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吕胜中“上世纪”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145   最后更新:2016/01/27 22:03:48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6-01-27 22:03:48

来源:艺术界LEAP


吕胜中:上世纪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5.11.09 - 2016.01.01


吕胜中,《人墙》,2015年,剪纸,装置, 主体:1350x300厘米(五件),附件:直径99厘米、厚18厘米(五件)


“上世纪”是一个真实的展览。它真实于上个世纪早中期以“西方列强”开头以“中国民族魂”收笔的叙述下总总痛苦抉择;它真实于上世纪后期无体系无条理进入中国的各种前卫艺术语言给“民间”这个概念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它真实于他这样一代人在面对这种多层次多时段中国和世界的隔阂里衍生出来的分裂和局限。它真实的反映了吕胜中作为一个个体做出的种种精神层面和艺术层面的选择。

吕胜中,《大公鸡》,2015年,油画, 500x360厘米


展览并不形式化的以内容或者时段、地域的推移来做分割;连所有图说里的媒介二字也被坚定而调皮的改写为“法式”。不过,纸质的微薄以及如何转移这种体验好像是贯穿始终的。吕胜中找到了很多种“外表”:庞大绚烂而不乏清秀的油画,快速的打印,塑料的模拟,玻璃的隔阂,还有固定的泥土,临时的镜子,平铺的图像等等。它们都如无法找到主人的借条一样,难以兑现下一个形态。而在墙上的各种艺术家自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情绪:“在艺术考察的时候”、“中国人”、“西方”。在四楼颇有“过程艺术”风范的手稿里,展示的是和西方人民捎话的你来我往,亲切坦然。言辞间那些在二楼三楼作品里对西方中心论笼统的怨恨顷刻消散。原来,在这个在乎和人民交流的朴实的艺术家身上,在他实践的“不装扮成当代”信念里,“西方当代艺术”和他所见猖狂的另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一样:表面,自傲,夸张,献媚;而社会对抗性和对各个区域政治里面人民概念的思考这个从来贯穿很多西方艺术家和艺术史学家从业精神的基础好似从不曾存在过。或者更进一步说,西方舶来之当代艺术的高傲带来了种种伤害,在这种无知粗鲁面前,各种本国社会主义运动对人民性的扭曲最多不过是一个小两口家常拌嘴。


很难讲这是真实的代价,还是真实的初步探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