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集体到大集体:“波普艺术”的流行趋势
发起人:叮当猫  回复数:0   浏览数:1560   最后更新:2016/02/26 21:59:36 by 叮当猫
[楼主] 叮当猫 2016-02-26 21:59:36

来源:凤凰艺术 文:Debra Brehmer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里“波普艺术设计”展览的展厅布置(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照片都是作者为Hyperallergic拍摄)


2015年举办的三场主要的波普艺术展览分别是: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举办的The World Goes Pop主题展览,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举办的International Pop主题展览(即将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开展),以及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Pop Art Design主题展,目前还在展览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将波普艺术推向全世界,这场艺术运动运动被视为早期的西方(美国)现象,而每一次展览都拓展了这场运动的范围。但是与此同时,这些展览深刻的改变了我们对波普艺术的定义,此外,因为翻译问题,一些理念想法也无法很好的传达。2015的每一场展览都完美的衬托了这些想要证明一种想法的作品,而这又让我们想知道,这种想法到底是什么。通过剖析波普艺术覆盖的地理范围,我们发现这些展览变得有形无神,忽视了这场艺术运动的核心所在。

正如这些展览所诠释的一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确根据各自的社会或者政治观点,将有关波普文化、大众媒体以及中产阶级的语言总结出来,与此同时,还模糊了高雅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界限。但是这些展览却没有探索大众如何接触到波普艺术,以及波普艺术通过传播如何凝聚力量。

波普艺术曾一度处于最具感染力和颠覆性的巅峰时期,那时候波普艺术时髦的姿态和排斥端庄得体的嬉戏态度不仅仅渗透到艺术世界,还波及到了其他领域,波普艺术还影响了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的农场孩童,克利夫兰的车库音乐家以及德鲁斯的家庭主妇。这是波普艺术具有感染力的、民主的和闪耀的荣誉历史。此次运动的传播速度快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艺术运动,其波普易懂、无所束缚的态度传播得很快,从伦敦艺术家理查德·哈密尔顿第一抽象拼贴展“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到底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1956)到罗伊·利希滕斯坦出现在《LIFE》杂志上的外貌(1964)。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波普艺术设计”展览的展厅布置,有短时效收藏品、图案、海报以及唱片封套


“波普文化设计”展是唯一最能贴切定义和庆贺波普文化这种平民特点的展览,第一次展览在德国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举行,并且该展览目前正在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美国唯一的一站)。“波普艺术设计”直观的表现了这场艺术运动地方化的特点,这使我们意识到,每一场波普艺术的展览都应该包含一些事实或者人工产品,比如安迪·沃霍尔为滚石乐队制作《Sticky Fingers》唱片(1970-71)时留下的残余物,以及米尔顿·格拉塞为鲍勃·迪伦的《Greatest Hits》(1966)制作的海报。正如沃霍尔在《沃霍尔的哲学》中所说一样,“优秀的商业是艺术……艺术已经汇入商业的溪流,并且流向真正的世界。”

我(注:本文作者)在康斯威星州长大,艺术世界离这里很遥远。然而,沃霍尔的《 Interview Magazine》杂志每个月都会寄过来。这本杂志给我们带来“别处”花花世界的新闻,跟中西部乡村生活大相径庭。在这之前,美泰公司于1964年推出了思奇帕娃娃,是芭比娃娃的妹妹。1966年,美泰公司又推出来自英国的表妹弗朗西。起初,这些玩偶娃娃长相甜美、娇羞可爱,但是很快受沃霍尔的某种影响,它们的衣橱就满得要爆掉了,衣橱装满了人造毛皮、迷你裙、塑料的齐膝长靴、带有小雏菊印花的粉色T恤和渔网丝袜等。

如果沃霍尔没有在他的Oxidation 系列的铜质表面上小便,那么他就会在全美国撒尿(也许是全世界),那么西尔斯·罗巴克每一个玩具部门都会留下他的味道,甚至每间厨房和少年的卧室也会有。1965年,亨利·德雷夫斯设计的那款宝利来相机让我们变得可以跟沃霍尔一样酷,把这个黑白两色的塑料物件挂在手腕,成为那段时间叛逆、集体招摇过市中的一员。这种全新的、豪爽的文化嵌入了波普艺术的DNA里。这场纽约艺术事件迅速反映到了产品上。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波普艺术设计”展览的展厅布置(照片由南森·凯伊拍摄)


自从当代艺术开始发展以来,艺术家们已经尽力不再束缚于商业化和他人的控制。现代主义的历史就是叛逆的历史。然而如同鲍豪斯建筑学派一样,波普艺术发现与商业世界竟然出奇契合,在商业世界中双方都很满意。波普艺术不是人民的艺术,而是一个小集体的艺术,再通过小集体传向大众。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了邀请参与其中。

是20世纪的60年代的艺术改变了设计界,还是设计界改变了当时的艺术?又或者只是出于好奇心,第一次将两者相提并论,也许这也是最后一次?波普艺术是否应该忽略形状改变的商业表现以及这个时代的多样性?诸如沃克艺术中心和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展览充斥着艺术世界,却迷失了波普艺术独特的本质:沃霍尔不仅坚持称艺术是产品,他还很高兴的看到产品变成了艺术。艺术史学家马尔科·利文斯顿称,跟一场运动或者一个副标题相比,波普艺术更像是一种感性情感。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波普艺术设计”展览的展厅布置,左边是罗伯特·劳申贝格的作品,右边是查尔斯和雷·埃姆斯的作品


