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将在巴黎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1509   最后更新:2016/01/20 17:48:02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6-01-20 17:48:02

来源:凤凰艺术


自2016年1月26至2016年4月,路易威登基金会将于法国巴黎举办展览“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在展厅1号、2号、3号呈现12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作品。本次展览的核心概念为“本土”——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该术语并不指向“民族性”,而意指对话的概念,试图就身份认同的普遍性、争议性话题反思所谓的“地域性”与“全球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当今的艺术家、策展与学术至关重要。

参展艺术家运用包括高科技手段在内的不同技术与媒材,着眼于本土的传统与文化,使传统与现代发生融合与碰撞,展现了处于持续变动中的复杂社会图景。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下的经济、生态、身份认同的现状,特别体现了城乡关系的转型状况。

本次展览的目的并不在于勾勒出中国艺术界的全景,而在于凸显日新月异的艺术生产的多重形态特征;这种多样化更多地彰显在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中,而非特定的艺术潮流下。

本次展览由路易威登基金会主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联合策划,是近10年以来在法国举办的首次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

展览作品

刘韡

生于1972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紫色空气,2014年,绘画,160X400厘米

▲艺术家刘韡


郝量

生于1983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北京乐师,2015年,丝质水墨画,40X1200厘米

▲艺术家郝量


徐震

生于1977年,在上海生活与工作。

孔子体育,音像片,2014年

▲艺术家徐震


刘小东

生于1963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男孩故乡,2013年,帆布油画


曹斐

生于1978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陌生人,2015年,影音装置艺术

▲艺术家曹斐


刘窗

生于1978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BBR1(抑花1号),2015年,影音作品


杨福东

生于1971年,在上海生活与工作。

▲蓝麒麟(精选),2008年,多屏装置艺术


邱志杰

生于1969年,在北京与杭州生活与工作。

第三世界地图,2011年


陶辉

生于1987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1种性格与7种物质,2015年,音像装置艺术,包括麦克风与耳机。


胡向前

生于1983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镜头前的女人,2015年,音像品


刘诗园

生于1985年,在中国北京与丹麦哥本哈根生活与工作。

幸福与一切,2015年,毛毯墙装置艺术


徐渠

生于1978年,在北京生活与工作。

货币战争,2015年


二楼藏品展

在美术馆二楼,同期举办了中国艺术作品精选展览。新展出的藏品囊括了十名出生于1958至1987年之间的中国艺术家们的巅峰之作,体现了传统风格和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现代感之间的交融共存。

展览作品

▲艾未未 《树》(Tree), 2010 木质的树干、钢质的螺钉 530 x 560 x 660 厘米

黄永砯 《佛的五十条胳膊》(法语 :Cinquante bras de Bouddha, 1997-2013 金属、塑料、聚酯材料、其它各类物质 477 x404 x 415 厘米

张洹 《长岛佛》(Long Island Buddha), 2010 铜质 172 x 277 x 177 厘米


参观线路从最高一层(2层)的10号/11号展厅开始,首先看到的是艾未未的作品《树》(法语:Arbre)、黄永砯的作品以及张洹的作品《佛头》(法语:Tête de Bouddha),在彰显一种沉思冥想的精神的同时交织体现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元素。

▲严培明 《天下乌鸦一般黑》 (All Crows UnderThe Sun Are Black), 2012 油画 280 x 400 厘米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2007 香灰画 286 厘米 x 1080 厘米 (由3 部分组成)

▲张《国庆》(National Day), 2009 香灰画 286 x1080 x 4,5 厘米 (由3 部分组成)


9号展厅:严培明和张洹选择的作品主题,从巴黎的先贤祠跨越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他们所创作的大幅的黑色和灰色的单彩画为这些盛大的历史舞台添加了一种戏剧化的色彩。

▲徐震 《新》(New), 2013 不锈钢、颜料 402 x 130 x 110 cm 制作单位:MadeIn Company


通过其作品《新》(New)(8号展厅),徐震将观音(中国佛教众神中最受敬仰的女神形象)转化成为了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风格的某种“现成品”式(Readymade)的宗教,而作品《永恒》(Eternity)则将一尊菩萨和卢浮宫的圣像雕塑《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法语: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倒置叠放到了一起。

▲杨福东《多彩的天空:新女性二》(The Coloured sky: New Women II), 2014 影视形式, 设置有5块幕布 15.48分钟


杨福东是当代最受瞩目的影像艺术家之一,其电影创作充溢着梦呓境界和神秘色彩,模糊了历史感和现实性。位于5号展厅的两个影音作品演示设备将观众带入到了如梦如幻般的氛围之中。从四月份开始,该艺术家的电影《竹林七贤》(Seven Intellectualsin a Bamboo)的五个独立部分将在1号、2号和3号展厅中展出。

▲曹斐 《生活在人民城寨中》(Live in RMB City), 2009 影像、声音 - 25 分钟

▲ 曹斐《人民城寨之第二人生计划》(RMB City secondlifecity planning, 2007 影片, 声音 6 分钟


曹斐的作品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游弋穿梭,在6号展厅展出的动画作品《第二人生之密码》(Les codes deSecondLife)将源自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不同空间有机结合了起来。

▲张晓刚 《我的理想》(My Ideal), 2008 雕塑: 青铜材质的5 人雕像 画作: 油画, 279 x 500 x 5 厘米


7号展厅展出的是张晓刚的《我的理想》(My Ideal)系列,由一幅画作和五个雕塑组成。画作的表现手法冷漠,甚至会让观者产生不安感,而青铜质的雕塑则更多地显出了古典韵味。这些作品呈现了构成社会的不同主体的形象: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和商贩。


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 《浪》(Ten Thousand waves),2010 设置有9块幕布 49 分钟


位于4号展厅的艾萨克•朱利安的作品《浪》(Ten Thousand waves)为参观线路划上了句点。

在复调模式下,作品有意将事关几名华人劳动者的一则社会新闻和有关女神妈祖的中国古老传说交织到了一起。女主角由著名演员张曼玉(Maggie Cheung)扮演。这部在位于上海的工作室内制作完成的影视作品十分地引人入胜,成功地融入了诸多醒目的中华文化元素(书法、30年代的老电影等……)。

展览信息

展览: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

展期:1月27日---4月

展览:中国艺术作品精选展览

展期:1月27日--- 9月5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