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世界上最著名的陌生人
发起人:八卦连环掌  回复数:0   浏览数:3272   最后更新:2015/12/09 22:15:13 by 八卦连环掌
[楼主] 八卦连环掌 2015-12-09 22:15:13

来源:大家 文:鞠白玉


当约翰·列侬的前妻辛西娅用尽半生抚平伤痛后仍然在称“我的列侬”时,小野洋子则把列侬奉献给了世界。他的名字,他的形象与音乐,以使人们至今牢记这位伟大音乐家生前的所有创造。

列侬又仅仅属于小野洋子。这位82岁的当代艺术家在与列侬初遇直到他去世后的近半世纪里,凭借列侬这个名字一次次将自己的声望推向最高峰。她一面提醒人们应该仅仅注意到她是个艺术家而非名人遗孀,一面又永不停歇地消费他,消费他的生存以及死亡的价值。当她令列侬以爱和人道主义的标志重生时,生和死都更加别具意义。

所以,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小野洋子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价值呢?一个是世俗层面上的私人角度,另一个则要尽量去透过列侬的眼光。毕竟,大家对列侬少持非议,虽然他并非人格趋近完美的人,但是人们都相信他的创造力和趣味。如果这个女人就是这个神一般存在的男人的挚爱,他将她视若母神般欣赏膜拜,甚至在生活里他直称她为“Mother”,她的才华和魅力是否是普通人无法见诸呢?

小野洋子作品:《看天空》

关于列侬的纪录片和辛西娅打破沉默出版的《我的列侬》里,人们不难看出列侬在严厉的阿姨抚养下形成的性格,他的生活里更需要强势独断的女性角色,而非辛西娅那样的隐忍懦弱。

看起来,首先征服列侬的,是小野洋子的性格而非艺术家的才华。虽然他们相逢在她的展览上,但列侬真的会被天花板上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yes”所轻易折服吗?倒不如说,折服列侬的,是一个来自东方女人的不管不顾的迅猛的力量,一个不由分说的闯入者。辛西娅在回忆里永远无法忘却的那一幕,也许证明了这一点:当辛西娅远行回到家中,看到洋子穿着属于女主人的睡衣和拖鞋坐在她家的地板上,他们向她淡淡问候一声,然后接着亲密交谈。是怎样的冷静和蔑视,才能够视辛西娅如空气?或者因为一种势在必得的骄傲?而感到尴尬的人竟然是正牌妻子,她慌不择路地逃走,深感屈辱,像是被另一个女人的强大气场轰然推出门外。


在世俗层面上,人们也无法接受她的刻薄,鸠占鹊巢后的若干年里,她为了将自己和孩子置于列侬生命里的唯一性,不惜隔离和摧毁列侬与前妻儿的关系,以及显而易见的心机——将剖腹产日定在列侬的生日。加之,因女友人的出卖,公众知道她并非偶然认识列侬,也并非从不知道他的名字,而是早就仰慕;在列侬去世时后,她还私占属于朱利安(列侬与前妻所生之子)的遗产——本应该属于朱利安的亲笔信,居然需要他在拍卖上买回。更不用说她在披头士乐队分裂中的关键作用,以使列侬走向一个行为艺术家的歧途,然而最受创伤的是音乐,“塑胶小野乐团”里,小野洋子掺杂进去的嘶吼令人心烦意乱。

1969 年,列侬和小野洋子的“床上和平”运动——“要做爱,不作战!”

人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家,而非过度经营(当然这是一厢情愿),一个本来看上去前途渺茫的艺术家并非完全靠着自身的努力,而是籍由一个大名鼎鼎的偶像人物成就了声望,这明显有悖于小野洋子一生所捍卫的女权。但是,又有任何人能抵挡抗拒这样的命运吗?何况一个本身有着天才和抱负的女人,毕竟爱情才是这场命运的原始驱动力啊。

带着这些世俗眼光里的憎恶,小野洋子仍然坚持艺术家的身份。80岁生日的时候,她的大型回顾展在欧洲巡回展出,包括装置、现成品、电影、绘画、摄影、文献、影像,全面展示了她从195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50余年的创作。她如此勤勉努力的表达,以使个人价值不被名人之妻的名义盖过。

列侬在生前说: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但不知道她做了什么。作为一个最不为人知的著名艺术家,小野洋子在列侬辞世后在艺术上的努力,仍然要加上名人的筹码。爱、和平、慈悲、人道主义、女权主义,这样的宏大命题是一种利器,用这些词语解释许多作品的存在都是合理。来自东方的背景,哲学的训练,对于禅宗的理解……都可以为作品加以注脚。

