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个人网站如何能吸引到更多的访问量?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048   最后更新:2016/02/20 09:19:27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6-02-20 09:19:27

来源:纽约NYFA


编者按

在当今快节奏的电子时代里,艺术家有必要建立个人网站,来提升自己在线的曝光率。个人网站能够记录艺术实践、在线存档,最终成为你自身创意品牌的集成平台。所以,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拥有一个专业的个人网站。本文就此提出了几个能够帮助艺术家吸引更多网络关注的实用贴士。


一个专业的网站,能为你在线上建立起作为个人艺术家的职业角色。无论是申请某个奖助金,或是潜在客户有意向委托你的作品,人们在决定和你合作之前,会在网上搜索你的信息,所以要让你的网络平台帮助你建立起深刻的第一印象。个人艺术家想要通过自己的网站得到些什么,这就需要设定一个有目标性的策略。当然,有些基本规则是通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则:

    一个专业化的网站帮助你建立诚信度和可靠度

    个人网站要容易操作、符合阅读习惯、并且通俗易懂

    吸引阅读的关键是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提升网站访问量,一定要事先给自己的网站定好目标。NYFA撰写的《盈利艺术家》(Profitable Artist)一书里,就提供了不少能帮助你吸引访客、提升流量的方法。其中提到:

每一个网站都力求做到友好的用户体验,这样访客会:第一,更愿意花时间停留在你网站上,而不是闪退;第二,会不断回访。虽然这些规则适用于以获得更多广告收益的的商业网站,但是它们对于艺术家来说,同样值得借鉴。人们愿意在你的网站上停留的时间越长,你的作品就能得到越多的浏览曝光,而不断回访的那些人,就有可能会变成为你的粉丝。

有很多能帮助你找到网络受众的方式,有些艺术家会设计每月的电子通讯期刊,或者建立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社交平台。重要的是,你要尝试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然后再决定哪个更适合你。当你开始做不同渠道测试时,要问自己:“哪一种方式对我来说最有效呢?”


比方说,当你决定开始使用一个全新社交平台时,要先试图搞清楚怎样才能让它为你所用。可以先发布不同的内容,然后分析受众的反应。过了一段时间,你就可以量化你与受众间的互动,进而知道,到底哪些内容为你的网站带来了流量。如果你用对的方式,在对的平台,去吸引对的用户,那成功是必然的。

图片: David Benjamin (Fellow ‘13), Living Light (Seoul), 2009

分享原创内容

内容为王,它是增加流量最重要的方式。把你的艺术创作,用具有说服力的方式阐释,来吸引你目标受众的注意力。比如:你有个展览即将开始,或者刚得了个奖,不妨顺势宣告下你的成果。形式可以很多样,比如电子期刊、博文、或者社交平台等。你的粉丝们是在期待着看到你最新的艺术进展的,所以定期更新内容并且着重分享新消息,就变得十分重要。

尝试社交平台

频繁使用社交平台,能够提升访客量,甚至能帮你拓展受众群,同时也能建立自身品牌的公信力。有了推特和脸书,人们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变得更容易了。如果你有了个人网站,那别人的推荐就有处可循,还能让他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掘和了解你的创作。对于潜在客户或对你感兴趣的人来说,你的个人网站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向你的受众更全面的展示你的系列作品。另外,随着你的事业发展,网站也需在不断更新。你可以先从脸书开始,再进一步进攻推特。视觉艺术家更倾向于利用instagram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但千万别把同样内容的东西发在各个平台上,要考虑每个平台的特点,做到定制化。

成为意见领袖

你可以利用你网站把自己打造成意见领袖,建立起你在行业中的地位。当参与网络讨论时,你的公众形象就会得到提升,尤其当你分享的观点十分独特时。比如: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经常利用社交媒体来发掘新兴艺术家。如果某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收藏家转发了你的内容,这种积极的互动,会帮你获得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寻找直接销售机会、邮件联系方式、亦或是简单的增加曝光,在线互动参与若是运作良好,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和其他艺术家建立在线联系


无论是论坛或者推特,你总是有机会推介自己的创作,但也要注意你能对别人的作品给予积极回应,而不是只一味推销自己。其中一个方式是在一些相关的博文中留下你的“游客评论”。当你引用或者提及他人时,被提到的人,通常会更愿意转发你的内容,这样他们的粉丝也能看到你发表的内容。试图与你的同行建立其合作关系,互相推广,通常可以为彼此带来网站访问量的提升。


想要成功为你的网站带来访问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你需要设定目标、量化进程,同时不断创作真实、原创又充满思辨性的内容。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的话,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经历的。


原文: Glory Edim, Program Associate, Online Resources

编译: 薛丹青、蔡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