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宠儿艾未未遭外媒“痛贬”的真正原因:出墙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2450   最后更新:2016/02/25 19:51:19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6-02-25 19:51:19

来源:锦麟观察


旅居欧洲艾未未以其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又一次成了媒体批判的对象。不过,这次朝他开炮的不是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而是欧洲的时政艺术评论周刊和报纸。吊诡的是,一向对艾未未厚爱有加的西方媒体这一次与中国官媒站在了一边,“痛贬”其近期创作的一系列以“欧洲难民危机”为主题的作品。“自我中心、言行不一、作秀”等字眼诸见报端,将艾未未拖下艺术的神坛。

 那些引非议的作品

2月14日,艾未未在柏林御林广场的行为艺术硬是把欧洲媒体的焦点由情人节转向了难民危机。他在柏林音乐厅外的罗马柱上挂满了1400件难民使用过的救生衣,提醒欧洲人纪念逃难中溺亡的人。密密麻麻的橘红色的救生衣十分醒目,引起的争议也不小。美国DWNEWS就在《避中国转型失败?艾未未西方失宠》一文中披露到,和预期恰恰相反,德国社会对此次艾未未在柏林御林广场的“行为艺术”的反响褒贬不一,尤其是德国网民对他的“艺术”的反馈,并不如以往那般“好评如潮”。


欧洲新闻《做有意义的艺术:艾未未将难民救生衣带到柏林广场》

  这还不是他近期最具刺激欧洲人的作品,今年1月31日,艾未未头朝下卧躺希腊海滩边,模仿一张被世界媒体广泛转载叙利亚男童溺毙照片,引起哗然。



美国华盛顿邮报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模仿溺水叙利亚难民男童》

美国CNN《艾未未在照片中模仿叙利亚溺水男童》


英国卫报的编辑大卫形容这次行为“懒惰、廉价、粗鲁”并撰写《艾未未表达政治立场一事,总有比扮成溺水孩童更好的方法》一文,谴责这种行为艺术,认为是对溺水男童“阿兰•库尔迪的不尊重。”无独有偶,英国BBC《艾未未蹩脚的行为艺术》也戳着艾未未的脊梁骨,犀利的点评道:艾未未的行为艺术过于盲目,很少对欧洲难民的原因、背景和解决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作为一个在西方享有名声和话语权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如此不加思索地“作秀”抗议,导致一个已因难民问题焦头烂额的北欧小国,受到世界不公正的误解、遭受不合理的谴责。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质疑声也一样突出,例如有市民在推特上质疑:“艾未未是关注难民,还是为自己的利益利用了难民?”

  从天上摔到地下的推手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员韩咏梅在《艾未未在西方失宠》一文中分析了艾未未一夜之间从天之骄子贬为跳梁小丑的原因。她指出,其实通过粗鄙与惊悚的手法来吸引受众注意,已经是艾未未的惯用手法。只不过他过去的批判对象是中国,现在他调转枪口,高调讨论对欧洲国家而言交织着道德困境、治安威胁与财政压力的难民问题,这一点就深深刺痛了欧洲人的神经。

除此之外,在欧洲媒体和中国自由派人士的炮轰下,艾未未接连躺枪必然有深层原因。其实,在策划这一系列难民作品的期间,艾未未正好口风突变,自2015年7月重新获得护照并抵达欧洲后,宣布由于中国政府许诺他出国,他已与政府和解。他还肯定中国政府逮捕律师是“按法律程序办事”,在中国自由派人士群体里引起一阵“偶像坍塌”的五味杂陈。之后半年时间里,身在欧洲的艾未未几乎没有再制作与中国时政有关的行为艺术,而是将关注点转向了西方的焦点问题难民等。其一系列的作品和表态随之受到越来越多西方舆论的不满。

依然艾未未,never say sorry

  不过有观察人士表示,艾未未现在欧洲和他在以前中国所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多少不同。艾未未向来以“政治敏感性”见长,无论是模仿溺亡男童还是在柱子上绑救生衣,都是站在舆论风口起舞,秉承了他一贯的思维模式和创作风格。更直白一点说,艾未未是倾向简单的艺术家,可以说他的作品是出于单纯的人道主义关怀,也可以说他占据道德高地,对问题的表达属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不论在批评欧洲难民问题或是中国的言论自由,恐怕都有这个毛病。


英国独立报《让一屋子名流穿着难民救生衣自拍的艾未未》

  可以肯定的是,艾未未还是那个艾未未,饱受争议的他不顾媒体舆论,继续以顽固、张扬的姿态创作。这不,前几天,英国独立报又爆出了艾未未让一屋子名流穿着难民救生衣自拍的新闻。其实,近日来艾未未的偶像形象持续变色也未尝不是好事。当寄托于艾未未身上的光环褪去后,那些依然希望为危难寻找出路的人,也将放弃偶像,转而从现实的着眼点去努力,为国家发展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