“波普艺术设计”展跟罗伯特·劳申贝格的“追溯2”展览(1963)一起开幕,该展览是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系列的其中之一。就像是画了一张关于战后文化的地图,上面有劳申贝格的丝光锦屏、转移印花以及月球上一位宇航员的抽象拼贴图像,约翰肯尼迪气宇轩昂的指向观众,一位早期绘画大师画作上的一点细小污渍,以及一个气象仪,上面写着是80*60英寸的海报。再也没有艺术家们的妙手与珍贵的概念、独创性、情感内容以及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个无处不在的现实:艺术通过新闻和电视媒体传播,而艺术从生活中流逝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紧挨着劳申贝格作品的是查尔斯和雷·埃姆斯的作品:一张俏皮的小椅子,制作于1951年或者1952年,用的喷漆钢丝,上面嵌着蓝绿色的乙烯树脂垫,椅子下面是可以摇晃的木质转轮。劳申贝格和埃姆斯作品的共同点在什么地方呢?显然,共同之处就在于抽象拼贴画这一理念以及那个时代的发明和产业:把新的旧的文化渊源的点点滴滴融合成具有无限潜力乐观情绪的异想天开的物件。艺术作品的缝合和不协调性给这些手工制品倾注那个时代的“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不管是登月还是给一切东西的再加工,包括从方便食品到音乐再到祖父的摇椅。

从这时候开始,展览便继续弹跳在纯艺术和产品之间,甚至无法忽略掉这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空间。而设计师沃霍尔创造的一系列商业艺术品,便恰好阐释了商业艺术品与纯艺术品之间的这种微妙。其中包括,沃霍尔为当年的金宝汤罐头设计的一些艺术商品广告,比如用一些纸张制作而成的“超级连衣裙”(“Souper Dress”) (1966–67),由两个带着1美元价格标签的金宝汤罐头制作而成的商业艺术品,以及功能性的可口可乐自动贩卖机(1947–51),意大利西蒙国际的番茄罐头椅子(1973),总之当时一系列的沃霍尔“金宝汤罐头”系列艺术商品开始跃然于纸上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由Gruppo Strum设计的草坪休闲椅(Pratone lounge chair)(1966),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流行艺术创作,该椅子用战后的塑料材质弯曲折叠而成,看起来栩栩如生。但实际上所谓的“草坪”是用聚氨酯泡沫板做成,人们可以在上边行走或坐在上边。同样,由意大利设计师维多·德罗可(GuidoDrocco)设计的大型绿植挂衣架—“仙人掌”(Cactus)(1971),也是利用聚氨酯泡沫板制作而成。还有一个比较出色的作品,是由意大利设计师盖特诺·佩斯(Gaetano Pesce)设计的一个巨大脚状的椅子。可以看出,全世界从现实约束中解放的设计师们,会自动忽略现实为创意设置的种种障碍,他们只想充分的享受创作的乐趣所在。

如果幸运的话,其实每场波普艺术品展览上都会有让你惊喜的瞬间,你总会发现一些超出想象的设计。但可惜的是,这类展览的特色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男性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上,在那些经过历史认证的手工艺术品庆典活动上,可以发现流行艺术展览品都是按性别来分类的,而这些都是为了与国内那些被贴上流行艺术品标签风景艺术画相对抗。这些流行艺术品通常都被美国中西部的人们随意扔在家里或者柜子里,有的还把它们丢弃在家里昏暗的偏僻角落,并把它们定义为“人造品的世界”。而这四个非常著名的特百惠碗,却被放置在特有的橱窗里进行展示,它们不再装置洋葱,果冻,沙拉等食物,甚至被人们进行了消毒,然后像放射性实验室里的标本一样,被放置在橱窗里展示。不过这也正是流行艺术品的趣味所在。这也可以充分的解释,为何会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塑料手工艺品的奇特厨房文化?为何会出现特百惠艺术商品?由于这些流行艺术商品已经得到展览馆馆长的认可,因此人们也开始对它们产生好感与信任,如今特百惠的艺术创作已经得到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认证,在1956年,特百惠创造了一个用注射器制成的造型,外形用聚乙烯材料设计而成的艺术品,并在20世纪的一场展会中进行了展览。

其实,特百惠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伊尔·特百先生( Mr.Earl Tupper)在1942年左右发明了特百惠,一百年后,特百惠的前销售总监布朗妮-怀斯(Brownie Wise)将这个发明推向成功,并以特有的家庭理会的模式进行演示销售。目前,四个特百惠碗还在进行展览中,这四个带着粉红荧光色调的奇特小碗,看上去像一件非常神圣的物品,这个设计的启发源于Tupper的“弗罗里达兰花之恋”。紧挨着特百惠小碗作品的,是由丹麦设计师弗纳·佩顿(Verner Panton)打造的“指环灯”(Ring lamps(1969/2000)),看起来既时尚又优雅。在世纪中叶大消费的璀璨时期,这间最后一次进行展览的小房间,看起来像一个礼堂,向参观者娓娓述说着关于这里的每一件流行艺术品。正是流行艺术,才能与大众接轨,它用无穷无尽的乐趣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尚智编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