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021开幕之际,北上两地艺博会生态大PK
发起人:点蚊香  回复数:0   浏览数:1717   最后更新:2015/11/19 20:09:35 by 点蚊香
[楼主] 点蚊香 2015-11-19 20:09:35

来源:artnet


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ART021上海廿一艺术博览会即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作为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ART021今年已走入第三个年头,除移师至上海展览中心之外,参展画廊从第一年时的29家,发展到第二年的54家,2015年数量增加到75家,国际画廊比例提升25%以上。


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海的一级市场异军突起,在优质画廊和新兴藏家的双重加持下,今年9月举办的“上海艺术周”做到了口碑和人气的双丰收:第二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集结了位于西岸的多家画廊和美术馆共同造势,带动了国内艺博会的“双年展化”;专注影像艺术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同时瞄准本土及国际画廊,吸引了大批到场观众,推进了艺术品的大众市场;走“小而精”路线的艺术都市主题盛会(Art in the City)主推年轻艺术家价格亲民的作品,目标明确,投放精准。

虽然创始于2007年的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由于种种原因告别舞台,但在国际化、专业度和质量上,上海艺博会的整体前景都令人十分期待。


在北京方面,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已经迈入第11届,艺术北京博览会(Art Beijing)也已历尽10年岁月,双双进入展会版块、参展画廊、自身定位及人员构成的革新调整期;而第二届嘉德·典亚古董艺术周“青年艺术100”保利“艺起来”国际艺术博览会则纷纷选择“买家展”而非“藏家展”路线,抓准特定买家群体的胃口。


北京和上海一南一北两座城市之间的地缘文化差异显著,北京的特性是文化、多元、随性和热情,而上海给人的印象则是商业、国际化、秩序和冷静,这似乎也同样反映了两地艺博会的不同面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个中心,北京和上海两地在当代艺术中的权力关系正在随着艺博会、私人美术馆和画廊业的更新换代而悄然变迁。

在ART021上海廿一艺术博览会开幕之际,artnet新闻采访了该艺博会的创始人包一峰,以及艺术北京(Art Beijing)创始人董梦阳,共同聊聊2015年来上海和北京两地艺博会生态的变化,ART021与Art Beijing在其中担当的角色,以及未来的成长方向。

artnet新闻对话包一峰+董梦阳


董梦阳

包一峰


随着大量艺博会的兴起,展会之间的分层和特色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艺术北京在整个艺博会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是什么?

我和Kelly(应青蓝)本身都是在上海长大的,我们对这座城市非常了解,同时我们服务于很多国际客户,也有机会去参加一些高质量的国际艺术博览会。自从有很多私人美术馆在上海落户以后,整个上海的文化、艺术范围都更加浓重了。ART021隶属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优秀的文化项目,这与北京的艺术博览会的状况可能不太类同。北京和上海就像华盛顿和纽约一样,很难做比较,毕竟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个更加商业,城市的性格决定了文化活动方向的不同。我们希望能举办一个既有上海特色又国际化的博览会。


首先,我们在北京,有着无可非议的地理优势,这里是中国文化关注的中心。作为首都,这里各方面的财富人群、对艺术有需要的人群会更加丰富。像我之前说过的,北京是个很包容的城市,这对艺术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希望艺术“营养不良”,只吃一种东西,而是希望艺术是百花齐放的状态。我刚才也提到了“国际化”,这不仅仅包括了“国外艺术品”的概念,而是操作的国际化。全球增长最快的就是中国市场,如果我们用国际的手段推动我们的市场,这当然是很好的,不过更多的人需求的是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就像沃尔玛超市的操作是国际化的,但贩卖的产品却包括腐乳等中国调料,大家会很欣然接受这样的方式,同时又能真正地服务这里的人。教育的滞后需要一步一步来弥补,而我们需要先接受民间的艺术和文化,再来学习西洋和当代的艺术,与国际文化对接。不然天价地买了别人的艺术品,却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我们需要做一些务实的事情,一些行业中真正需要的事情。


从艺博会的角度来讲,您认为来自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画廊和藏家各有什么特点?

