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1   浏览数:3859   最后更新:2015/12/08 20:36:55 by guest
[楼主] 陆小果 2015-12-05 20:08:29

来源:凤凰艺术


▲展览海报


2015年12月5日,“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开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青年策展人计划自6月10日评选出炉以来,三组获胜方案历经8个月的讨论、修改及深化后,已形成了更为丰富并各具特色的展览计划。三组展览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并尝试了新的展览机制,参选作品也更为关注时下的社会现象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和相互渗透,以此展开了无数精彩的故事。

关于“青年策展人计划”

“青年策展人计划”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常年年度项目,旨在为全球华裔青年策展人提供表演的舞台。2014年,首届“青年策展人计划”优胜方案与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同期开幕,青年策展人群体的现状和成长收获了更大辐射范围的瞩目。2015年第二届“青年策展人计划”今年4月开始招募,共收到有效方案41份,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进行初评、复审及面试,于6月10日评选出三组获胜方案。

《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展览简介

策展人:姚梦溪、张涵露

参展艺术家:黄淞浩、何颖雅、李启万、刘伟伟、刘亚、毛晨雨、施昀佑、唐潮、朱运钧(佩恩恩)、子杰、曹子林、朱昶全、任苗青、黄晶莹、姚梦溪、张涵露

▲展览现场


▲策展人姚梦溪、张涵露为媒体导览


“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是一个动态的展示实践,不仅呈现作品,更呈现艺术家的生产逻辑和工作方法。作为“展览的噩梦(上)”青年艺术家自我组织的延续,“双向剧场”既是实际的展览空间搭建,也是一个价值观隐喻。在空间中,两个阶梯状结构面对面,有机地形成了展示、观看、表演、思考、对峙、生产、生活,以及以上这些互相交错重叠的场所。另一方面,“双向剧场”这个概念映射了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它们位于同一时空内,上演着互相干扰的戏剧,舞台同时是对面舞台的观众席,而演员和观众始终“客串”并“互串”。构建戏剧空间将作为研究方法和创作语言贯穿于展览结构和艺术家作品中。

读书会现场图


“展览的噩梦(下)”没有一个策展“主题”,而是集结了方法各异但关注的议题充满交集的艺术家,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现实的评论、加工、干预,以及再生产中。每周将有一位参与者进入展厅,以多元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和讨论。此外,展览在美术馆机制内对既有艺术生产链条和生态建构进行反思并探索边界,身份分裂,噩梦连连。

《时间病:控制时间的人都被时间控制》展览简介

策展人:张未,袁文珊

参展艺术家:郭国柱、惠干源、赵婧妍、刘展、杨铭、黄淞浩、黄彦、曾晓嵛、蒋志、“模特队”艺术小组

▲策展人为媒体导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时间凝聚在物体之中。煤炭、包浆、皱纹,乃至影像、声音与行动都凝结了时间以及社会的病理。展览的策展人张未、袁文珊,试图在展厅中延展这些病理性的社会行为。

▲郭国柱,洗洗睡了

赵婧妍 大地上密密麻麻地堆着答案 西西弗斯

刘展 金波造石

▲黄彦 我的生活

▲展览作品


艺术作为时间控制的方法,消耗、回环、打断着社会时间的秩序,让所有控制时间、管理时间的企图都在展厅之中变得无效而荒诞。而艺术家作为时间病人中的一员,也成为抵抗社会时间秩序的直接力量。本次展览选取的作品,将利用各种媒介来研讨“艺术事件”内在的表现手段与时间结构。艺术也同时伴随着艺术家的实践将自身展现为时间,在当下扭结成为一个复杂的症候。

亚自由 第一回 贤者时间

策展人:陈陈陈,林书传

参展艺术家:叶楠、厉槟源、何玲、谜团、张权+刘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贤者时间就是极大的满足(如高潮体验)之后的人进入的一种短暂的,清醒理性的,无欲无求的空洞状态,思考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宁静祥和,犹如贤者圣人一般。也会在电影散场后,长时间运动后,身处拥挤的人群时,热水澡时出现,通常持续一段时候后会自行恢复。

▲策展人陈陈陈和林书传为媒体导览


贤者时间是一种脱离了初级欲望的极端冷静客观,这种患得患失源自人对自己进行的某种清算。

伴着痛并快乐的高潮体验。如创伤后的饥渴肌肤,过度鲜嫩的痂下新皮,一碰就疼,着风就痒。

贤者时间是一种满而不足的状态,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确认,至此拥有了更多的向下兼容的空间。

