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征远:在台北MOCA用“替身"制造意外
发起人:陆小果  回复数:0   浏览数:1954   最后更新:2015/10/30 11:04:13 by 陆小果
[楼主] 陆小果 2015-10-30 11:04:13

来源:artnet



我不希望自己觉得满足了,我一直在追求不满足的状态。
卢征远谈到自己理想的艺术创作状态时说。这种“不安定"也令他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艺术家。

卢征远近年一直保持着一定频率的大动作,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不容易,它意味着艺术家需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和艺术表达的愿望。


如果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件“成名作",那么卢征远的“成名"开始于他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展览“卢征远:84天,84件作品"。在“卢征远:84天,84件作品"展览上,艺术家的创作力被直观地摆到了台面上,在展览开展后,艺术家每一天创作的新作品会被直接送到展厅展览。现在看来,这次“成名展"除了向观众诚实地呈现了卢征远的艺术创作理念,将关注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矛盾和压力聚焦到84件具体的作品上之外,艺术家探索和打破自己创作边界的信息更为明确。

卢征远《房间里的月亮》(2010),摄影、灯箱片


卢征远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院派,雕塑、装置、绘画、行为、多媒体互动等是他创作的领域。在学院派的正统之外,卢征远也带有强烈的非学院派的特质,比如:随性和戏谑。卢征远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我希望我的作品看到我自己,反映我性格里的矛盾,带有拙气和一分苦气的气质。"

在10月30日即将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开幕的个展“替身——卢征远个展",卢征远在艺术创作上聚焦观者体验,试图让观者进入一场“意外"的探索之旅。他将展览营造成一个多元化、碎片式、充满疑惑的体验现场,鼓励观者主动进行筛拣,透过观展历程一窥艺术家的发展轨迹和思想脉络,同时还带给参观者一种对于自身生活的思考与反省。

卢征远《无题》,油画、压克力


展览空间中真假穿插的感知元素与空间装置,将日常事物转换成了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看似诡异倒也幽默的“存在"语境。在转换过程中,艺术家将既有的价值观做了思想上的翻转,并深入探究了艺术创作的自我重复与不断创新之间的矛盾关系。

卢征远《泉》(2009)

卢征远《慢性-No.5》,黑色天然大理石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致辞中评价:
替身'这个词很好地表现出卢征远的创作特色,在物质的转换、形态的变更这个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实验,比如说在运用黑色石材雕塑这个领域,他做了大量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但是又与惯常的生活经验相异的作品。这些作品给人以视觉的迷幻感,尤其当这些作品置放在公共空间里的时候,它能够带给人新的认识视角,也带给人崭新的艺术体验。因此,在他的整个艺术中,这种对材料属性的反向思维,特别是通过他精湛的雕琢技巧,点化出材料原被遮蔽的那些价值,我认为是十分有意思的。"



卢征远《闪烁》,沥青、LED灯、彩铜板

此次展出的“慢性系列"雕塑作品曾于新加坡、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北京2014及艺术北京2015展出,以大理石雕刻出里面隐约有人型的黑色塑料袋,从而拓深了材料的多义性转换。

展览信息
“替身——卢征远个展"


学术主持:范迪安


展览统筹:赵庆东


开幕时间:2015年10月30日,14:00


展期:2015年10月24日—2016年1月3日


地点: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市大同区103长安西路39号


返回页首