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九小时电影成型前发生了什么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119   最后更新:2015/11/06 18:11:49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5-11-06 18:11: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路易斯诺

走进位于办公楼22层的“元空间”,导演程然九小时电影项目的文献展“橙蓝:进程中的电影”正在展出。展厅门口以柔和的橙色与蓝色相对。此前,在杭州的“橙蓝”展呈现出的色彩反差更为强烈,此次色调相对柔和,更贴合办公楼里的空间氛围。而两个色块直观的冲突感揭示出展览的主题。

橙色和蓝色为九小时电影中的主色调。该电影以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事件段落——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攀登珠穆朗玛峰消失未归,荷兰驻美国艺术家巴斯·杨·阿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搭乘自己制作的帆船横跨大西洋时消失,山东“鲁荣渔2682”号渔船在几年前出海捕鱼被遣返,其33名船员中有22名船员消失这三个关于未知和探索的故事交错组成。电影拍摄场景跨越广东阳江,四川藏区,及北京影棚搭建的室内海景等。在电影画面中大量呈现出如大海、蓝天等蓝色与阳光、救生衣等橙色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导演用大量侧拍镜头记录了电影幕后工作内容,并制作纪录片《橙蓝》。展厅中该纪录片分为八个段落,分别在展厅的不同部分展现。橙、蓝两个色调始终贯穿在纪录片的画面中。

以不同段落的纪录片作为串联,展览展出了九小时电影项目拍摄中所用的服装、道具、物品、文本、笔记等。其中一展台上摆放了头痛粉、红景天等各类药品,另一个巨大展台上平铺摆放了拍摄时所开的票据,以这些物品本身的作用属性直观地展示出完成一个电影作品所需的等价交换的概念。展览题目中“进程中的电影”之进程,即是通过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物品交换得到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

等价交换指的是实现一部电影的具体过程。如在四川藏区高海拔地区拍摄时,剧组工作人员包括演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为了拍摄如期进行,必须服用药物抵抗和降低高反带来的不适。以身体不适与药物缓解作为交换,换取电影最终需要的画面、声音等内容。更加直观的是票据,在不同地方拍摄时剧组的食宿等花销均换回不同的发票、收据,甚至是旅馆门缝里塞进来的小广告,正是这些票据中内容的置换,使电影内容可以最终完成。

电影拍摄的过程通常繁而复杂,与其最终呈现的有限时间内的连贯画面不同,前期筹备及拍摄现场所投入的工作时长及精力远超出电影观看本身所带来的容量。在这种前提下,很多过程及细节不被人所知。

拍摄过程的幕后故事未被系统地人为地阐述,而是通过展览中的各部分展示给观众,使观众获得一种主观视角,由观众自行理解。展览同时展出了编剧在创作剧本时的手记,摄影师、演员所用的剧本及翻译版本,导演的分镜头脚本,美术的设计图等。这些文献的展示亦让观看展览的观众经由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了解电影拍摄、制作的过程。

此外,演员服装部分的展示同样带来另一个角度的等价交换概念。演员作为角色的扮演者,在经由服装、化妆、饰品、道具的叠加后虚拟成为角色,再通过动作、台词表演成为电影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交换更加贴近于人物与人物间的交换。对于还未观看电影作品的观众而言,在展厅中看到各式道具服装、饰品的展示,能从拍摄进程的客观角度去体认电影角色这一内容组成部分在其中的存在形态。

“橙蓝”展打破了“展览”本身的意义,所有展示的物品都可视作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也可视作整体的一个关于电影进程展示的作品,同时它又是九小时电影项目的延伸。很难清晰地界定之间的界线。程然在近来的作品中愈多地尝试这种打破原有观念的方式。最初在构思九小时电影项目时,他的目标即是创作一个突破电影体制的电影——一部时长九小时的电影,其性质已经超越传统电影的观念,不在评价体系之内,以“标准之外”完成这部作品成为更加突破的挑战。

而九小时电影本身是一部电影,也是一部艺术作品。九月“新艺见”在外滩美术馆举行关于九小时电影项目的讲座上,程然被问及如何界定此作品的属性的问题,程然的回答是没有明确的界线。其实电影也是艺术作品,两种意识形态都包含在其中,最终的界定回到了观众自身的主观性上。

“橙蓝”展作为九小时电影项目的延伸,也在继续实现“标准之外”这一想法。展览停留在艺术作品上,又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不同内容物出发,展示这部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之成形。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