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艺术家策展人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1030   最后更新:2016/02/18 11:46:00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6-02-18 11:46:00

来源:798艺术


衷心感谢以下艺术家策展人的经验分享,他们是:布兰登·杰米森、亚历克斯·朱利安、卡西亚·库左斯卡-墨菲、玛丽·麦琪、盖尔·里奇、亚历山德罗·罗兰迪、尼安·坎宁安、马修·纳文、达利尔·班克斯、玛丽·希尔曼、加文·韦德、安东宁·维多克。


第一部分:策展原则


“艺术家策展人寻求的不是一种新的方式, 而是自己的声音。 每个从业艺术家都有独特的创作视角,因而重要的是如何去定义这种视角并把带到自己的策展实践去。换句话说, 就是如何通过策展的方式来传达你的理念、 热情和探索精神。


我作为策展人,同时也是经理、制作人和编辑, 需要有基于自身艺术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视角, 以及实现它的信念。 我必须利用我的策展技巧在特定的时刻将不同观点(理论也好, 声音艺术或或视觉艺术也好)集合起来组成连贯的对话。我拥有创作的渴望和激情,也具备让思想发酵、沈淀的耐心和敏感性, 但二者必须达到完美平衡。 ”——亚历克斯·朱利安


“通常由某个统一的主题(比如“危险”)作为出发点, 又或是特定的媒介 (例如当代拼贴的主题研究)。尽管作品必须符合国际化的标准,但艺术家无需已达到那样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水平和新意,以及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之间,在艺术概念和视觉表现形式上如何产生互动。展览应当具有挑战性,并尽可能多角度来呈现主题。因此,参展艺术家也应多样化,从而彼此传递不同社会、 政治和文化背景知识。 ” ——布兰登·杰米森


“对我来说, 首要原则就是作品质量,以及作品对展览概要的阐释是否到位。 我曾策划过几次大型集体展览, 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会同时展出, 因而要求整体效果的统一。 这点对于材质和表现形式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且还会导致展览变得乏味。但如果能为每位艺术家设定某个主题、文本或者目标, 策展人挑选作品就容易很多, 参展作品之间也相应有了呼应和关联。否则整个展览就是各式不同作品的大杂烩, 无法激发观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交流。 ” ——盖尔·里奇

第二部分: 策展之路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各类展览参观, 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他人作品审美的敏感性和很强的观众意识。 从绘画到雕塑再到定点作品,  随着自己作品的不断成熟和变化, 我体验了艺术的多个层面。跟许多同行一样, 我也寻求另一种方式更多地把控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我们中有些策展人曾坚定执着地在伦敦市区租用场地,竭尽所能办展,现在也是如此, 可能形式有所不同。 当时的艺术院校未能提供任何商业方面的支持或其他额外的机会, 我们的确是边做边学。回想起来,虽然那时所做的不象是策展那样精彩, 但却是我真正学习积累的阶段。 ” ——亚历克斯·朱利安

“我的策展似乎是这种从雕塑实践自然演变过来的,因为雕塑放置在画廊空间需要有对空间微妙的感知以及利用不同元素实现最好的视觉效果的能力。 ” ——布兰登·杰米森


“创新是艺术家对世界认知的关键要素, 也是展览策划的基础。 身为艺术家的策展人, 在设计展览时通常受到自身兴趣启发而确定一个独特、 开放性的主题,而这种个人兴趣通常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 ——卡西亚·库左斯卡-墨菲



第三部分: 困难与挑战


“策展最难的地方, 就是与展馆主办方沟通我对展览的设想。所以我常会事先做个模型, 配以文字阐述为什麽展览适合在这样的场地举办, 以及它如何吸引新的观众。 ” ——布兰登·杰米森


“除了策展委托项目, 我也曾试图再自发策划一些展览, 但实在是太累了。 从业30多年,我的报酬仍然偏低。如今,艺术的本身也经历了巨变,其官僚化和功利化的特点更是加深了大家对彼此的不信任。展览的价值更多通过收益来体现,但策展人的价值通常会被忽略甚至是边缘化。信任可以使艺术家或策展人充分发挥才华和创造力。 与缺乏经验的委托人合作总是令人疲惫。 我反而感觉与小型机构的合作更能受益,他们更愿意去尝试, 反应迅速,且不断学习积累,这让策展人可以以导师的身份参与其中。 ” ——亚历克斯·朱利安


