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们不想再见到的艺术界风潮
发起人:愣头青  回复数:0   浏览数:1430   最后更新:2016/01/08 10:36:19 by 愣头青
[楼主] 愣头青 2016-01-08 10:36:19

来源:artnet

作者:Eileen Kinsella


赢家、“卢瑟"、最喜欢的、最棒的、最差的、爱恨交加的……当artnet新闻对过去一年的艺术界进行回顾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我们并没有很感冒的潮流——不管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博会、画廊或是拍卖中——我们希望以下这些艺术界风潮能够在2016年消失得无影无踪。

1.没完没了发Instagram的Instagrammer们——对,我们指的就是你,杰瑞·萨尔茨(Jerry Saltz),还有罗布·普鲁伊特(Rob Pruitt)。

2.无处不在的沃霍尔。我们知道了,可以了吗?虽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极具前瞻性地预见了当下的明星八卦文化、人们的窥视欲以及Instagram上对生活方式的迷恋,但是,这真是够了!我们受够了拍卖场上7、8位数字的天价成交,这还不算拍卖前后的各种炒作。还有就是让人受不了的各种品牌衍生品,不管是衣服、鞋、香水、滑雪板、瓷器还是玻璃器皿。好吧,我们承认,上次看到使用沃霍尔迷彩风格包装的避孕套上写着“反正它们看不到你来高潮"(They'll never see you coming)字样的时候,我们确实大笑了一番。

安迪·沃霍尔,《米兰达·戴维森》(1965)

图片Private Collection © 2015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3. 拍卖保证金以及吊灯叫价(编注:吊灯叫价即chandelier bidding。这是拍卖师虚假叫价的一个把戏:拍卖师在竞价时假装看到拍卖厅内有人出价,实际上拍卖师手指的方向根本没有竞价,只是房间内的吊灯而已)。它们只是在扰乱市场价格以及混淆对于作品的实际需求。《the Art Newspaper》日前报道了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一幅大型作品在2015年5月的纽约佳士得战后当代艺术拍卖会上拍出了3700万美金,但时至今日作品仍属于它的委托人,艺术经销商Tony Shafrazi。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另一条路边的田野》(1981),布上丙烯、珐琅彩、油画棒、荧光喷漆及墨水。

图片:courtesy Christie's.

4. 特立独行的展览开幕日。如果你觉得你的展览重要到要避免与其他画廊撞车的地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不管是9月(还是1月、2月、5月)的第一个周四晚上,还是任何其他时候,如果画廊的开幕式可以集中在同一个晚上,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得多。简单来说,我们其实只会到你的开幕式上刷个脸签个到,就去赶下一场了,顶多留下来喝杯酒。这就说到我们下一条吐槽了——

5. 展览开幕式上居然没有酒?!什么都别说了……

6. 既然说到了这里,所谓的“VIP"艺博会开幕晚会上,为什么没有食物?或者,你居然还得去跟别人抢吃的?!我们才不会指名道姓呢,但是在最近的一场迈阿密艺博会的开幕式上,一个侍者将托盘举过头顶穿过人群,对身边吃惊的观众们说:“他们告诉我这次必须从这里开始(发吃的)!"

7. 任何风马牛不相及的跨界艺术,或者只想搭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顺风车的市场营销。要知道,除了钻石、伏特加、豪车以及/或时尚晚会之外,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艺术事件需要去报道了——尤其是无暇顾及这些自称为“巴塞尔艺术展期间激进的游击式营销活动"。

8. 完全摸不清头脑的商业艺术跨界理念[例如在寒风刺骨的十二月,在曼哈顿举办的仅仅为期三周的“感觉博物馆"(Museum of Feelings)。不过这才不是什么博物馆呢,这只是为了推销香薰蜡烛的营销策略。然而等待时间之久,就连我们的美国艺术批评家本·戴维斯都没有挤进去]。这样的经历在纽约的寒冬中显得特别糟糕。

9. 艺博会上任何用镜子创作的艺术品。


卡米罗·马蒂兹,《来张自拍》此处非此 系列(2015)

图片:courtesy Indiana Bond.

10. 艺博会上的艺术自拍以及为了吸引观众自拍的艺术作品。

11. 为了简单而简单的艺博会创作。(咳咳,洗脑先生Mr. Brainwash)

12. 人山人海的艺博会。有人建议艺博会采取“夜店"的模式:新访客只有在有人离开的时候才会被允许入内。

译:Joe Zhu、Laura Bingyan Xu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