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体为线索诉说爱恨情仇 耿雪雕塑影像展广州开幕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2034   最后更新:2016/01/10 17:38:08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6-01-10 17:38:08

来源:雅昌艺术网 文:欧宝静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邵亦杨(右一)为观众进行导览


身体诗学——耿雪的雕塑和影像”展览现场

  2016年1月9日,“身体诗学——耿雪的雕塑和影像”在广州风眠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仅展出了艺术家耿雪三组作品,分别为《海公子》(影像+瓷装置)《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影像+装置)《大女像》(雕塑),却呈现出艺术家以身体为线索,诉说出远古与当下、东方与西方人性之中的爱恨情仇,并在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媒材上,尝试深入的探究。

  其中,《海公子》是耿雪2014年研究生毕业创作;而《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则是她用了一年时间通过手的力量创作而出,作品中,耿雪试图不使用任何工具,仅用双手去推柔软的瓷泥,把自身的能量通过手臂传递给泥土,赋予艺术作品温暖的诗意;《大女像》首次在展览中展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协伟致辞

  “在我所亲自策划的四个展览当中,耿雪都参加过。在学校教书之后有一个感觉就是,很多很多年,你可能才会遇到一个很优秀的学生。耿雪虽然跟我不是一个系、一个专业,但她就是给我这么一种感觉。所以在我策划的几个大型的展览当中,她的作品都占了很大分量,包括在芝加哥艺博会的作品,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因为用影像的方式来讲一个故事、以陶瓷作为媒介,这是大家所没见过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协伟说,“耿雪的作品和她的性格很相似,在温柔当中带有坚强的力量,我认为她在叙述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与其说她是一位雕塑家,不如说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能掌控几个关系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情诗》这件作品我将它解读为对生命个体的表达与体验,通过双手,把所有爱的节点都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本能的表达,不自觉的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感,涵盖了很多我们所谓的学科界定的综合体,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作品。”

艺术家展望致辞

  而艺术家展望对于《米开朗基罗的情诗》这件作品的感受是,“从一个雕塑家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件作品最有意思的是界线,这个界线不是物质上的界线,而是看不见的界线。在这件作品中,耿雪做雕塑这个行为其实并不是在做雕塑,雕塑本身做的怎么样也不重要,当然,过程中呈现的是做雕塑这个行为,但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想的不是做雕塑这件事,而是关于人间的爱恨情仇。当然这种表达很抽象,情感借着做雕塑这个行为而发生,这让这个作品有厚度。耿雪的作品之前给我感觉有种东方的味道,如《海公子》,她创作的起点建立在东方诗学的基础上,到这件作品时是身体的诗学,说明她并不把东方作为她的符号,我也相信她在之后也不会受限于东西方的这一概念,而是更跟随自己的直觉进行创作。”

风眠艺术空间总监姚远东方致辞期间,播放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发来的祝贺短片

  耿雪的身体诗学围绕传统、身体和多媒介展开,在抒写的过程中,她实现了两种转换:一方面将陶瓷、绘画、影像进行相互转化和结合,另一方面又将传统美学认知转换成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形式新内容,以一个小而个性的个人视角和艺术语言诉说着关于人和存在的终极关怀。

  作为此次展览学术主持,邵亦杨如此解读耿雪的“身体诗学”:“人像雕塑本是身体的诗学。耿雪的作品多以身体为线索、以情爱为主题,但并不试图定格那浪漫的瞬间,也并没有指向任何美好的结局,相反,它们总是不断地揭示了各种不可知的威胁对我们主体欲望的束缚,同时也记录我们在记忆中难以留住的、短暂美好的感官体验。它们提示我们——对个性、对爱欲、对自由的追求,与生俱来、不可阻挡。”

艺术家耿雪讲述此次展出作品的创作概况

  耿雪于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导师为徐冰。此次展出的《海公子》为其研究生毕业创作,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并参展了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主题的2014釜山双年展。

  本科毕业以后,耿雪就不断对雕塑语言、陶瓷材料进行深入探索。陶瓷之于耿雪,并非一种单纯的艺术材料或艺术媒介,更是一种热爱和追求。“对瓷的喜爱是源于对我们传统中高格调艺术的热爱。这种高格调产生于情感和审美敏感达到极致之时,而瓷就是让我敏感到极致的一种语言。对于这一长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材料,我一直在试图从这个传统的材料中挖掘一些新的语言。”

耿雪作品《海公子》影像 时长13'09" 2014

  “对瓷的喜爱是源于对我们传统中高格调艺术的热爱,瓷是有长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材料,我一直在试图从这个传统的材料中挖掘一些新的语言。《海公子》综合了多种媒介,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媒介来表现瓷——用动画电影短片来重新让瓷的雕塑活起来,这种‘活’不只是‘活动’的意思,而是强调有新生命力的一种创作方式。瓷的玉质之光、流动之光与电影用光的实验性结合形成了影片特殊的‘光的语言’,这种‘光的语言’是影片中其它几种语言之间的‘精灵’,是影片的瓷、雕塑、镜头语言之间的语言——它们交互作用来实现整个影片的‘瓷视觉’。‘瓷视觉’这种视觉形式作为影片的主视觉和形式语言,既准确而充分表现了瓷器的性格,又有效的传达了聊斋故事的特殊美感和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气质。”——耿雪



耿雪作品《海公子》(局部) 瓷雕塑装置 尺寸可变 2014


耿雪作品《海公子》(局部)  瓷雕塑装置 尺寸可变 2014


耿雪作品《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用凿的方式留下他的痕迹,我不使用工具,是用双手来推很软的瓷泥,像在给人按摩一样。我在泥土中不断留下手的痕迹,泥土在我的手上沾满了自己的身体。手不离泥——力。影片中一直贯穿着‘力’,从我的身体发出的,通过我的手臂传递给泥土的力量。”——耿雪




作品周围写满了“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耿雪作品《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影像 时长19’09” 2015


耿雪作品《大女像》

  “《大女像》看上去并不现代,它不反叛、也不前卫,甚至有些保守。艺术运用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人像雕塑的模式,在人物体态塑上借鉴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卫手持射向敌人的投石器,而大女像手持尼采的鞭子,只是这个鞭子并没有被她扬起来。与《大卫》一样,《大女像》是一个英雄形象,不过她不是传统的‘卫道士’或‘殉道者’,她有着巨大的、神圣化、理性化的身体,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冰冷,反而有着现实世界的温情,她没有情人的依傍、也不需要敌人反衬,她只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主体的存在,介于理想与世俗之间、宗教的整肃与原始的欲望之间渴望与任何其它形式的主体存在自由交流。”——邵亦杨


耿雪创作手稿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3月31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