“展览策划或参展作品挑选的困难就是筛选的过程,如果申请人中有相识的艺术家,更是难上加难。 作品的筛选通常是比较主观的定量的过程,策展人通常对展览整体效果有自己的设想。因此, 使用参数标准可以简化筛选过程,比如作品尺寸是否合适、 能否切合主题等。除筛选之外, 策展涉及的相关物流和财务方面的工作也是很具挑战性的。 ” ——盖尔·里奇

第四部分: 艺术家与公众


“公众是除艺术爱好者和艺评人以外最大的观众群体。增强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媒体采访、画廊导览、 工作坊等形式来实现, 甚至以协作的方式,邀请不同年龄的观者参与艺术品的创作。 与公众打交道, 就需要传递积极热情的信息, 用最简明的方式确保沟通的顺利。


有些策展人写的展览介绍过于笼统, 同样的文字可以用来放在世界上1000个其他的展览, 这种做法我很鄙视。我认为, 展览介绍的目的在于具体描述该展览的亮点所在,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观众沟通, 并与展览的审美和主题相辅相成的。 任何沟通都要以给人以启发为出发点。 ”——布兰登·杰米森


“公众是至关重要的。我有多年从事公众参与项目的经验, 如艺术馆教学和作品阐释。 作为艺术家,我在展馆和表演方面的经验成为我建立与观众关系的基础。如果策展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大众的,我们需要时刻考虑受众。脱离与公众的联系, 艺术家的意义何在?我经常出席不同的文化活动, 我都会时刻留意观众的反映, 什么成为他们理解作品的障碍。我深信, 言过其实的艺术语言只会使艺术脱离受众,凌驾于受众需求之上。无论在任何领域, 最好的沟通便是深入浅出。 ”——亚历克斯·朱利安


“公众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观者, 他们还可以是主动参与的角色。 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理解, 提供的任何反馈都能共同赋予艺术作品不同的意义, 无论这种反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除此之外, 公众还可能参与作品的共同创作来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盖尔·里奇



第五部分: 策展动力


“我开始对策展产生兴趣,主要是希望能参与到合作项目和社会实践中来, 同时也想更深入了解策展人的工作和角色。所以,我的方法是尽量避免 ‘典型’的策展工作, 比如制定一套条理分明的方案, 证明某个观点、 标准或提出问题, 挑选相应的艺术家、 作品和主题。


我其实并不认为自己是策展人, 因为我的工作以及与他人、 作品和概念的交流方式更象是情境画家:我挑选一个感兴趣的领域, 范围大小不限, 选择或被安排到一个特定空间, 然后就去联系我认为能与此空间发生有趣碰撞的人。 如果他们愿意合作, 我需要做的就是确保他们能自由地在空间发挥自己的创意, 还有考量互动是否会对这个创意产生影响或转化。 我不会制最终的结果, 只是提供一个平台。 ”——亚历山德罗·罗兰迪


“我的职责是尽我所能促成展览,这意味着我不能优先考虑自己的作品在展览中的位置。策展人需客观平等地对待艺术家、 作品、 以及公平分配展示平台,从而打造一个能够凝聚艺术家和观众的展览。 ”——玛丽·麦琪


“我之前做过各种艺术相关的工作,为项目或展览甄选作品。 也曾以艺术家的身份申请参展, 不过经常申请失败。 西班牙艺术家艾玛·皮克 (Ima Pico) 加入我们工作室后, 非常积极地推动以艺术家为主导的项目, 但令我们无奈的是在北爱尔兰能够展示作品的机会太少。因此, 我们随后成立了名为 ‘绿犬艺术’ 的非盈利性机构, 为北爱尔兰的艺术家们寻找在国外参展的机会。 几年的时间内,北爱尔兰得艺术家作品已经在墨西哥、美国、 日本和西班牙等地区得到展示。之前我对策展也并没有特别的想法, 只是希望找个平台让新老艺术家同台参展, 也是对新兴艺术家的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 ——盖尔·里奇



采访:菲昂·戈恩

翻译:陈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