文化艺术论述只有只可以粗口和低俗?香港政治只关心政治只以政治角度关心艺术,这是正常吗?


60 亿的 M+ 和香港人的生活有什麽关系?和香港艺术家有什麽关系? M+ 能令香港更知道艺术是一个无限可能的生活吗?还是兰桂坊式政治包装了的时尚消费?和天水围的中学生有什麽关系?不知道八九前后北京社会的状况如何可以体会那些 M+ 艺术品?为什麽以香港为本位的文化艺术只可被边缘化?被香港人香港政府边缘化自己。


抽离是香港艺术家的唯一策略吗?还是香港艺术家是被抽离?


今天香港的局面就是因为香港人失去了生活文化的自主,但政治上的自主只是权力斗争,而不是改善社会的生活状态。但这些香港事香港情,是不是只可以很单一的八卦低俗?


香港社会最需要的把艺术的开放进入政治的论述,而不是自己唱政治唱K。为什麽聪明的香港人香港政府一面对自己的文化艺术便充满如此缺乏自知和自信的状况?


文·胡恩威

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曾任香港经济机遇委员会成员,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谘询委员会表演艺术与旅游小组成员及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成员。从事编剧、导演、监製和策划等多方面的工作,剧场作品逾六十齣,作品曾应邀于世界多地上演,主题涵盖文学、历史、时政、建筑、宗教。胡氏尤擅于运用多媒体科技从事舞台创作,其创作的“多媒体建筑音乐剧场”系列开创香港剧场界的先河。2009年,胡氏策划了香港首个以建筑为主题的“建筑是艺术节”,探索建筑的各种艺术可能。


来源·立场传媒

standpoint media,香港非营利媒体,2014年12月成立,经营模式是透过接受商业广告与公众捐款(每月200港币)来支持长远发展。立场传媒立足香港主张,编采方针独立自主,不受财团、金主、权力机构或党派左右。得到的金钱与盈余,全部留用于传媒事业。(此媒体有主场新闻的DNA,同时在创办的8位董事中,最为大众知晓的该算何韵诗)


[沙发:1楼] guest 2016-02-28 00:43:46
好文
[板凳:2楼] guest 2016-02-28 18:07:48
香港的艺术还算贫弱吗?
比我们郑州强多了。
[地板:3楼] guest 2016-03-09 21:10:19
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话语权要由一个M+希克藏品决定???大部份展品的品味低下!好艺术家的作品也是(低价得来的)小品。


[4楼] guest 2016-03-09 21:27:49
最好都还给希克,叫丫自己找地方存放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