其实很多藏家虽然居住在不同的地点,但他们关注的画廊遍布全球,所以不能以城市来定义藏家的购买习惯。每个人的购买习惯都会受自己的个人经历、工作、身边朋友的影响,不过无论如何,北京和上海的藏家都越来越关注当代艺术、发掘一些年轻艺术家,这是很好的方向变化。当然在二级拍卖市场,很多年艺术家的价格也在增长,这给了藏家在商业眼光上一定的信心。


北京的藏家比较多元一些,不是那么“偏食”。收藏家和市场会反过来影响一些画廊的风格,如果他们只喜欢一类作品,那画廊也会只供应这类作品。所以市场和画廊是有连锁效应的。所以北京的藏家和画廊都比上海要更多元化。


今年ART021上海廿一艺术博览会的场地转移到上海展览中心,柴成炜也加入担任运营总监,目前ART021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从第一年开始我们就强调自己是立足于上海且放眼全球的一家艺博会,同时我们在画廊的选择和所提供的服务上都希望能够成为高质量的博览会,所以在展览中心的场地上,我们看过很多地方,最后综合考虑认为上海展览中心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展览动线上都是最合适的。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它不是能提供最高回报的场地,我们实际上加重了成本的投入。


Donna(柴成炜)的加入对我们而言是添了一员猛将,她本身就有很多经验,而且对场地也非常熟悉。在我们第一次搬到这样的场地、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这样的人,能够起到协调和推动作用。

今年是ART021的第三年,不管从规模还是场地来看主要还是求稳。场地的更换对于所有人而言还处于摸索的阶段,我们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太多不便。同时,因为上海展览中心也举办过各种不同的展会,我们也希望能吸取以前的一些经验,能在无论是展会动线的设置和展位的设计上都多做考量。


今年的展会推出了“设计北京”,李孟夏来担任艺术北京执行总监,2016年的艺术总监将由之前东京艺博会的艺术总监金岛隆弘担任,目前艺术北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我认为方向有两个,首先是多元化,北京是一个多元并包容的城市,需求也是多元的。明年我们可能会推出一个“Photo Beijing”的版块,这个版块曾经在2008年做过一回,但受到了一定的市场阻力,不过现在由于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我们想先从小规模做起,主动做一些投入的事情。专业化和国际化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们请来了此前雅昌网的副总经理池刚作为艺术总监,我们过去的十年懵懵懂懂走到了今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对提高专业化有着一定的诉求。从国际化的方面来讲,中国的市场也要同国际的市场进行对接,也要有国际的语言和方式,这也是我们请来金岛隆弘等人的目的。


和北京相比,上海的艺术博览会显得更加国际化,那么ART021对未来是怎么考虑的?会更多引进国际画廊,还是会多考虑上海本地的画廊?

021是上海的电话区号,这说明ART021本身就更着重于上海。当然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非常欢迎国际画廊的加入。不过我们会试图在上海乃至亚洲和国际的画廊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并不是一定要设定比例,不过虽然每年ART021参展画廊的数量都在递增,我们最注重的还是质量。


另外,我们也会一直完善自己的团队,比如今年我们邀请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画廊关系主管及执行董事会成员Thomas Wüstenhagen作为顾问,希望在国际画廊上得到新的沟通渠道和经验,对于参展的国际画廊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能更加完善自己的服务工作。


新的藏家数量在逐渐增加,刚刚进入市场的这些藏家和传统的藏家有一些不一样的需求和特点,您有观察到这样的趋势吗?

当然也看到了,他们受到了更多西方的教育,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比如我们家家都有一个“小便池”,但由于时空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会不同,对于年轻人来讲,他们接受了比较西方当代的影响,所以比较能接受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方式。从艺术北京来讲,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消费人群出现了,这对中国艺术市场来讲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艺术真正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了,他们真正把艺术当作精神必需品来消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虽然人数还很少。我们总是本末倒置,说“投资与收藏”,却不说“收藏与投资”,那些天价的艺术品是因为质量好,才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不是因为炒作。


上海的一级艺术市场在这两年崭露头角,ART021和西岸两家艺博会的强势推进作用不可小觑,您认为ART021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定位有何不同?


我们希望它能作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优秀的画廊,也让画廊能认识新的、潜在的藏家,所以我们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西岸艺博会也是很棒的博览会,有很多画廊两个博览会都参加了,但从我们自己的出发点来说,西岸的学术性更强一些,而由于我们有很多与奢侈品和媒体的经验,所以在商业化的模式方面和他们有所不同。在今年我们转移到展览中心之后,可能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今年由于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一些画廊对展览空间面积的要求,明年应该会有所改进。



文:徐丹羽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