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先导:专访吕克·图伊曼斯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1   浏览数:1138   最后更新:2016/02/18 16:33:12 by guest
[楼主] colin2010 2016-02-07 11:22:52

来源:798艺术


吕克·图伊曼斯是当代绘画界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善于将摄影及影像视觉技术融入绘画中。他的作品相继被全球艺术机构列为馆藏, 其中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等。同时他也是位资深策展人,主要展览项目有群展《感官的冲击:康斯特勃、德拉克罗瓦、弗里德里希、戈雅》、《中欧的愿景》、《事物状态: 布鲁塞尔/北京》等等。


ART.ZIP:请您大概介绍一下这次在伦敦大卫·茨维尔纳画廊举办的展览《海岸 (The Shore) 》?

LT:这次展出并非主题性的, 一楼展厅陈列的肖像画灵感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十八世纪油画家亨利·雷布恩爵士 (Sir Henry Raeburn)的作品。 这个展厅有烟囱, 壁炉, 有两幅墻纸, 和云朵 – 他们来自于我的iPhone, 是我在爱丁堡的酒店中拍摄的。 这些画与家庭生活有关,因为大卫·茨维尔纳画廊这里的空间就像一座房子。 当中带有一定程度对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讽刺, 因为早前苏格兰公投引发的种种事件。


二楼展厅的作品则截然不同, 那幅巨大黑暗背景的画《海岸》其实是一幅行刑的图像, 而旁边那幅是日本七十年代食人恶魔佐川的肖像, 在作品里他还是一个带着面具的孩子。 另一幅黑色背景的画作则是我房间的一盏灯。因此展览一方面有祥和的家庭元素, 而在楼上的空间确是充满危险与让人不安的元素。这些是我想展现的题材, 我的展览名称与大尺幅的主画作同名:《海岸》 。


ART.ZIP:这个展览由您自己策展的?

LT:是的, 我的每个展览, 个展或博物馆展览我都坚持自己来安装。所有的画廊展览也是我自己来安装的, 我已经举行了115场个展,也许超过600个群展。 但群展我让策展人来负责, 因为我不可能什麽都做。


ART.ZIP:您的策展经验这麽丰富, 是否还记得您策划的第一个展览?

LT:我早期策划的展览之一是和另一位艺术家共同合作的《动荡:绘画(Trouble Spot: Painting) 》 , 那是1999年在安特卫普与新国际文化中心 (New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entre) 合办的一个油画展, 那在当时是比利时展览规模最大的合作。展览之所以有很好的规模是因为我们利用了位于南安特卫普的公司空间与整个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场地。展览的概念实际上是探索绘画的界限, 参展艺术家有杰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埃尔斯沃思·凯利(EllsworthKelly),还有年轻艺术家诸如大卫·克莱布(David Claerbout) 。一方面是关于二维媒介的绘画, 另一方面是从二维绘画转向图形装置。 当打开画箱看到伊夫·克莱因 (Yves Klein)金灿灿的画《共振 (Résonance)》(1960) 时是让人极其兴奋的, 然后我们将他的作品设计在其他作品旁来组成不同的效果配对。 这是我第一个策划的项目。

Luc Tuymans, The Shore, 2014, Oil on canvas, 76 1/2 x 141 1/8 inches (194.2 x 358.4 cm),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ART.ZIP:当您在策划那个展览时, 您是否感觉到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区别?

LT:首先我并不希望剥夺策展人的工作, 因为他们是十分必要的。但艺术家又作策展人时好处就是比较灵活。 我可以直接给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 、 罗伯特·戈伯 (Robert Gober) 等人打电话, 因为我认识他们。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你处在完全不一样的位置,另外, 我认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更注重视觉效果而不是学术理论。 我们关注的是体验本身, 而我认为这对策展人来说这是很好的补充。 我并不把这看作是竞争, 只是不一样的策展方式而已。我想, 许多策展人, 尤其是西方的, 靠的是人际网络, 而不是单纯的学术背景。策展人的背景也许不是学术性质或理论性质的, 因为学究才有极强专业性。这些策展人大都不是深入研究某个特定课题的, 或是专攻什麽学科, 他们的工作是建立在对话上的。 这个对话被关注, 被传授, 因此有时候往往脱离视觉, 而这样会陷入一种困境,因为容易造成大量类似的展览。还有许多挑起政治、 社会学元素的展览, 他们并非不是有趣的项目, 但是如果展览都往那个方向走, 过于理论化, 过于强调理论而忽略视觉体验, 那麽这是有问题的。 这些策展人艺术家往往是在同一个人际关系网络里的, 他们会联合成为强大的组合互相保护。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学术背景, 而是关系网。


ART.ZIP:您的意思是, 如果艺术家作为策展人, 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艺术家发声?

LT:是的, 我明年9月将在伦敦的伞形单元当代艺术基金会 (ParasolUnit) 举办一个关于比利时抽象艺术的展览。 它将展出被遗忘以及已经离世的艺术家, 但是他们将和其他当代艺术家一起呈现, 你将清楚他们之间是怎麽互相影响的。


ART.ZIP:当您作为策展人时, 哪一个环节最吸引您?哪一个环节您最看重?

