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重奏:约翰·凯奇装置的再演绎
发起人:小白小白  回复数:0   浏览数:1533   最后更新:2016/01/15 22:09:37 by 小白小白
[楼主] 小白小白 2016-01-15 22:09:37

来源:艺术界LEAP


约翰·凯奇,《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最早于1987年展出,图为2015年香港九龙牛棚艺术村的声音灯光装置现场


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

香港牛棚艺术村

2015.12.042015.12.20

《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以下简称《书写》)是约翰·凯奇仅有的一件装置作品,最早于1987年的第八届卡塞尔文献展展出。作为“移动M+:艺活”系列活动之一,这件作品被置于香港马头角的牛棚艺术村展出,而“艺活”是为了探索当代艺术实践不同层面的活跃程度而开设的一个跨学科项目。


约翰·凯奇,《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最早于1987年展出,图为2015年香港九龙牛棚艺术村的声音灯光装置现场


《书写》由36条约翰·凯奇经处理的声音组成:他的朗读引用了埃里克·萨蒂的《穷人的弥撒》和亨利·大卫·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的诗文。二十四个舞台灯根据《易经》中生成的指示进行编排设计。这些失真且重叠的录音,给人最初的印象极为刺耳,在此与随机的灯光相互作用,只有时而流出几句能被人理解的词组。随着时间的推进,声音又呈现出宗教诵经般让人萦绕心头且引人深思的质感。

约翰·凯奇,《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最早于1987年展出,图为2015年香港九龙牛棚艺术村的声音灯光装置现场


六把每天在空间内被调动位置的椅子,形态各异,每一把上面都印着梭罗的散文。这篇文章发表于1849年,是对奴隶制和墨西哥-美国战争的强烈反抗。其开篇宣告(“我衷心接受座右铭:‘最好的政府干涉的最少。’”)表达了全文的核心,即公民必须反对官员行为不公的企图。尽管凯奇原本无意为作品赋予政治声明的意味,它却恰好在后占领时期的香港找到了共鸣。


显然,每一次《书写》重新展出,都可以在其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上演一曲独特的合奏。此次的展览地点牛棚是一个前牛屠宰场,场地随处可见的饲养槽和铁绳索唤起了一段残酷的历史,为本身已经相当复杂和充满流动性的作品提供了深远的质感和地方意义。(翻译:胡默然)

约翰·凯奇,《梳剔的书写:论公民的不服从》,1987年

香港九龙牛棚艺术村2015年的声音灯光装置,由36个扬声器、24盏灯、6张椅子组成

诗与声音:约翰·凯奇

装置设计与灯效:安德鲁·库尔瓦

人声演出:约翰·凯奇(1987年录制于纽约市)

电脑声音处理:肯尼思·乌尔蒂,弗朗西斯·怀特,维克多·弗莱德伯格

1987年于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电脑音乐中心完成

受该中心总监查尔斯·道吉支持

特别鸣谢约翰·凯奇信托提供本文所有图像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