久违的自己突然出现了,用力的扑腾两下,甩给自己几句要紧的话,随后再次被这个世界氧化。

叶楠 我删了我所有的照片

厉槟源 天籁 视频截图

何玲 骨碑 作品效果图

何玲 骨碑


“亚自由”是停止追求“自由”后的自由自在,是自由的真理状态。凝固那些离开展览体系依然成立的奇观,溶解那些进入日常生活不被识别的病源。我们会用展览,演出,出版,事件以及其他某种有待发明方式来持续进行。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5年12月5日-2016年3月18号

展览地点:五楼

[沙发:1楼] guest 2015-12-08 20:36:55
来源:TANC艺术新闻中文版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上海。12月5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优胜方案展览在该馆五楼展厅开幕。“青年策展人计划”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常年年度项目,旨在为全球华裔青年策展人提供展现舞台。2014年,首届“青年策展人计划”优胜方案展览与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同期开幕,使本土及周边区域青年策展人群体的现状和成长收获了大范围的关注,今年的“青年策展人计划”收到有效方案共41份,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评选,最终有三组方案获得了展出机会,它们分别是姚梦溪、张涵露策划的“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张未、袁文珊策划的“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陈陈陈、林书传策划的“亚自由-贤者时间”。



▲ 展览开幕现场


此次3组策展人中,第二组策展人,刚刚获得第二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的张未和搭档袁文珊以及第三组策展人中的陈陈陈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占了6位策展人中的半壁江山,此外大量参展艺术家也都来自中国美院。而另一方面,去年“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的获得者张涵露曾于美国求学6年,非盈利空间的组织者姚梦溪则拥有大量评论写作及策展实践,两位均为具有批判性的上海女性年轻策展人。来自南艺美术馆的林书传也曾执行过美术馆内大量的社会实践及田野考察项目。从这次青年策展人的群体亮相不难看出,中国策展的未来似乎正在向两条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学院派愈发体现出理论方面的强大,该系统将会输出更多新人;而通过大量的策展经验锻炼出来的“实践派”则会体现出更多的差异性和多元生态。

故而在展览开幕式上,本届评委之一、中国美院教授高士明对策展新生力军团提出了五点建议:1.不要迷信体制批判;2.不要迷信社会运动;3.不要构造话语奇观;4.不要空谈/奢谈作者性; 5.要有大的胸怀和野心。此番言论一出即在现场发酵,引发阵阵争议及讨论。作为策展人上台发言的张涵露则表示:“高老师说的四个不要我们正好全中了,但是我们很兴奋。”此言似乎可视作海归年轻人与传统学院派之间的碰撞与对抗。



“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现场”在展厅之外

- ▬ -


由张涵露、姚梦溪策划的“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所在的8号展厅呈现出鲜明的剧场气质及批判立场,其中两个巨大的阶梯状木质结构面对面将空间分割,有机地形成了展示、观看、表演、思考、对峙、生产等相互交错重叠的现场,将40余件(组)作品,错落有序地展开,在紧凑而连贯的节奏下层层递进。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长期集体实践项目,本次展览项目是曾于去年8月在上海激烈空间展出的“展览的噩梦(上):青年艺术家自我组织”的延续,作为集体共同成长过程中的产物,本次展览所要呈现的亦并非现场作品本身,而是尽可能将其背后所使用的工作方法、生产逻辑开诚布公。


“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项目中又阶梯状木质结构分割的展览空间中错落地展示了40余件(组)作品

▲ “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展览现场


展厅内一面22x6m高的墙体变成一幅夺人眼球的抽象壁画作品,这件名为《接活2—刷墙》的作品由几位平日在上海九星市场摆摊接活的师傅完成,过程包括研制颜料、拉线打格以及最终上色。艺术家黄淞浩坦言,与这些工人一起讨论,让他们自觉调动身体感官经验以及潜藏的创造力,是他此次实践最大的收获。


▲ 黄淞浩组织刷墙工人完成的作品《刷墙工剧场》


另一位艺术家毛晨雨的录像《阴阳界》则是艺术家十多年前回到洞庭湖老家村落是许多年拍摄而成的作品。在不断挖掘被遗落的民族志过程中,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乡村建设工作者,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他如今在自己的故土建立了生态农场,并已经组建了一所私立的麋鹿农业大学。


▲ 毛晨雨《阴阳界》展览现场


虽然这是一个没有所谓 “主题”的现场,但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现实的评论、加工、干预以及再生产中,绝大部分作品的“现场”发生于展厅及工作室之外,具体的现实语境则是这群艺术家们创作和理解的共同基础,在一次次历练中,获取细腻迥异的经验及认知。



