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策展:安晓彤“我” 12月19日开幕
发起人:展览预告  回复数:0   浏览数:2756   最后更新:2015/12/08 21:01:55 by 展览预告
[楼主] 展览预告 2015-12-08 21:01:55

来源:艺术眼


“我”

展览时间:2015.12.19-2016.01.29

主办单位:33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广州市天河区维多利广场A塔33楼

策  展 人:王度

学术主持:巴斯卡.布斯

艺  术 家:安晓彤



作为Couple的策展人与艺术家

此次展览由艺术家王度亲自策展,他曾经是先锋艺术派的领军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旅居法国,其作品频现于欧美艺术界,与黄永砯、严培明等组成了旅法华人艺术家的核心阵营。早年的经历造就了王度作品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他的作品以装置和雕塑为主,擅长从新闻人的角度使用具有社会性的图像和信息的材质进行创作,并能智慧地介入到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之中。

艺术家/策展人王度


艺术家安晓彤1971 年出生于中国西安,生活和工作在法国,是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优秀女性艺术家,举办参与过许多国际性的群展和个展,在不同国家的公共艺术机构实施过系列的作品方案。艺术家在当代文化生态中不懈地探究时代属性的作品语言及呈现方式,她的绘画作品以人物和城市景观为主题,采用多种媒介,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前卫与时尚。她突破传统的绘画模式,利用互联网上收集来的影像,特别是那些个人主页上极具特色的自画像,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她的作品更为亲切、自然且个性化,捕捉幸福、孤独和恐惧等情感。相比之下,她的城市景观画作则少了人性的诠释,更多的是通过在真实的城市中逐层展现虚构的乌托邦式城市风光,让原有的景观更为丰富,创造出新的感知形式。

艺术家安晓彤


他们或许是艺术圈令人羡慕的一对伴侣。安晓彤曾在谈起与艺术家王度的感情时,充满幸福地回应:“王度是我的爱人,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中,我们都比较独立,也常常会一起讨论作品。我很欣赏他的才华,喜欢他那多得不得了的想法。作为艺术家,他是个执著又单纯的人。”



二维码的“我”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我”,一个每天都被使用无数次的词,似乎再普通不过,却引发了从古至今的无数哲学家为之痴迷,“我是谁?”“我因何而存在?”这些问题在网络时代再一次被人们解读。


互联网的虚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真实可触的,正如尼·达耶所说,“网络世界是人类人工进化的新编程,那个位于自我和社会境域交织的主体彻底消融在软硬兼施的互联网中。‘我’的意识系谱和能指功用被数字化符号化,‘我’是网络终端的不等网速输入输出的信息、材料、图像、等等”。“我”已经变成单纯的语言上的一种指示词,意识的主体迷失在0和1的海洋。失了主体的“我”,王度将之用“无间”来形容。“无间”本是佛教用语,极恶之人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没有其他感受。无间地狱之中“受苦无间、时无间、命无间、身形无间”,换言之,时间和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我”的二维码


如艺术家所言,“每个人都有N多个‘我’”,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作为儿子的‘我’”和“作为朋友的‘我’”多种身份,网络让这种身份变化更为繁杂,每一次注册账号就像是一次全新的“我”的制造,这些制造出来的虚幻的“我”仅仅包裹着渺小的真实的“我”,虚拟的游离在数码设定的符号库里。“N个‘我’的批量生产是网络镜像的诉求,也是主体的‘我’残存的欲望驱动力使然,‘我’为‘我’定制各种显性隐性的替身,藉此游刃有余地在网络江湖游戏无间道。”


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收集了一个月生活的消费残留物,用白色宣纸封存在二维码迷宫的表面,人们可以扫描出“我”这个字符。二维码的迷宫将消费的痕迹封存,让这一段时间的“我”成为一个过去式,模糊了生活的细节,只留下一个可阅读的代码。“我”的装置看起来无辜无欲无语无奈无所谓,但在这些所有“无”的隙缝处却流溢着冰冷的真实。