但是,这些形式醒目且夺人眼球的艺术作品,是否真的具有莫大的能量和含义呢?就连当代艺术的批评家也常对她难下其笔。毕竟,一个成功艺术家是以综合分数取胜,包括自我经营之下的影响力、凝聚力。在成王败寇的艺术行业里,小野洋子是地地道道的成功者。

在北京林冠画廊亮相的小野洋子,吸引了大量中国艺术从业者前来观(合)摩(影)交(留)流(念),人们更愿意谈论她本人而非作品。本次展出的九件高度标志性的作品并非全新的概念,而是她早年作品的一个更新演绎。

《愿望树》作为自1981年以来最具盛名的互动装置之一,带有明显的日本风俗,观众将愿望写在树间的纸片上,而这些愿望将会送到冰岛的“想象与和平之塔”(还是与列侬相关)。

小野洋子作品《愿望树》,1996/2015,松、梅、竹纸质便签

用金箔纸贴起来的金梯子和在央美、三里屯、798同时出来的“yes”,都令人会想起她和列侬在1966年的初遇,他用梯子攀缘直上,直到用放大镜看到那微小的“yes”。小野总希望在谈论这件作品的时候忘记列侬的名字,所以提问者常要把到嘴边的话咽下去。

《金梯子》实则显示着一种生存之态,人们借它通往天空,而天空可能是万物之源也可能是毁灭之渊。

小野洋子《金梯子》

《看天空》曾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当人们用旋梯通往最高处时,梯子会随时摇晃令人惊慌,自由超脱总是与恐惧一同袭来。有关天空的暗示来自于她的童年经历,仰望天空可以缓解饥饿和解除忧虑,天空意味着恒定且多变,希望和危险。

小野洋子《看天空》,2015,钢,颜料,高650cm x 直径185cm

《出口》里展示了七十具应急棺材,暗喻那些不幸在灾难或战乱中离世的人们,棺木上的植物则和《愿望树》一致,由松、竹、梅组成,象征着一种再生。《我们都是水》是由118个装水的玻璃瓶组成,每瓶上面有一个名人的标签,这喻示着:生命最后总会转化为自然之物。

小野洋子《出口》,1997/2015,70个木质棺木,松、梅、竹,音效,尺寸不定

小野洋子《我们都是水》,2006/2015,118个玻璃瓶,水,纸质标签

作为一个有巫性质感的艺术家,她曾是东京学习院大学第一个学习哲学的女人,她的作品中常会显露出东方哲学对生命的态度。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到今天的不断演绎,这种艺术语汇不被更换,这是因为世界从没有变好,想象之爱与和平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运用。

小野洋子 《马桶遐想——电影三号》,1968/1997/2015,纸质印刷海报,高100cm x 宽79cm

她在回答每个人的问题之后,总不忘加上一句“我爱你”。在央美讲座的开端,她挥笔疾书:世界人民团结,福,福,福,福。在发布会时,她手持话筒奋力嘶吼,那来自于童年深处的恐惧之音--女人生产时的嚎叫。但这看起来仍然是行为艺术家的表演性质。

中国之行,在最具规格的画廊里展出作品,在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院里举办讲座,都意味着小野洋子被世人始终尊崇为职业艺术家,但又无法将之放入一个标准的艺术系统里去进行比对。小野洋子的艺术和个人经历没有参照物,她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真正获得了绝对自由的艺术家:随心所欲的表演、控制、观察、自我沉浸,和她年轻时一样,用对自身的强烈认同塑造出一个气场,令人生出不解与敬畏。

让我自由地活吧!”那是代表所有女人的呼喊。她用低胸和紧身衣,墨镜与礼帽去奋力抗拒衰老,用无时无刻的大爱表演去掩饰私人的喜乐与苦痛。她毕生以想象力和勇气去成就一个艺术家形象,却把真实的小野洋子变得鲜为人知。仅凭身边人的回忆拼凑,无法形成一个客观的洋子,而洋子将自己用艺术家的身份严密包裹,把公众的幻觉都统统除去。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洋子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温度和形状?这真是个世纪谜团。

小野洋子作品《光之屋》,1966/2015,60个正四面体玻璃棱镜,胶质玻璃底座,光源

【注】2015年11月15日,小野洋子(Yoko Ono Lennon)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金梯子”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开幕,呈现小野洋子自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至2015年的新作。本文配图中呈现的作品包括《愿望树》《光之屋》《马桶遐想——电影三号》《看天空》《我们都是水》《出口》《只语篇》,摄影:雷坛坛,林冠艺术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