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讲座:地图作为方法
发起人:蜡笔头  回复数:0   浏览数:1400   最后更新:2015/11/25 11:04:36 by 蜡笔头
[楼主] 蜡笔头 2015-11-25 11:04:36

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


邱志杰是一位在创作方法上特立独行的当代艺术家,其创作总是在艺术与历史、观念、思想之间肆意穿插,用地图方式叙述艺术是其持续运用的创作方法。2015年11月20日晚上6点半,邱志杰做客“直面名师”带来讲座“地图作为方法”,讲座从理论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作案例分析,阐释他对“地图”艺术思维的认识和运用。

主讲人邱志杰


讲座一开始,邱志杰就提到方法是不同于方式的,方式、分格是很个人的一个表述,而方法是超个人的,无遗“地图”是一种方法。“鸟瞰”系列是邱志杰典型的运用“地图”思维创作的作品,他是一个忙碌的艺术家,经常从北京、上海出发飞往全球各地,当经过西伯利亚等荒原区域,他感慨人类占用开发的地表面积是很少的,地球上的第一条“道路”肯定是河流,是水的道路,自己的鸟瞰经验促成他这一系列作品的诞生。他把山水画成了地图,也变成了历史和文化,他还在这些作品上写上类似“天地不仁”、“河流早于人类发现了道路”、“阶级区别消失地”、“领奖成为政治引导”、“吸烟被视为恶习唾弃”、“呐喊”、“来自未来的报告”、“社会进化论”等“达达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邱志杰结合当代艺术视角,以他的想象力漫游世界各地的历史、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创造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领域。


讲座现场

邱志杰以男女不同的指路方式阐述了地图的思维模式,“你一直往前开,会看到一块红色的大石头,右拐,然后会看到一棵很大的树,再往前大约五分钟就能看到一间白色的房子”这是典型的女人指路方式,这是一种“放录像”的方式;而男人则会这样,“沿着你现在的道路行驶3公里,过桥往东就会在你9点钟方向看到我的工作室”。地图的表述就男性的模式,是一种理性,它是以坐标系构建个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这种理性更准确的掌握了信息,能带来更多的自由。


邱志杰讲座“地图作为方法”

由此,邱志杰提出“越理性越感性”。我们通常的理解是理性会压制感性,艺术家就应该是随性的,其实这是17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流行以来出现“波西米亚”式的艺术家形象。在西方,当艺术家摆脱行会、匠人身份后,才开始强调灵感创作、神圣化,虽然艺术家贫穷,但是“天才”。在长期的艺术史中,艺术家是接受订件的,是没资格讲灵感创作的,他更多是依据师傅留下的艺术图纸进行创作。艺术应该是癫狂的,是不理性的,这一观念其实是很荒谬的。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也类似苏格拉底关于“知识”的圆圈,只有你的理性越丰富,你才需要调用你更多的感性。感性应该用在理性之外的领域,以此来扩大你的理性地图。GPS导航其实也是众多人的感性探索才汇聚成的理性方案。


地图上的达达诗

关于理性与感性,普遍认为中国更感性,而西方因为科学更讲究理性,邱志杰认为不然,他认为理性不是西方的专利,并通过一系列中国地图文化阐释了他这一观点。一个明显的例子,中国的神话体系是很残缺的,并不像希腊罗马神话如此系统,中国是用历史的方式来进行记载,这是很明显的理性方式。中国自古就有十分先进和完善的地图文化,“圖”从字形上看就是一个城市结构的图像表示,地图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极为神圣的意义。古代政权投降的标志就是献上地图和户口本,“问鼎中原”的“鼎”上也是刻有地图的,因此地图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地图方式”还延伸至我们看自己的身体机构,比如中医描述身体结构的“池”、“穴”就是一种地图看事物的方式。邱志杰还例举中国古代在制作地图方面的高超,比如《坤舆万国全图》是由利玛窦绘制献给明朝皇帝的,上面明确绘有美洲、澳洲等地,而这些是郑和总结前六次下西洋经验而为第七次下西洋做的准备。同时,因为中国崇拜北斗紫薇,只有中国绘制的地图才“以北为上”,这一观念随郑和传到西方,并影响世界的地图绘制。


地图在中国具有神圣意义

坤輿万国全图

在完成一系列有关“地图”的理论逻辑梳理后,邱志杰着重介绍了他从事了诸多“地图”创作。信息时代改变了我们知识储存和使用的方式,在搜索引擎上随时可以搜索想获得的知识,博闻强记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现在需要的是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画地图是在画一种关系,是画一种对知识的理解。邱志杰最开始用地图的方式从事创作是在2010年,当时受策展人小汉斯邀请为慕尼黑的DLD研讨会画一张《二十一世纪地图》;2011年获古根海姆美术馆Hugo Boss奖提名,他通过画地图来介绍自己;2012年邱志杰担任上海双年展策展人,他通过画地图来阐释策展理念。他通过画地图把研究、写作、思想、行动结合起来,现在这项工作发展成“世界地图计划”,这个计划分为六个部分:对诸物进行文化研究的“万物系列”,比如工艺、茶、面条等,也包括“乌托邦地图”、“世界神地图”、“神兽地图”等文化意识层面的研究;以掌纹和面相加标注成为地图的“众生系列”,借助昏君、权臣、隐士、儒商等身份探讨历史规律;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自传系列”,比如《南京长江大桥计划地图》;叙事地图系列,各种句子取代词汇构造成地图,整个地图的绘制变成一种写作;空间地图系列,这是地图系列的装置版本,物体通过标注被定义为角色,在思想关系里面占有其特定的地位,比如“上元灯彩计划”;行动地图系列,当空间地图被播散到真实的社会空间,当地图上的文字标示不只是描述性的词汇和语句而是可能事件的行动方案,地图就成为社会剧场的脚本。


邱志杰“世界地图计划”结构图


邱志杰还在方法论上分享了他日常研究变成艺术的相关经验,比如发现“相关物”,突破树根目录/文件夹的思维定式;人为插入“例外物”以此诞生诗意,比如发现鲸是鱼的例外物,独角兽是鹿的意外物;用地图来叙事。邱志杰还总结了这种创作思维的意义,这样就不会依赖灵感,通过日积月累,功夫到位,自然自会馈赠给你,这是不同于梵高不断掏空自己的创作方式,而是一种“养”的方式,这样越做越宽广,链接越多,出路越多,自然也不会创作力枯竭而江郎才尽。

文/张文志

图/杨延远



邱志杰“地图”作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