LT:我对一切环节都十分注重。 我的意思是, 展览中的所有作品都应该以最好的形式被展出, 出现在最好的位置,和其他作品发生最好的对话, 相邻的作品能构建出新的意义, 建立新的对话。 这些在作重新考量和安排时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与乌尔里希·比肖夫博士 (Dr Ulrich Bischoff) 共同策划一个展览, 他是一名学者, 并且是德雷斯顿阿尔伯提努博物馆 (Albertinum)的馆长,一开始我们是先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着手的。 那次展览的核心是四位大师–康斯坦堡(Constable),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和戈雅(Goya)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现当代艺术。那是十分有趣的项目,因为你可以做各种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来自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也是一位学者,作为一位康斯坦堡的专家他对我们的方案持怀疑的态度, 直至他看到装置的效果时他才热衷起来。这就是我说的“重新考量” 的意思。 一个好的展览必须有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想法新观点,它应当是一种启发人们思考的体验。


ART.ZIP:您作为策展人是否会更加考虑到与观者之间的关系?

LT:是, 但也不全是。 当你在博物馆策划公众展览的时候, 理所当然的, 它得有凝聚力, 有意义, 它必须尽可能完美, 但首当其冲的, 它必须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概念是说得通的, 这样我才能把展览的主旨跟观者表述清楚。我也挺反对墻上冗长的说明文字。 人们需要的是去看, 去感受。 许多时候人们低估了观者的理解能力, 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自由地观看和体验。我们不应该高估或低估任何人, 但也必须注意找到平衡点。 当然, 在准备展览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事情, 但前提是展览带出来的概念本身就应该是令人振奋的。


ART.ZIP:我们希望对您在中国策划的展览有更多的了解。

LT:中国的策展体验是十分难忘的。 第一个展览十分有意思, 是我和学者余辉博士合作的《紫禁城 (Forbidden City) 》联展项目, 我负责挑选比利时各大博物馆的藏品。我们把12-15世纪中国与西方古典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对比, 这在布鲁塞尔术馆 (Palais des Beaux Arts) 里两者的作品都在同一个空间以比对的方式进行展示。 但当我们来到中国时, 作品被分开展示了,原来的理念也随之被破坏了, 这是挺遗憾的事。我们的作品展示在子午门, 紫禁城的第三道门, 这是中国皇帝曾经的住所, 而中国作品则放在后面朝堂所在地, 因而为了连贯两者我们做了一条长廊。


在中国做的第二个展览是当代艺术展, 我不希望再有此现象发生,我不想再看到我的初始概念被破坏, 幸好也并未发生。我们与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合作, 这一次我们贯彻了我们的理念, 并且可以将所有作品在一起展示, 这是十分重要的。 当我开始与艾未未合作时我就和他讨论怎麽在体制内作出完美的呈现, 因为我担心在布鲁塞尔的展览来到北京展出影响力不如前者, 但我很想把它处理好,因为在北京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在国家美术馆进行展示, 这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这并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展览, 这是一个有概念的有真正实际意义的展览, 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真正的策展理念带到中国, 这并不容易但我们确实做到了。


ART.ZIP:您觉得是否对西方人来说信仰结构更重要, 而在中国概念与图像更重要?

LT:不是的, 中国的艺术是和谐的。(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每次余辉博士给我介绍一位新艺术家时, 他都同时告诉我他的年龄。)长期以来,西方画家们都不是来自于贵族的。 在西方, 画家大都被认为是怪人,很少是贵族出身, 除了委拉斯开兹 (Velázquez) , 但这还有待考究。 但在中国就曾经出现过皇帝是画家, 艺术在中国是和谐的。 但在西方则截然相反, 艺术家往往是抗衡者, 中西两种传统理念出自完全不同的立场。 这也联系到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无论你怎麽看, 许多概念的东西都衍生于西方。 我认为中国艺术家建立自己独特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并不是说完全与西方不连接, 它们当然是互相联系的, 但艺术家们仍需继续努力创建另一种不一样的对话方式, 这是我比较好奇的。我明年将策划刘伟的个展, 他的绘画十分奇特, 他也参与了之前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 作品是关于吸烟的人。 他是一位很有意思的画家。


ART.ZIP:在您策划的展览中您看起来对中国传统艺术有很好的理解, 在策展前您就对它很了解吗?

LT:过去我为中国传统艺术着迷, 但是要真正策展起来我需要再 “补补课” , 虽然我不需要挑选中方的艺术品, 那是余辉博士决定的。参与如此复杂的项目其实是相当有趣的。

Luc Tuymans, Bedroom, 2014, Oil on canva, 62 7/8 x 82 1/4 inches (159.6 x 208.9 cm),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ART.ZIP: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艺术?

LT:我有一本书叫《绘画的种子》 , 讲的是关于绘画中笔刷的运用导致不一样的笔锋。就像你们学西方油画那样, 我也学习中国画里画笔该怎么运用, 怎麽放, 怎麽收, 一旦学会收放自如, 那麽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了。 这收放的方式与西方艺术完全不同, 我十分欣赏这样对画笔的控制运用。


ART.ZIP:您作为策展人的角色是否影响作为艺术家的实践?

LT:这并没有影响, 因为我会将这两个身份分开。 策展对我的影响更多是精神上的, 但这并不会体现在我的作品中, 或改变我的创作方向。 有时候我又要策展同时又要创作。


ART.ZIP:当您以策展人身份工作时,您是否认为自己是一名艺术家?还是反过来?

LT:在这种情况下, 我也许更倾向于自己是一个有艺术家眼光的策展人。


ART.ZIP:您喜欢当策展人吗?

LT:有趣的是, 我很多策展项目都是被邀请进行的。 第一次策展时便是一位艺术家邀请我做副策展人, 直到现在我策划的所有展览都是被邀请的, 如果我答应了我就会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但我从来没有自己发起过一次策展。(编辑:莎拉·佩蒂特 余小悦 翻译:余宁 图片提供:伦敦大街·茨维尔纳画廊

[沙发:1楼] guest 2016-02-18 16:33:12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