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成立通告
发起人:colin2010  回复数:0   浏览数:1527   最后更新:2016/02/05 16:34:20 by colin2010
[楼主] colin2010 2016-02-05 16:34:20

来源:广东时代美术馆



成立宗旨:

广州五行非营利艺术机构联合会是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录像局、黄边站和观察社构成的一个共同体,最初的愿望是通过义卖等形式筹措资金补充机构运营所需,后来发展出全面合作以促进广州当代艺术生态建设的理念。“五行”一词所暗示的不光是“缺金”,还包括共同的行动和前进。联合会的宗旨就是在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团结合作的精神基础上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效益最大化:1)在基金会、艺术家、收藏家及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使机构资金来源最终达到全面社会化;2)珍惜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的学术质量和专业水平,为艺术机构树立良好榜样;3)成员之间相互开放人力资源、学术资源和设备资源,并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合作;4)对外形成广州当代艺术的集团优势,努力突显广州当代艺术机构的特征;5)为本地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不同于“五行”的传统定义,以上五条宗旨只相生、不相克,而作为实践的目标,仍然是缺一不可。


理事机构:

1. 广东时代美术馆

2003929号,时代地产和广东美术馆合作成立的“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在时代玫瑰园社区临时空间正式开放,2005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三角洲实验室”(D- Lab )项目中,策展人侯瀚如邀请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为美术馆设计了一个永久性建筑空间,该建筑空间最终于20109月建设完成。

2010年时代地产与广东美术馆解除合作,广东时代美术馆正式成立,于2010年10月在广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注册为非盈利性公益美术馆(民办非企),2010年12月31日广东时代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广东时代美术馆从构思、设计到实现的过程,反映了珠三角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是一个中国南方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案例。

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建设以研究性、实验性、对话性展览为核心,关注、推动珠三角地区的艺术生产,传播泛社区的机构和艺术概念。主要项目包括:展览、开放的实验室、榕树头、泛策展研讨会、展览内外、社区艺术节、有轨艺术专列、有间影院、出版物、艺术+ 等。

广东时代美术馆


2. 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

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2007年七月于怡乐路一巷7号开放,此前,其艺术和出版项目附属于博尔赫斯书店;后者1993年年底于广州美术学院内试业,1994年四月正式注册,此后经历了多次搬迁,2003年迁至怡乐路95号。机构(含书店)用文学的方式做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做文学,致力于激发创造力,推动当代文化的实践与交流,并期待通过自身的实践丰富我们对当代的认识。

机构目前设有出版、档案和公共教育部门。出版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法国午夜出版社的文学作品,还有相关的一些哲学作品,同时负责作家的邀请接待;档案包括了艺术家档案的整理、专题研究、收藏,和机构档案的管理;公共教育包括书店、图书室、阅览室的运作及日常活动的开展。

1994年至今,机构(含书店)举办过展览约30个,讲座约20次,策划出版书籍85种,以书店(及机构)名义出版的非正式读物约40种,在广州接待过比利时作家让-菲利普·图森、法国作家让·艾什诺兹、伯努尔·皮特斯和奥利维埃·罗兰等,在北京、上海与法国作家罗朗·莫维尼埃和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举行过出版交流活动。现共有13名全职人员,4名兼职人员,150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同时设有“梁钜辉纪念室”和“新小说研究室”。

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


3. 录像局

录像局是一个专门针对录像艺术的私营非营利机构。2012年三月,录像局在北京成立。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和资料,并建立便于检索的档案,为研究、学习和收藏的人群服务。

我们的工作规律是每年收录至少12位艺术家的档案资料。对于每一位收录的艺术家,我们都尽可能完整地收录其录像作品及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方案等等。为了保护艺术家的权益,录像局与艺术家或代理画廊之间为每一件作品签署协议。这部分资料也作为陈列档案之一。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机构,录像局以两个月为周期,同时陈列两位已整理的艺术家的作品和资料。

这个陈列日定为单数月份的最后一个日期为单数的周五。除了作品播放和档案的展示,录像局还举行相关的艺术家讲座、专题讨论等活动。

录像局目前有北京和广州两个空间。北京空间设在草场地艺术区东院300号,广州空间设在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CANTONBON)二楼。

录像局北京空间

录像局广州空间


4.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创办于2012年,是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从属于广东时代美术馆,2016年注册为民间社会团体。参与者由艺术家、写作者及相关专业的行动者组成,我们期望通过“研究-实践”相互推动的方式激发创造力,建构面向当代情境的共同工作和知识交流平台。

黄边站受益于黄小鹏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的当代艺术教学经验,及徐坦在“关键词”项目中提出的“作为知识流动的空间”和语言、意识探索方式的“社会学校”理念。“教”与“学”需在创造力的联结中重新指认,也意味着学习与自我建构的方法,乃至相应的实践形式都需随时更新发明。我们探索与此匹配的机构方法,鼓励参与者展开实践/研究项目、自我组织,并以此为轴心,协助参与者完善工作逻辑和知识路径。

黄边站采用研究员/成员制度,每年底进行新一期的研究员/成员招收(2016年度的研究员数量为五名,成员数量不限),允许连续参与。工作团队将与研究员协力推进其工作计划,并邀请研究员参与黄边站的运作;研究员与成员都可以申请自我组织项目。

黄小鹏和徐坦是黄边站的导师,他们为参与者分享经验与建议,根据需求发起相应的集体实践项目。我们也邀请各专业的资深行动者就自己的深入领域在黄边站举行讲座、开设工作坊或做其他形式的交流,以此联结、辨析和建设一种更大范围的共同工作的语境。

目前,自我组织项目包括了项目实验室和灵活项目。前者是实践与讨论互为参照的工作平台,每年五到八期;后者概括了利用机构空间而发生的各类基于创造力的短期行动,每年不限期。

黄边站同时进行“前夜档案”的建设,该档案收录与青年才能相关的实践项目;及推动与黄边站宗旨相呼应的出版工作。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5.观察社

在2009年,几位广州和香港的艺术家及策展人在广州创立了观察社,其宗旨是建立一间非营利机构,以促进最前沿的艺术实践、研究及交流。观察社旨在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空间,一方面维持非商业、低成本运作,另一方面重视与艺术家细致、长时间的讨论。
2009年创办至今,观察社一共举办了19次展览。现在营运观察社的主要成员有蔡回(艺术家,居广州)、胡向前(艺术家,居北京)、林奥劼(艺术家,居广州)及翁子健(研究员,居香港)。

观察社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