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策展简史》
发起人:clclcl  回复数:0   浏览数:880   最后更新:2016/02/13 10:54:28 by clclcl
[楼主] clclcl 2016-02-13 10:54:28

来源:798艺术


资深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在本书中进行了有趣的尝试——根据大量的访谈资料,他刻意将策展史编撰成松散的片段,其中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奇闻轶事,并与许多重要的当代哲学及文学命题相呼应。


《策展简史》实际上是“HUO”在过去的许多年内11次访谈的文选,而这个名字缩写极度频繁的出现耸动了某种传统的历史叙事方式。序言部分交代了编撰这本广义上策展史的任务和使命,而这重要的解释性内容不出现在正文之中则加深了本书作为对于某段历史回顾的实验性质。所有正文不选择正面地、绝对地回答的问题,都可以在克里斯多夫·切利克斯(Christophe Cherix)完成的序言中找到答案。在此基础上,正文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建设和解构。


让人惊讶的,小汉斯没有把这本书当作与当代艺术展览完全不同的形式来处理;他已然在书中进行了某种策展实践,仿佛整本书就是一个展览,他彻底将 “展览”这个词从限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切利克斯甚至还提议了一项颇具挑战的可能性——处于策展实践中的策展实践,就象是 “俄罗斯套娃” : 在展览中得以继续策展的策展实践。也只有这种做法,才能明确地为策展实践的独立性给出方案——这策展实践不再是绝对依附于艺术甚至于展览之上, 而是一种独立的、 能够在自身之中继续发展的学科。以近期一个代表性的展览为例,伦敦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历史再现:七位艺术家眼中的英国 (History Is Now: 7 Artists Take OnBritain)》就巧妙地采用了类似的“套娃”模式,在一个大的策展实践框架之内进行有着丰富多样性的策展实践。

文选中时间的线索同样不失趣味。 尽管书名 《XX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令人不禁想起斯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的著作, 但事实上它没有鲜明的时间导览顺序,读者可以根据阅读习惯从任意章节入手, 这与文选这种书籍形式自身的特性有关(或多或少惹人怀疑笔者不愿编撰一本严格意义上正统的书籍)。有趣的是,这种另辟蹊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作者本人和其他资深策展人的初衷:作为一门与激进艺术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艺术实践在这本书中躲闪了历史性的或历史主义式的解读。


其次,书中列举的全是老一辈策展人,其中最年轻的是安妮·德·哈农库特AnnedHarnoncourt),出生于1943年。(原谅我需要重提书名这件事,但本书书名与内容的独特对立关系不容小觑)一本以 “简史” 命名的书籍全盘忽略了新兴策展人们,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材。但老一辈策展人所处的时代正好呼应了本书的最后章节的名称,《考古》: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HUO在 “考古” , 在遥远的过去中探询知识、真相以及历史,以从遗忘、埋葬以及死亡之中挽救这些过去,尽管这种挽救行为只能打捞起历史的碎片。在某种程度上,HUO就象是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于《档案狂热(Archive  Fever)》之中描述的犹太历史学者尤瑟夫·耶鲁沙尔米(YosefHayim Yerushalmi)——为了一个谱系的位置而不遗余力。 “谨以此纪念安妮·德·哈农库特、 沃尔特·霍普斯 (Walter Hopps)、蓬杜·于丹(Pontus Hulten)、让·里尔宁(Jean Leering) 、弗朗兹·梅耶(Franz Meyer)和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 。这份悼念性的、有关“不在场” 的名单急切或耐心地等待着回应书中的另一份名册——“在场”名单, 既消极又主动地宣布了策展人以及这种特殊身份的死讯。 无论是独立的或是寄生的, “策展人”的死亡——如果作者的死亡、 艺术家的死亡、 哲学的死亡一般——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 这本书在直接地、 毫不避讳地讨论着历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作者的自恋跃然纸上。没有人会像作者一样熟悉所有的访谈内容,所有的第一手经验,但可能也没有人会像他一样对这些人物事件有着如此浓厚、持续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些访谈发生于很久之前,其中好多也已经发表过。从某种层面而言,这就是一门针对奥布里斯特先生本人的考古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继续,作者再次挖掘之前的功绩,希望有更重大的收获。


小汉斯最近出版的《策展的方式(Ways of Curating)(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2015)》同样具备高度的品读价值。序言本身并没有采用一般的 “后序”形式,而是以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作者与艺术家的关系,在艺术中的生涯——打16岁之后的生活开始说起。其中也提到了很多重要人物。令人欣喜的是,作者有着很明确的、政治正确的观点: “我不相信 ‘策展人的创造力’ 这回事。我不认为策划展览的人有什麽奇思妙想能完全匹配艺术家的作品。 策展应当从对谈开始,首先我会问艺术家有什么未实现的计划, 然后我再想方设法实现它。” 文中另一处也提到: “……策展尾随着艺术。” “策展” ,“curate” 一词在拉丁语词源中为 “curare” ——照看、 关照, 在本期专题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也提到了这点。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位成功地将写作转变为某种策展实践的人物也没有忘记在这本书的开头向伟大的艺术家大卫·魏斯(David Weiss)致敬,真正地延续了艺术、死亡与历史的关系。(撰文:李博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