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奇画廊三十周年展全女性阵容 进步还是冷饭热炒?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415   最后更新:2016/01/29 20:53:13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6-01-29 20:53:13

来源:艺术中国 文:孟媛


爱丽斯‧安得生(Alice Anderson) 《香槟人生》 2011年, 《181千米》 2015年


在2016年1月13日到3月6日期间,伦敦萨奇画廊举办了成立30周年的纪念展“香槟人生”,展出了十四位女艺术家的作品。这是萨奇画廊首次推出全部由女艺术家组成的展览,有些人觉得这是将女性艺术话题重新引入了当今艺术界,而有些人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虽然萨奇画廊曾推出了YBA中的女艺术家像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与其推出的众多男艺术家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萨奇画廊刚刚成立的头三年间(1985-1988年),仅仅展出了一位女艺术家——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的作品。

现在,在其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显然萨奇画廊正在试图改正这种展出模式。这次全部由女艺术家组成的展览名为“香槟人生”,取自2014年美国艺术家茱莉亚·瓦赫特尔(Julia Wachtel)的作品名称,这件名为《香槟人生》的作品将卡通形象米妮、歌手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与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的照片混合在一起。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提到“《香槟生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和恰当的时刻,来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女艺术家作品的意义。”

茱莉亚·瓦赫特尔 《香槟生活》 2014年


在看过这次展览之后,我发现这些女艺术家的作品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她们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颇具规模的作品,并且有着光明的未来发展前景,正如萨奇画廊发现的其他天才艺术家一样。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次展览并没有对于“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女艺术家作品的意义”这一问题有什么深刻的思考。

麦奎塔·阿加 《韵律序列:扭动摇摆》 2012年


在我看来这次展览的作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相关性。从斯蒂芬妮·奎尔(Stephanie Quayle)真实大小的两只牛,到伊朗籍歌德史密斯学院学生苏海拉·苏克汉瓦里(Soheila Sokhanvari)骑着蓝色球的马标本,再到塞尔维亚艺术家耶莱娜·布拉杰克(Jelena Bulajić)以老人为题材创作的超级写实雕塑,还有在美国巴尔的摩的艺术家麦奎塔·阿加(Mequitta Ahuja)从古代神话的形象中取材的作品,包括从15世纪波斯手稿和印度教袖珍画中得到灵感创作的形象。

当然,想要改变几个世纪以来的性别差异,这对于一个重要的画廊来说是一个进步的表现。而这一展览并没有试图去真正解释“作为一个女艺术家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整个展览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展览似乎只是因为它们都是由女艺术家创作的,看起来似乎更像是一种推销技巧。想想看,如果一场展览的策展主题只是因为这些艺术家性别为男,这看起来多么的荒唐。

斯蒂芬妮·奎尔 《两头牛》 2013年


不过,一些著名的艺术评论家都选择支持萨奇画廊,认为这场展览很重要。马克·哈得逊(Mark Hudson)在《每日电讯报》(Telegraph)上称它为“对于艺术来说令人振奋的消息”(但令人感到沮丧的是,他总是忍不住将大部分女艺术家的作品与男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他认为耶莱娜·布拉杰克的作品像查克·克洛斯的;苏珊娜·麦克利兰的抽象作品像是塞·托姆布雷艺术的衍生物。)在《卫报》(Guardian)中,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宣称:“萨奇画廊这次全由女艺术家作品组成的展览开始使艺术世界男性的凝视得到改变。”

开始改变?如果将这一殊荣颁给由男性运营的萨奇画廊的话,那么无疑是在否定过去几十年间所有女艺术家和女权主义者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贡献。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早在1975年就创作了引发性别思考的代表作《晚宴》,游击队女孩(The Guerrilla Girls)从1985年开始就为女艺术家能在画廊和美术馆中获得平等地位而奋斗,波士顿的当代艺术学院在1997年就举办了《有形之中》( Inside the Visible)。如此看来,萨迪画廊是来晚了。

苏海拉·苏克汉瓦里 《Moje SABZ》 2011年


正如艾德里安·西勒(Adrian Searle )在《卫报》中的一篇关于“香槟人生”展览的展评中写道的:“举办一场全是女艺术家的展览并不能使查尔斯·萨迪(Charles Saatchi)成为女权主义者。萨奇他本人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神圣的怪物,虽然很少能在画廊里看到他,但他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在了整个产业之中。有人会觉得这场展览可以帮他提高自己的形象吗?全女性的阵容在本质上来说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尤其是当展览除了女艺术家之外并没有什么鲜明的主题时。

相比于将“女艺术家”作为展览主题而言,萨奇画廊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它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正视性别差异的问题?展出女艺术家的作品到现在还有必要让人觉得是一件稀奇的事吗?(来源:Hyperallergic 作者:Carey Dunne 编译:孟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