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斐个展《赤道》:理性的科学与模糊的临界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647   最后更新:2016/01/18 11:46:49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1-18 11:46:4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廖斐个展《赤道》展览现场 廖斐(右)为观众介绍作品

  1月16日下午,廖斐个展《赤道》在上海Vanguard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呈现艺术家16件作品,包括装置《气流》、《绵延的赤道》、《赤道纪念碑》、《白昼》与绘画作品《来自赤道的人》、《昼夜》等。廖斐认为,赤道的定义既有其地理属性,也代表事物临界含浑而清晰的特点。“你很难定义赤道,它存在,但非常不明显,它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但它本身也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中间地带,是事物的临界状态。”廖斐告诉雅昌艺术网。

廖斐个展《赤道》展览现场  支架作品为《赤道纪念碑》左部绘画为《移动的坐标》

廖斐个展《赤道》展览现场 图为作品《气流NO.2》

  赤道的概念是经过观察、测量、抽象后计算建构厨的“科学”一部分。廖斐在展览中建造了两座《赤道纪念碑》,材料是一些初级制造业材料,有些甚至是废弃物。这些作品所在位置与真正的赤道相去甚远,他只是提取了纪念碑的垂直形式,和人为创造的、难以在现实世界中精确对应的一条线。这种张力同样折射在作品《延绵的赤道》中,艺术家用激光水平仪,和起伏的地图,模拟了概念与实体的耦合。

廖斐个展《赤道》展览现场 图为作品《重力雕塑2》

  《重力雕塑2》中,十几卷黑色的胶带水平贴在墙面高处,这是廖斐利用身边之物创造出的科学实验般的情境——随着时间推移,胶带因重力先后下落,而其中一卷会因下方的一块木板改变下落的轨迹与速度。这件作品展现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的各自性质及相互关系。

廖斐个展《赤道》展览现场 图为作品《环状物》

  过去,廖斐通过展览来呈现对世界的思考;现在,他希望用这场展览传达更加真实的生活状态。廖斐的工作室在一处城乡结合部,随处可见的材料成为他的转化物,那些材料的快速、实用、半成品化与不确定性,在艺术家看来蕴含巨大的创造力。比如,贯穿展厅的“水流”,像“生活世界”这一终极背景在展览中的投射,而木条加水管组成的供水系统,那些生活道具进行着压力与材质互相作用的实验,也给予他新的思考方向

  据悉,展览持续至3月2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