“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有关时间的方法论探讨

- ▬ -


由张未、袁文珊策划的“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位于9号展厅,展览现场非常规矩,十余件(组)作品依四面展墙依次展开,展场弥漫着浓郁的学院气质。两位策展人表示,在策划过程中,他们一直在思考譬如在离开事件发生的当下,行为、表演类的作品该以何种方式保持现场性等问题。在展厅外过道处的开放空间,黄淞浩带来两组作品《在消耗中,总是预演着那即将到来的困境》、《是什么让我们爱上了自己》以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探讨了有关“时间”的命题,与展厅入口处 “模特队”艺术小组极具剧场表演性质的作品《时间追不上奔跑的腿》则体现出“对时间的消磨“。两相比较下,试问劳动与闲暇时间是否依然存在区别?正如雅克•朗西埃在《劳动者之夜》中所做的思考,答案是:“没有区别!因为我们常常被剥削,也自我剥削。”策展人将作品戏剧性地放置在一起,构成一个开放式的有趣文本,供大家相互解读。


黄淞浩的作品《在消耗中,总是预演着那即将到来的困境》包括现场表演、录像、装置


▲ 在“模特队”艺术小组的作品《时间追不上奔跑的腿》中,一些模特在健身器械上无聊地消耗身体与时间


展厅内的影像、声音与行动等各种元素都凝结了时间以及社会的诸多病理,艺术作为时间控制的方法,消耗、回环、打断着社会时间的秩序,而艺术家作为时间病人中的一员,也成为抵抗社会时间秩序的直接力量。在蒋志的《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艺术家每天去银行取一张叫号小票,而一旦等到便旋即离开。“开始”本身成为事件的焦点,让人从对时间白白消耗的愤怒中脱离出来。艺术家在碎片化的日常时间中自我拯救,让时间因脱离结果而最终变得不可拼接。


▲ 蒋志作品《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展示的在银行排队时领取的号码小票,上面的文字已经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本项目所选取的作品,将利用各种媒介来研讨“艺术事件”内在的表现手段与时间结构。所以,严格意义来说,看似围绕 “时间”这个策展主题展开的背后,带来的却是关于方法论的深刻探讨。


▲ 赵婧妍作品《西西弗斯们的读书会》现场


▲ 郭国柱摄影作品《洗洗睡了-2》



“亚自由-贤者时间“:直接大胆的青年发声

- ▬ -


由陈陈陈、林书传策划的位于7号展厅的“亚自由-贤者时间“的特点犹如这群年轻人的面貌——直接大胆。

在展厅中,艺术家张权的《肥肠计划》是一个鲜活真诚的艺术介入计划:他和发小刘庆二人在南京最为市井的街区内开了一家30平米的肥肠面馆,通过各种幽默而实用的设计、宣传理念以及十分平民的艺术传播方式彻底打通了艺术与生活的间隔,令每一位街坊食客实在感受并触摸到了艺术 。此外,他们还通过发行肥肠币以及各类衍生品与整条街区进行良性互动,拒绝修辞、拒绝宏大,坚持创造出一种最不艺术的艺术介入方式和路径。


▲ 张权作品《肥肠计划》中的肥肠面及肥肠币


▲ 张权作品《肥肠计划》中的“肥肠币”汇率展示板


▲ 叶楠作品《我删了我所有的照片》


而陈陈陈的《自杀机器人》则在过道对面的一个独立展厅为我们带来了一则因一台来路不明的机器人当众自杀并演变成历史事件后所引发的人类、机器人阵营分裂的政治寓言。艺术家厉槟源则获准使用展线终点的工业电梯间完成他的现场行为《压力检测》:艺术家在电梯内搭建了一个表演舞台,通过持续给汽车轮胎手动打气,尝试接近气压冲破阻力之后的临界点。


▲ 陈陈陈作品《自杀机器人》展览现场


▲ 厉槟源的现场行为作品《压力检测》


策展人表示,“亚自由-贤者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艺术项目,本次艺术项目旨在凝固那些离开展览体系依然成立的奇观,并通过展览,演出,出版,以及其他某种有待发明方式来持续进行。所以,“亚自由”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当代艺术以及机构许诺的创作“自由”的绝对质疑。

在开幕现场,当艺术家及等待的人群几近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之际,走道的尽头传来一声巨响——终于,厉槟源的《压力检测》在历时65分钟之后,通过手动给轮胎打气的无厘头行为,在压力与阻力、紧张与对抗的持续中顺利完成。这次成功的挑战,似乎也向我们暗示着年轻一代艺术力量爆发期的正在到来。


撰文 | Annie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