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录片展:关于乡村的“非正确版本”
发起人:babyqueen  回复数:0   浏览数:1449   最后更新:2016/01/05 13:11:02 by babyqueen
[楼主] babyqueen 2016-01-05 13:11:02

来源:南方周末 文:刘悠翔


中国纪录片《棉花》剧照。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乡村是城市白领中最时髦的话题。” 纪录片策展人张献民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同时他也看到,目前乡村题材电影还很小众,拍农村的电影广电总局发补贴。


筹备了4年,张献民和纪录片策展人左靖请来了中外14部农村题材纪录片,包括2014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棉花》,讲述一群普通中国人采棉花、纺棉花、做衣服的故事;也包括法国纪录片《天阴天晴》,讲述法国诺曼底农村,这里种植着全世界20%的亚麻,而中国是最大的买家。


2015年12月27日,“乡土安在”系列纪录片展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张献民和左靖来到现场交流。纪录片展将持续到2016年1月17日。
“我们给出的不是乡村的‘正确版本’。” 张献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参展影片既包括展现田园山水和邻里乡情的《甜草》《稻米之歌》,也包括揭示乡镇企业土地污染农业的《黑》。

张献民希望,纪录片提供跟人们想象中不太一样的乡村,比如种田。

2015年12月27日,“乡土安在”纪录片展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行,策展人张献民、左靖与观众现场交流。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中国纪录片《棉花》剧照。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晚上洒点农药,谁知道”

在交流现场,有位年轻女观众问左靖,她在网上看到一组安徽碧山村男耕女织的照片,这是真实的碧山村么?左靖是碧山乡村艺术项目的发起者之一,2015年4月,项目委约摄影师肖全拍摄了一对青年男女返璞归真的体验:在春天的田野里,男子赤裸着上身、牵牛劈柴,修葺屋顶;女子头戴斗笠穿着青花拼布衫,采茶担柴。农闲时候,两人换上白衬衣,男子背着手风琴,女子拿着照相机,在山中溪水间嬉戏唱歌。


左靖觉得这是艺术家建造的“乌托邦”,更接近碧山村现实的是参展纪录片《种植人生》的故事。都市白领贾瑞明与妻子尚英离开城市,来到上海崇明岛的农村生活。贾瑞明的理想是按照自然农法来种植,不施化肥、不洒除草剂,想要以此“改变世界”。贾瑞明的种植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他父辈的农民早就习惯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农民遇到路边的野草都要随手灭掉。”


左靖提到纪录片里一位农民对贾瑞明的反驳:“晚上洒点农药,谁知道?”他觉得,这与年轻一代想象中的“有机农业”是断裂的。


中国纪录片《种植人生》剧照。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泰国纪录片《稻米之歌》剧照。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给农民看的科教片

半个世纪以前,乡村纪录片最初是拍给农民看的科教片。日本人曾经拍摄的教菲律宾人种水稻的纪录片,张献民介绍,一些亚洲小国的纪录片都发源于这类纪录片。1950、1960年代,中国制作乡村“灭四害”的短片到全国农村放映。


如今的乡村纪录片则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乡村——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去乡村旅游、网购农产品,还有些年轻人像《种植人生》的贾瑞明一样,去农村发展有机农业。


“我们并非农夫,但我们挖掘、种植,”张献民说,“我们并不能治愈农业的综合症状,但我们可以拍摄、记录、策展、放映。”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