代表作品

艺术家安晓彤的绘画作品讨论的是个体经验在网络时代的弱化和媒介化,或者以绘画的形式再定义一些图标语言,而装置则更多地涉及艺术家个体经验与公共空间在视觉语言上的互动。她的设计产品则表达的是对于个性的淡化漠视而带来的一种新的时尚体验。



《何时?何处?》  绘画  2008


安晓彤的作品《何时?何处?》利用网上采集来的影像:网页、博客或是聊天——这是我们时代一个特有的现象——安晓彤使它们突破了形式的限制。这些随时可供消费的免费影像,被置入这些新媒体来流通、共享、转发和“贴上标签”。它们是非判断性的,脱离了等次体系,充当了对于共同瞬间的见证。艺术家将这些小图放大,并且运用了绘画的手段,并未复制我们社会中的影像,而是创作出一幅独特的作品。安晓彤使这些人变得不朽,展出他们,而他们的身份也从迷失在互联网上可资利用的影像汪洋中的无名氏成为名人,而在我们这个明星体制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名人。

《何时?何处?》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与网络的特有联系。网络全新的沟通方式和交流的概念正在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各种沟通和交流的手段。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这种全新系统的建立,已经开始渐渐脱离了物质的传递媒介或者说渐渐脱离开了原始交流的范畴,进入了另一种更加便捷的系统。作为一件独立作品,本身像一艘360度的宇宙飞船,也像一幅电脑矩阵。安晓彤用独特的视角,使它们成为自己的影像。

《无处不在》  设计  2009


这是安晓彤为吉隆坡艾美酒店所做的酒店入口设计,这件作品采用了大胆的红色,延伸出的枝条蔓延扩张,正如全世界无处不在的城市网络。这也是她首次与艾美酒店进行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合作,独特的设计和鲜明的色彩刺激了客人的观感,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水母》 装置  2012

伊斯坦布尔新艾美酒店入口设计


《迷宫》  装置  2012


继《无处不在》之后,安晓彤于2012年参与了艾美酒店的“艺术创意之旅”,将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发挥到极致。《水母》是她以石梅湾艾美酒店一周入住体验为灵感,充分融合了当地特色和她一周的所见所闻,用近40万块乐高积木创作的宽5米,高2.5米的巨型装置。《迷宫》是她为伊斯坦布尔新艾美酒店创作的作品,《星辰》则是为巴黎的酒店所做的主题设计。



《星辰》 2012

Star 2012


安晓彤认为,酒店是开放的公共空间,它的信息传递能量远大于许多其他的公共空间,凡涉及入住,都会唤起人的心理体验。在这样的公共环境中参与大量的艺术信息或者视觉传播,会让每一位入住体验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这也是当代艺术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更多地渗透进生活的细枝末节,诠释着艺术语言的多元化魅力,无处不在,无事不可为,而酒店这样的公共空间也给予艺术更多的互动和被体验的可能性。她选用乐高积木,正是希望每一个人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欣赏它,也能够营造出一种如玩耍般欢乐轻松的氛围,让人们体验到当代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内心深处的创造力。



ANXIAOTONG  设计


ANXIAOTONG是艺术家以她的名字命名创立的品牌,首饰、手袋是她工作的主要方向。她的作品中机械的冷硬与银饰的极简融合在一起,带着颓废的豪华感。“文化生态与身份的认同,情欲与性别的革命,无个性主义”是她对自己设计的注脚。她的首饰有钥匙孔系列,有工业零件系列,有些又明显带有传统的吉祥元素,但是无一例外,这些作品中都流露出一种在性别革命上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的氛围。



《病毒》  刺绣


艺术家安晓彤利用“刺绣”的技法,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小票用作艺术材料的表达。在她看来,刺绣是很特别的技巧,很柔软,很细腻,但是里面又蕴含着一种潜在的能量,这就像是传统意义上中国女人的性格,外柔内韧。



打碎!    装置

我行我速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